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中的塑料:25年几乎没有改变》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20-06-24
  • 即使在海洋最偏远的地区也能找到塑料碎片,但通常无法确定它们在海床上待了多久,这也阻碍了估算塑料降解需要的时间的任何尝试性研究。在此,由亥姆赫兹基尔海洋研究中心GEOMAR-Helmholtz领导的研究首次检测了在深海海底存在了20多年的塑料物品,研究成果发表在6月11日的《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
    塑料制品是耐用的,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但另一方面,如果塑料进入环境,这个优势就变成了一个问题。根据目前的知识,塑料不会自然降解。塑料碎片在环境中实际停留的时间只能通过估计并缺乏相应的长期实验。
    这一点尤其适用于深海,而深海本身就缺乏勘探。通过深海机器人和其他水下机器人偶然发现的塑料物体很难确定年代。然而,2015年德国SONNE号研究船进行的一次考察中,亥姆赫兹基尔海洋研究中心、不来梅马克斯普朗克海洋微生物学研究所和基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从4000多米深的东太平洋海底回收几块废物。研究人员对其进行检测就可以非常准确地确定沉积年龄。这是首次对深海的塑料退化进行长期研究。
    实际上,2015年,研究小组在距秘鲁海岸约440海里(815公里)的太平洋上,进行了另一项长期实验。1989年,德国科学家在那里挖开了一块海底,以了解未来开采锰结核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其后在1992年、1996年和2015年再次访问了这个地点,以研究深海生态系统的恢复情况。
    2015年, 深潜器ROV KIEL 6000偶然发现了一些废弃物,并将其从海底回收。其中包括一个装有可乐罐的塑料袋,是1988年戴维斯杯特制版。研究合作者Matthias Haeckel博士说:“如果铝罐没有被紧紧地包裹在塑料垃圾袋中,铝罐早就在深海中腐蚀掉了。这表明垃圾袋沉入深海的时间必须相同。”第二件被发现的物品是一个德国制造的凝乳盒。盒子地址显示一个五位数的邮政编码。直到1990年,德国才引进了这种技术。然而,1999年,制造商被竞争对手收购,品牌名称消失了。由于调查的区域远离重要的航运路线,塑料袋和凝乳盒可以归因于1989年、1992年或1996年的DISCOL航行考察。该研究的第一作者生物化学家Stefan Krause博士说:“事实证明,无论是袋子还是凝乳盒都没有破裂甚至退化的迹象。”
    一个最有趣的科学发现是,塑料表面上的微生物群落与在周围海底沉积物中发现的不同。Krause博士说:“所有的物种都可以在深海沉积物中找到,但很明显,塑料的大量堆积会在局部造成主要物种比例的变化”。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首次为研究深海中的塑料碎片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后续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研究团队的最终目标是追踪塑料从大陆进入海洋,并最终沉入海底的过程。
    (张灿影 编译)

  • 原文来源:https://www.geomar.de/en/news/article/plastik-in-der-tiefsee-nach-einem-vierteljahrhundert-noch-wie-neu
相关报告
  • 《塑料在深海中能够留存多久?》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2-08-06
    •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彭晓彤研究员团队在在深海塑料降解机制和降解时间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知名地球化学期刊Geochemical Perspectives Letters,张晓迪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彭晓彤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海洋塑料污染是海洋环境突出的问题之一,严重影响到人类健康和海洋生态系统。塑料在海洋中的降解速度和机制备受国际学术界和全社会的关注。迄今为止,尚未开发出标准方法来量化海洋环境中塑料的年龄。深海海底已被证明是海洋塑料的最终归属地之一,然而相对海洋表层来说,深海缺乏紫外线,氧气含量和温度较低,目前对塑料在深海中是否能够被降解以及在深海中持续的时间知之甚少。 该团队于2018年至2020年使用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通过22次下潜在中国南海海底(深度746-3997米)采集了共103个塑料碎片,随即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拉曼光谱仪(Raman)、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ATR-FTIR)、光诱导力显微镜(PiFM)对这些塑料样品的成分、类型、表面降解特征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来自深海的塑料垃圾中有80%都是聚乙烯(PE),其中大部分样品表面都比较粗糙,有很多降解特征,包括褶皱、凸起、裂纹、划痕、不规则凹坑等。 有趣的是,在18片PE表面还发现了大量与杆状微生物的形态相一致的溶蚀坑结构,所有凹坑的长度均为1-2μm。如图2a-d所示,该塑料表面有大片相互连接的蚀坑,主要包括短棒状和花生状两种结构,呈现高度降解。此外,在其他样品表面还观察到不同形态的蚀坑,例如蠕虫状和丝状结构。 通过光诱导力显微镜(PiFM)再现了典型蠕虫状结构的三维形态学。Ra(粗糙度平均值)通常用于指示表面粗糙度。很明显,降解程度越高的塑料表现出较高的粗糙度。与扫描电镜(SEM)相比, PiFM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可用于探测凹坑的深度。在相对早期的降解阶段,蠕虫状凹坑的宽度约为0.9μm(0.45×2μm),深度约为144.3-289.8nm。随着降解的发展,坑深度变大,约为572.2-663.2 nm。 通过SurfaceWorks(Molecular Vista,Inc.)软件对PiFM图像上所有宽度大于1μm,深度大于0.1μm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到每个样品表明腐蚀坑的体积。利用溶蚀坑和各样品的体积比来量化塑料降解的程度,经计算可得每块聚乙烯塑料约有1.08-13.72%被降解。由于目前还没有合适的方法来确定沉积在深海中的塑料的日期,但根据南海同一区域微塑料污染年代史推测这些塑料最长可能已经在海底存在了40年,那么降解最严重的塑料最长将需要大约292年才能完全降解。 该研究首次提供了深海塑料可以被降解的证据,并回答了塑料在深海中可能持续多长时间的问题,为研究深海塑料的命运提供了独特的见解。 相关论文信息:Zhang, X., Peng, X. (2022) How long for plastics to decompose in the deep sea? Geochemical Perspectives Letters 22, 20–25. https://doi.org/10.7185/geochemlet.2222
  • 《微生物让这种塑料在深海中消失了》

    • 来源专题:深海资源开发
    • 编译者:徐冰烨
    • 发布时间:2025-07-28
    • 一种名为LAHB的新型环保塑料已经表明,即使在深海的极端环境中,它也能生物降解,这与持续几十年的传统塑料不同。在地表下近一公里的真实水下测试中,LAHB在13个月后失去了80%以上的质量,而传统的PLA塑料仍然完全完好无损。秘密?深海微生物群落使用专门的酶积极分解材料,将其转化为无害的副产品,如一氧化碳和水。 研究人员展示了一种在深海条件下分解的新型环保塑料。在一次深海实验中,微生物合成的聚(d-乳酸-co-3-羟基丁酸盐)(LAHB)生物降解,而具有代表性的生物基聚乳酸(PLA)等传统塑料则持续存在。在水下855米(~2800英尺)的水下,LAHB薄膜在13个月后失去了80%以上的质量,因为微生物生物膜积极分解了材料。这项现实世界的测试确立了LAHB作为一种更安全的可生物降解塑料,支持全球减少海洋塑料垃圾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