《奇特的纳米管以不那么神秘的方式移动》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20-06-04
  • 根据莱斯大学科学家发现的观察氮化硼纳米管在液体中移动的方法,氮化硼纳米管一点也不枯燥。

    研究人员研究氮化硼纳米管(BNNTs)的实时动态的方法使他们第一次证实了BNNTs在求解过程中的布朗运动与预测相符,而且就像类似尺寸的碳纳米管一样,它们仍然是刚性的。

    BNNTs对可见光几乎透明,抗氧化,是稳定的半导体,是优秀的导热体,这些特性和其他特性使它们可以作为复合材料或生物医学研究的材料,以及其他应用。这项研究将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粒子在液晶、凝胶和聚合物网络中的行为。

    水稻科学家Matteo Pasquali和Angel Marti以及研究生、第一作者Ashleigh Smith McWilliams通过将单个BNNTs与荧光罗丹明表面活性剂结合分离得到。

    这使得研究人员可以展示他们的布朗运动——粒子在流体中随机运动的方式,就像空气中的灰尘一样——和碳纳米管一样,因此它们在流体中也会有类似的行为。这意味着BNNTs可以在液相处理中用于薄膜、纤维和复合材料的大规模生产。

    “BNNTs在荧光显微镜下是典型的看不见的,”Marti说。“然而,当它们被荧光表面活性剂覆盖时,就很容易被视为移动的小棒。”BNNTs比一根头发还要细一百万倍。理解这些纳米结构如何在溶液中移动和扩散的基本水平对于制造具有特定和期望的性能的材料非常重要。”

    新的数据来自在赖斯进行的实验,并发表在《物理化学杂志B》上。

    理解剪切如何帮助纳米管排列已经在帕斯夸里实验室的导电碳纳米管纤维、薄膜和涂层的开发中获得了回报,已经在材料和医学研究领域掀起了波澜。

    Pasquali说:“BNNTs是被忽视的碳纳米管的表亲。”他们是在几年后被发现的,但却花了很长时间才开始发展,因为碳纳米管占据了大部分的焦点。

    他说:“既然BNNT的合成已经取得了进展,我们也了解了它们的基本流体行为,那么研究人员就可以更快地应用BNNT了。”“例如,我们可以制造热传导但电绝缘的纤维和涂层,这是非常罕见的,因为电绝缘体的导热性很差。”

    不像碳纳米管发射低能量的近红外光,在显微镜下更容易被发现,Rice团队必须修改多壁BNNTs使其既分散又可见。罗丹明分子与长脂肪链结合,达到了这个目的,附着在纳米管上,使它们保持分离,并允许它们位于玻璃片之间,玻璃片之间的距离仅够让它们自由移动。罗丹明标签可以让研究人员跟踪单纳米管长达5分钟。

    “我们需要能够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可视化纳米管,这样我们就可以精确地模拟它的运动,”史密斯·麦克威廉姆斯说。“由于罗丹明标签与BNNT表面协调不太可能光漂白(或变暗)比那些在溶液中游离的,BNNT在黑暗背景下出现明亮的荧光信号,你可以在视频中看到。这帮助我在整个视频中保持纳米管的焦距,并使我们的代码能够精确地跟踪纳米管的运动。”

