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棉花致使中国农药使用急剧下降》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 zhangyi8606
  • 发布时间:2018-12-25
  • 根据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关于Bt棉花使用影响的科学研究,由于采用了转基因棉花,中国已经经历了农药使用的大量和持续的减少。

    虽然Bt只针对棉铃虫,但随后杀虫剂应用的减少允许自然捕食者进一步控制其他昆虫害虫,如蚜虫,这表明了更健康的生态系统对农民的好处。

    然而,广谱杀虫剂喷洒的减少使一些害虫,尤其是盲蝽繁殖,给农民带来了新的问题。这意味着一些杀虫剂的使用仍在继续。

    减少中国棉花种植中的杀虫剂是首要任务,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使用的杀虫剂(以吨计的活性成分)是美国的四倍。

    历史上,中国约三分之一的杀虫剂用于棉花,其中许多被世界卫生组织归类为极其危险的,每年造成400-500名农民死于杀虫剂中毒。

    这项研究由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的张伟(音译)牵头,从1991年到2015年,在县级范围内研究了中国棉花害虫的严重程度和杀虫剂的使用情况。

    与孟山都公司最初开发的印度和美国的Bt棉不同,中国的Bt棉产生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政府研究实验室。

    它于1997年首次引荐给中国棉农,并于2012年在八个棉花种植省份全部采用。

    正如预期的那样,棉铃虫的侵扰和使用杀虫剂喷雾量在1997年到2015年间急剧下降。控制蚜虫的农药喷雾剂使用量在那个时期也略有下降。

    但是,杀虫剂的减少使用使得盲蝽在2000年之后迅速繁殖,导致杀虫剂的使用量部分回升。

    然而,自2008年以来,喷雾量和虫害影响都呈现略有下降的趋势,这表明中国的棉花生产正在稳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性。

    作者们指出,他们的研究与Lu等人的发现是一致的,他于2012年在《自然》杂志发表的论文发现,得益于中国广泛采用Bt棉以及由此导致的杀虫剂使用减少,有益昆虫和节肢动物捕食者正在复苏。

    作者总结说,由于“避险态度和缺乏知识”,尽管杀虫剂的财政成本很高,中国棉农可以减少更多的喷洒但没有这样做。

    许多研究人员指出,这项最新的研究,发表在著名的同行评议杂志PNAS上,这表明,为满足减少农业中的杀虫剂需求,采用转基因Bt作物并不是杀手锏。

    然而,这项研究确实增加了大量的科学数据,表明转基因作物——尽管不断受到环保主义批评家的攻击——可以通过帮助减少农药的使用,使农业更加可持续。

  • 原文来源:http://news.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27708.htm
相关报告
  • 《碳排放税使英国煤炭使用量急剧下降》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2-21
    • 日前,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和剑桥大学联合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碳排放税的引入,导致英国煤炭使用量急剧下降。 报告显示,英国煤炭发电量从2013年的13.1TWh下降至2019年的0.97TWh,并且在2019年6月,英国累计438个小时在没有燃煤电厂供应任何电力的情况下生产电能,所有电能来自太阳能、核能、风能等能源,打破了没有燃煤的最长时间记录。 煤炭使用量的下降很大程度上源于2015年引入的碳排放税,初始征收税率为每吨二氧化碳4.94英镑,现征税上限为每吨18英镑。而由于碳排放税的增加,燃煤发电放热成本也随之上涨,这也就是为什么英国燃煤发电的比例从28%下降到5%,并在2019年9月跌至3%的低点的原因。 报告还显示,碳排放税也使英国家庭电费平均上升39英镑,在2019年为英国财务部带来约7.4亿英镑的收入。不过这是建立在英国从欧洲大陆进口电力的基础上的。数据显示,由于加大了从欧洲大陆进口电力的力度,碳排放税对英国电价的影响得以削弱。 研究人员表示,如果欧盟国家都采用高碳税,欧洲大陆的碳排放量将显著减少,英国的碳定价机制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上的效率值得欧洲大陆借鉴。    
  • 《解读H7N9人类感染的急剧下降》

    • 来源专题:实验室生物安全
    • 编译者:苑晓梅
    • 发布时间:2018-11-16
    • 新型禽流感A病毒H7N9于2013年3月在中国出现[1]。 自其出现以来,它经常重新调整并从H9N2病毒中获得内部基因(PB2,PB1,PA,NP,M和NS)[2]。 这种不断演变的病毒在中国引发了五次人类感染流行[3,4],人类感染人数超过H5N1病毒引起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