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阶段固态系统厌氧消化麦秸和菜油饼》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pengh
  • 发布时间:2019-04-14
  • 在这项研究中,使用上流式厌氧固态(UASS)工艺研究了两种可用的农业废物流,菜油饼和小麦秸秆的厌氧共消化。该实验在两个相同构造的UASS系统中进行,该系统分别在37℃和55℃下操作154天,并且有机加载速率(OLR)为2.5,3.5和4.5gVS L-1d-1。另外,检查了基板的碳氮比对工艺的影响。

    发现在嗜热温度下工艺性能高达18%,OLR为2.5gVS L-1d-1。然而,随着OLR的增加,在观察到的最高OLR下,降解效率的这一优势降低至+ 2.2%。虽然与秸秆作为唯一底物相比,菜籽油饼增加了甲烷产量,但没有观察到协同作用。在两种温度水平下,观察到挥发性脂肪酸(VFA)和铵的积累。然而,在实验过程中没有发生明显的抑制,这表明通过微生物适应增加了耐受性。

    ——文章发布于2019年10月

相关报告
  • 《牛粪和小麦秸秆低温干厌氧消化》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tracyludong
    • 发布时间:2015-12-14
    • 嗜冷干式厌氧消化(PDAD)动物粪便和农业废弃物是在气候寒冷地区获得高利率的一项探索。本文报道了一个启动的实验结果,通过113天的牛粪和小麦秸秆混合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两总固体含量(TS)的18和21%),在实验室规模的序批式反应器(SBR)在20°C.平均比甲烷产量(SMY)96.1±5升甲烷每公斤的挥发性固体(VS),校正到标准温度和压力(101.3 kPa和273 K)(NL CH4公斤−1 vs)。随着有机负荷率(OLR)18% TS饲料达到4克总化学需氧量(TCOD),一个治疗周期长度(TCL)21天。在7天的治疗后,其低浓度的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并迅速下降,此后表示,水解反应是处在限制步骤中。
  • 《全固态电池样品指标不断突破,半固态进入产业化发展的早期阶段》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12-31
    • 近日,研究机构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中国固态电池技术及产业化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2025年)》。研究报告显示,经过多年的研发和中试,中国固态电池产品单一性能指标不断突破,业界披露的全固态电池样品单体能量密度已经超过700Wh/kg,循环寿命超过3000次,充电倍率达到5C,固态电池的产业化的技术基础日益牢固。 从电池企业选择的技术路线来看,EVTank指出,全球固态电池企业布局呈现百花齐放的格局。在电解质选择方面,硫化物技术仍是更多企业(38%)的远期路线选择,其次为氧化物路线(含复合路线)占37%。负极材料方面,硅基负极和含锂金属负极是当前固态电池的主要材料,在更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上主要选择锂金属负极。正极材料方面,目前以高镍三元为主导,未来将逐步向更高比能富锂锰基发展。 从产业化角度,EVTank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半固态电池出货量已超过3GWh,全固态电池已经处于样品和中试阶段。EVTank总结到固态电池正在以势不可挡的姿态崛起,成为新能源领域竞争的新战场,企业及各大研发平台也在不断对固态电池现有问题进行攻关:如通过掺杂、界面工程等的方式改善离子传输问题;通过添加剂、涂层、结构设计等改善锂枝晶生长问题。另外,随着人工智能的引入,改变材料研发范式,大幅提升全固态电池的研发效率,为全固态电池产业化提前增加了可能性,叠加行业激烈进程态势,业界企业均将2027年视为全固态电池量产的关键时间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