相关报告
  • 《碳纳米管:个性十足的神奇材料》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07-27
    •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杜平武教授课题组,首次利用纳米管稠环封端“帽子”模板,构建出纵向切割的纳米管弯曲片段。这种通过三个弯曲型分子连接两个石墨烯单元的方法,可直接得到纳米笼状结构,为构建封端锯齿型碳纳米管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德国应用化学》上。   无独有偶。几乎在同时,以研制出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而闻名于世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使用功能化碳纳米管生产出首个能在室温下使用通信波长发射单光子的碳纳米管材料。神奇材料碳纳米管,为何如此受各国科学家追捧?   空间结构像“挖空的足球”   1985年,“足球”结构的C60一经发现即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将“足球”挖空,保持表面的五角和六角网格结构,再沿着一个方向扩展六角网格,并赋予平面网格以碳—碳原子和共价键,就形成了具有中空圆柱状结构的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一维量子材料。其主要由呈六边形排列的碳原子构成数层到数十层的同轴圆管,层与层之间保持固定的距离,约0.34纳米,直径一般为2—20纳米。   “可以将碳纳米管联想为头发丝,而实际上它的直径只有头发丝的几万分之一,即几万根碳纳米管并排起来才与一根头发丝相当。”杜平武教授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作为典型的一维纳米结构,单层碳原子和多层碳原子网格卷曲而成的单壁与多壁碳纳米管,直径通常为0.8—2纳米和5—20纳米,目前报道的最细碳纳米管直径可小至0.4纳米。   杜平武告诉记者,碳纳米管可以看做是石墨烯片层卷曲而成,因此按照石墨烯片的层数可分为:单壁碳纳米管和多壁碳纳米管。若依其结构特征,碳纳米管则可分为扶手椅形纳米管和锯齿形纳米管等几种类型。   制备方法是挑战   “通常的碳纳米管制备方法主要有电弧放电法、激光烧蚀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固相热解法、辉光放电法、气体燃烧法以及聚合反应合成法等。”杜平武告诉记者,电弧放电法是生产碳纳米管的主要方法。1991年日本物理学家饭岛澄男就是从电弧放电法生产的碳纤维中首次发现的碳纳米管。“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但很难得到纯度较高的碳纳米管,并且得到的往往都是多层碳纳米管,而实际研究中人们往往需要的是单层碳纳米管。”   “随后科研人员又发展出了化学气相沉积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电弧放电法的缺陷,得到的碳纳米管纯度比较高,但管径不整齐,形状不规则。”杜平武说,后续逐步发展起来的固相热解法等,均受限于环境和条件。   “碳纳米管的制备过程与有机合成反应类似,其副反应复杂多样,很难保证同一炉碳纳米管均为扶手椅形纳米管或锯齿形纳米管。”杜平武说,在强酸、超声波作用下,碳纳米管可以先断裂为几段,再在一定纳米尺度催化剂颗粒作用下增殖延伸,而延伸后所得的碳纳米管与模板的卷曲方式相同。   “如果通过类似于DNA扩增的方式对碳纳米管进行增殖,那么只需找到少量的扶手椅形纳米管或锯齿形纳米管,便可在短时间内复制、扩增出数量几百万倍于模板数量的、同类型的碳纳米管。”杜平武说,这可能会成为制备高纯度碳纳米管的新方式。   性能及尺寸超越硅基材料   “碳纳米管具有完美的一维管式结构,碳原子以碳—碳共价键结合,形成自然界中最强的化学键之一,因此轴向具有很高的强度和韧性。此外六角平面蜂窝结构围成的管壁侧面没有悬挂键,所以碳纳米管具有稳定的化学特性。”杜平武说,碳纳米管优异的性能表现在电学、热学和光学等方面,具有超越传统的导电、导热特性等等。   2013年,斯坦福大学科学家制备了由平行排列的单壁碳纳米管为主要元器件的世界上最小“计算机”。近两年,碳纳米管电子器件的性能及尺寸又一次次被突破,势在超越并最终取代目前商用的硅基器件。   碳纳米管还可以制成透明导电的薄膜,用作触摸屏的替代材料。且原料是甲烷、乙烯、乙炔等碳氢气体,不受稀有矿产资源的限制。碳纳米管触摸屏具有柔性、抗干扰、防水、耐敲击与刮擦等特性,可以做成曲面,已在可穿戴装置、智能家具等领域得到应用。   碳纳米管还给物理学家提供了研究毛细现象的最细毛细管,给化学家提供了进行纳米化学反应的最细试管,科学家甚至研制出能称量单个原子的“纳米秤”。“我国在碳纳米管材料的基础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结构均一性的控制方法和理论不断创新,控制指标也逐年刷新。”杜平武说。
