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林: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柔性摩擦纳米发电机》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1-22
  • 形状记忆聚合物(SMP)是一种具有刺激响应功能的智能材料。对热响应形状记忆聚合物而言,在高于转变温度 (融化温度或者玻璃化转变温度) 对材料进行变形,保持形变降温后可以锁定一个临时形状;当去除外力升温到转变温度以上,由于聚合物熵弹性的驱动,材料又回复到初始的形状。这种独特的性能使得形状记忆聚合物在生物医用器件,柔性机器人,柔性电子器件和航空航天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基于接触起电和静电感应原理的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被开发出来用于能量收集器,自驱动的压力、运动和化学等检测传感器。制备具有高拉伸、可变形和形状适应性的功能器件,在柔性机器人和可穿戴/植入式电子设备和健康医疗等许多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

    成果简介

    最近,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H. Jerry Qi教授与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校董教授王中林院士,苏州大学的孙宝全教授合作(共同通讯作者),博士生刘瑞远,博士后匡晓和博士生邓佳楠利用热响应形状记忆聚合物制备了一种可以收集生物机械能和探测生物运动信号的摩擦纳米发电机。通过结合形状记忆材料的独特性能和离子导电液体电极的可流动性,这种摩擦纳米发电机可以随着不同使用要求改变并且维持特定形状。除了能够采集机械能,这种装置还可以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可穿戴柔性自驱动传感器,该工作展示了功能材料在能量采集器件,自驱动传感器和柔性机器人中的新应用。研究人首先利用一种含有光固化丙烯酸酯和半结晶性热塑性聚己内酯(PCL)的混合物杂化树脂,通过光固化制备一个半互穿聚合物网络的弹性体。在室温下,PCL形成微小的晶体均匀分散在弹性体内部,在材料拉伸时起到抑制微裂纹扩展和提高材料模量与韧性的作用。同时,PCL形成一个物理交联网络,起到形状记忆开关相的作用,赋予材料形状记忆的功能。通过调节形状记忆弹性体中PCL含量,可以得到断裂伸长率达900%,形状固定率近100%,形状回复率达97%的大应变形状记忆弹性体,这显示出了这种材料优异的机械性能与形状记忆性能。进一步在聚合物空腔内部注入离子导电的液体(如氯化钠水溶液),制备出了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单电极TENG器件。通过结合形状记忆弹性体的独特性能和离子导电液体电极的可流动性,这种柔性的TENG表现出高拉伸性能和形状适应性能。该器件在1000 MΩ的匹配电阻下,得到了282 mW/m2的最大输出功率,在手动拍打器件收集能量的情况下可以在180 s内将一个100 μF容量的电容器充到1.5 V,能够用于驱动一个电子手表,并成功应用于缓解腕间隧道综合征的智能夹板上。该研究成果以“Shape Memory Polymers for Body Motion Energy Harvesting and Self-Powered Mechanosensing”为题,发表在近期的Advanced Materials上。

相关报告
  • 《柔性摩擦纳米发电机与柔性电池集成构筑可穿戴的自充电电源组》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8-23
    • 柔性电子器件,例如可穿戴器件、电子皮肤和智能传感器等,由于其独特的柔性以及高效、低成本制造工艺受到了各界的瞩目。为了实现全面的柔性,柔性的储能系统不可或缺。在各种储能装置中,锂离子电池(LIB)由于其高能量密度和良好的可循环性是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最佳选择之一。然而,传统LIB是刚性的,难以与柔性电子器件兼容。因此,应优化集电器、电解液和包装,以符合柔性器件的需求。最近,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s)因其收集机械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而备受关注。TENG可以从日常人体运动中获取能量,为LIB等储能设备提供能量。研究人员已经将TENG与各种储能装置集成以形成自供电系统。 成果简介 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院士、孙春文研究员、西班牙马德里材料研究所José Antonio Alonso教授(共同通讯作者)等将柔性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与柔性电池集成构筑可穿戴的自充电电源组,并在Nano Energy上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LiMn0.6Fe0.4PO4 as a Cathode Material for Flexible Lithium-ion Batteries and Self-charging Power Pack”的研究论文。作者首先通过中子粉末衍射(NPD)技术研究了Fe掺杂对LiMnPO4(LMP)结构的影响。所制备的LiMn0.6Fe0.4PO4/碳(LMFP/C)材料在1C的电流密度下显示出90 mAh·g-1的较高比容,是LiMnPO4/C的约5倍,其具有1000次循环以上的出色循环性能。电化学性能的改善应归因于(Mn,Fe)O6的较高八面体畸变以及LMFP中锂的各向异性椭球较少而易于Li扩散。之后,作者进一步组装了具有LMFP/C正极和原位聚合电解质的柔性LIB,其表现出优异的柔韧性和可循环性。弯曲300次后,电池没有明显的性能下降。最后,作者将柔性摩擦电纳米发电机(TENG)与柔性电池集成,形成可穿戴的自充电电源组。TENG可以收获机械能并将其转换成电能,为电池充电进而为柔性电致变色膜提供能量。通过每日人体运动,柔性LIB的开路电压(VOC)在约20 min内从3.32V增加到3.51V。 作者利用NPD技术系统地研究了Fe掺杂对LMP晶体结构的影响。LiMn0.6Fe0.4PO4在1000次循环中表现出优异的循环性和良好的倍率性能,没有明显的性能下降。通过在PI基底上使MMA充分聚合,开发出具有宽电化学窗口的类固态电解质。此外,作者采用LiMn0.6Fe0.4PO4正极和PMMA-PI电解质制备柔性LIB,具有出色的柔韧性和循环性。电池可以在各种变形状态下良好地工作数百个循环。最后,作者将柔性TENG与柔性LIB集成在一起,展示了可穿戴式自充电电源组。TENG通过人体运动成功地为柔性LIB充电,证明了上述自供电系统为可穿戴电子器件供电的可行性。 文献链接:Structural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LiMn0.6Fe0.4PO4 as a Cathode Material for Flexible Lithium-ion Batteries and Self-charging Power Pack (Nano Energy, 2018, DOI: 10.1016/j.nanoen.2018.08.007)
  • 《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多功能触觉传感系统》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17-03-29
    • 近年来智能设备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智能机器人等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于传统工业机器人的工作模式,智能机器人需要更自主的工作能力,这不但需要智能机器人有更优异的软件系统,同时其传感器也要更加智能化,触觉传感就是其中之一。      人类的触觉是一种高度复杂并且功能很多样的传感系统。开发具有相似功能的人工触觉系统的研究受到人们的持续关注。考虑到触觉的作用过程与摩擦运动的相似性,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触觉传感器不断被研究出来。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触觉领域的传感(例如接触觉、滑动触觉等),而人类的触觉却是多功能的集成系统。此外,人工触觉传感器仍然需要更智能化的设计。      最近,由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院士、曹霞教授指导的团队,通过结合单电极和双电极摩擦纳米发电机各自的优点,开发了一种多功能的综合触觉传感系统。这种新型多功能触觉系统综合了单电极摩擦纳米发电机在接触、定位等领域的优势,同时也利用了双电极模式在力学运动传感领域的优点,实现了对接触、相对硬度、触点位置以及接触外力的传感。该触觉传感器在40-140N的范围内,对外力有良好的线性响应。对触点具有2mm的平面分辨率。相关成果发表在ACS Nano期刊(DOI: 10.1021/acsnano.7b00396)。这项工作不但提出了一种多功能触觉传感系统的构筑方法,也进一步展示了摩擦纳米发电机在智能触觉传感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