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今年将建3万个5G基站》

  • 来源专题: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信息监测平台
  • 编译者: mall
  • 发布时间:2020-03-23
  • 5G基站建设是深圳发力新基建的一个缩影。据深圳2020年重大项目计划显示,487个重大项目投资额巨大,一批新基建项目吸引眼球。借助建设国家综合科学中心为契机,深圳正全力推进5G网络、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工程建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新动能。

     

    今年将建3万个5G基站

     

    作为首批5G试点城市,目前深圳大部分区域5G连片规模组网,平均覆盖密度全国最高,5G建设和创新应用领跑全国。去年,我市全面推进5G基础设施建设,建成5G基站1.55万个。

     

    目前,深圳拥有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一批龙头骨干企业,产业基础深厚。5G概念A股上市公司中,深圳以26家上市公司一马当先。深圳正积极抢占5G市场,打造5G创新应用示范城市。按照规划,今年将新建3万个5G基站,累计建成4.5万个,力争在8月底前率先实现5G网络全覆盖。

     


    与此同时,深圳积极推动深港澳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协同加快5G网络协议和标准应用研发,推进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打造低延时、高可靠、广覆盖的湾区互联网络。

     

    打造工业互联网强市

     

    工业互联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深圳工业互联网发展基础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对推动深圳工业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工业互联,智造未来。华为、富士康等深圳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企业,正在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工业富联基于工业云平台Fii Cloud打造的“熄灯工厂”,已在深圳、成都、郑州、太原等试点。

     

    工业富联有关负责人说,“熄灯工厂”并不是无人工厂,而是在前端进行决策,工厂内生产线全程由AI机器人完成,将工人从流水线上解放出来。

     


    目前,深圳正积极实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根据规划,深圳增加对工业互联网核心供给能力的扶持,促进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新兴前沿技术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应用研究与探索,对示范应用项目按不超过总投资的30%予以资助,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预计到2020年,深圳将培育2至3个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及一批解决方案商,1至3家本地信息安全企业,以及5家年收入10亿元以上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企业,创建1个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全国工业互联网领先地区。

     

    发力新基建多点开花

     

    位于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华润新一代数据中心里,20个机房模块,超过5万台服务器为企业提供云计算、IDC托管等服务;互联网巨头腾讯也早已挺进大数据领域,在海量数据的处理和存储方面领跑。随着“新基建”的推进,数据中心作为底层基础设施有望持续增长。

     

    人工智能方面,深圳已涌现出大疆、优必选、科比特等一批优质企业。预计到2023年,深圳将建成20家以上创新载体,培育20家以上技术创新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龙头企业,打造10个重点产业集群,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6000亿元。

     


    新能源充电桩方面,在加大常用新能源充电桩投资的同时,深圳提出推进新能源工程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力争攻克大功率充电桩及整车电池热管理控制技术、电池管理安全技术,到2021年,建设一批大功率直流充电场站,优先覆盖在建工程及港口领域。

     

    同时,高速城际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不仅是新基建的重要领域,更是深圳2020年重点推进建设重点项目。今年,深圳将开建深汕高铁、深大城际先行段、穗莞深城际深圳机场至前海段等几个高铁城轨项目,拉动千亿元投资。

相关报告
  • 《深圳2025年将累计建成5G基站5万个 打造“双千兆城市”》

    • 来源专题: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信息监测与服务平台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20-08-15
    • 记者从最新一期的政府公报获悉,深圳市政府就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实施意见(2020-2025年),明确到2025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创新水平要位居全球前列,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智能泛在、融合高效、科产协同的城市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根据《实施意见》,深圳将超常规建设通信网络基础设施。要构建覆盖“5G+千兆光网+智慧专网+卫星网+物联网”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体系,为率先实现万物互联奠定坚实基础。全面开展5G网络建设,到2025年累计建成5G基站5万个,成为全球领先的5G之都。加快建设千兆光纤网络,全面部署10G PON光纤接入网,到2025年实现千兆宽带对家庭和重点场所的基本覆盖,打造“双千兆城市”。 《实施意见》指出,要推动道路、港口、机场、口岸等交通设施及运载工具智能化升级,加快构建智能化、网络化现代交通体系。有序开展城市关键道路智能化改造,重点推进5G-V2X示范应用网络建设,建成全面覆盖的车用通信无线网络和高精度时空基准服务能力,到2025年,建成国内领先的综合性智能交通创新示范基地。 《实施意见》还指出,要精准谋划科技基础设施。围绕源头创新、技术突破,加快推进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对标国际一流,加快谋划布局标志性、稀缺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信息、生命、材料等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鹏城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等省级实验室、国家深海科考中心,积极争取国家实验室落地。   到2025年,建成并投入运营不少于5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不少于3个前沿交叉平台,推动跨学科、大协同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合成生物学、脑科学等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加快建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概念验证中心,为重大原始创新成果提供试验基地。
  • 《今年将建成1.3万个5G基站,2022年底5G产业规模超300亿元》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5-07
    • 4月23日,《西安市加快5G系统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力争将西安市打造成为网络基础完备、应用场景丰富,极具特色的5G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意见》指出,西安将大力推进系统建设,2020年,新建5G基站9000个,累计建成1.3万个,实现核心城区和全运会场馆、重点产业聚集区、交通干线、旅游景点等重点区域5G信号连片优质覆盖。2021年,新建5G基站7000个,累计建成2万个,全市完成5G规模组网,主要城区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 西安将重点推动产业发展,力争在全市构建覆盖5G上、中、下游产业较为完备的产业链。在细分领域形成一批特色产品,实现5G产业集聚发展。在关键器件和芯片、网络设备、智能终端、新材料、天线、应用软件、网络安全等领域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到2022年底5G产业规模超过300亿元。 为实现上述目标,《意见》提出了编制5G基站建设规划、突破5G核心技术、加强5G重点产品开发、形成5G产业集聚等主要任务。 其中,在突破5G核心技术方面,西安将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研发创新机构和龙头企业,在网络架构、射频芯片及模组、微波器件及天线、测试技术及装备、新材料等5G产业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推进5G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创新。通过基于5G网络的各类场景应用和垂直行业应用,研发一批“5G+集成应用”技术和应用软件。支持网络安全企业加强5G安全标准与产品研发,增强5G产业安全技术支撑能力,培育壮大若干5G网络安全龙头企业。 在加强5G重点产品开发方面,西安将重点发展射频芯片及器件、光模块和激光器芯片、小基站和微基站、有源阵列天线、前传交换机等产品;结合场景应用和垂直行业应用,重点发展基于5G的智能手机、超高清视频、AR/VR、无人机、可穿戴设备及融合应用产品,并提供整体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