  • 《Oddball边缘赢得纳米管对峙》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9-07-31
    • 什么时候圆形不如锯齿状环稳定?显然,当你谈论碳纳米管时。 莱斯大学的理论研究人员发现,从固体催化剂中生长出来的具有“锯齿形”和“扶手椅”刻面的偏析截面的纳米管比圆形排列的能量稳定性更强。 他们报告说,在适当的情况下,生长的纳米管与其催化剂之间的界面可以通过双面“Janus”配置达到其最低已知的能量状态,其中半圆形的锯齿形与六个扶手椅相对。 这些术语指的是纳米管边缘的形状:锯齿形纳米管的末端看起来像锯齿,而扶手椅就像一排带扶手的座椅。它们是被称为石墨烯(以及其他2D材料)的二维碳原子蜂窝的基本边缘构型,并且决定了许多材料的特性,尤其是导电性。 布朗工程学院材料理论家Boris Yakobson,研究员兼主要作者Ksenia Bets和助理研究教授Evgeni Penev在美国化学学会杂志ACS Nano上报告了他们的研究结果。 该理论是该团队去年发现Janus界面可能形成钨和钴催化剂的延续,导致单一手性,称为(12,6),其他实验室已报告在2014年增长。 Rice团队现在表明这种结构不是特定催化剂所特有的,而是许多刚性催化剂的一般特征。这是因为连接到纳米管边缘的原子总是寻找它们的最低能量状态,而恰好在Janus配置中找到它们,它们命名为AZ。 “人们已经在研究中假设边缘的几何形状是一个圆形,”佩内夫说。 “这很直观 - 假设最短的边缘是最好的,这是正常的。但我们发现,对于手性管,稍微伸长的Janus边缘可以使它与固体催化剂更好地接触。这种边缘的能量可以非常低。 “ 在圆形配置中,平底扶手椅底部搁置在基板上,提供催化剂和纳米管之间的最大数量的接触,其直接生长。 (Janus边缘迫使它们以一定角度生长。) 碳纳米管 - 石墨烯的长管卷管 - 很难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办法观察纳米管的基底,因为它在化学气相沉积炉中从底部向上生长。但是,在界面处催化剂和纳米管之间通过的原子级能量的理论计算可以告诉研究人员很多关于它们如何生长的信息。 这是莱斯实验室十多年来一直追求的道路,拉动了一条线索,揭示了纳米管生长的微小调整如何改变动力学,以及纳米管如何在应用中得到应用。 “通常,在纳米管边缘插入新原子需要破坏纳米管和基板之间的界面,”Bets说。 “如果界面紧张,那将耗费太多能量。这就是为什么Yakobson教授在2009年提出的螺旋位错增长理论能够将生长速率与扭结的存在联系起来,扭结是纳米管边缘上破坏了紧密的碳纳米管 - 基板接触。 “奇怪的是,即使Janus边缘配置允许与基板非常紧密接触,它仍然保留了单个扭结,这将允许连续的纳米管生长,正如我们去年展示的钴钨催化剂,”Bets说。 Bets进行了广泛的计算机模拟,以模拟在三种刚性催化剂上生长的纳米管,这些催化剂显示出Janus生长的证据,而另一种“流体”催化剂碳化钨则没有。 “这种催化剂的表面非常易于移动,因此原子可以移动很多,”Penev说。 “对于那个,我们没有观察到明显的隔离。” 雅各布森将Janus纳米管与Wulff晶体形状进行了比较。 “有点令人惊讶的是,我们的分析表明重组的,刻面的边缘对于手性管具有积极的优势,”他说。 “假设最低能量边缘必须是最小长度的圆圈就像假设晶体形状必须是最小表面球体,但我们很清楚3D形状具有小平面,2D形状是多边形,正如Wulff结构所示。 ——文章发布于2019年7月29日 “石墨烯必然有几个'侧面',但纳米管圆柱体有一个边缘,使能量分析不同,”他说。 “这引发了关于纳米管边缘相关结构的基本有趣且实际上重要的问题。” 赖斯的研究人员希望他们的发现将推动他们走向这些答案。 “这一发现的直接暗示是我们对增长机制的理解的范式转变,”雅各布森说。 “对于电子和光学用途,实际上如何设计催化剂以实现有效生长,尤其是受控纳米管对称型催化剂,这可能变得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