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我国将继续调整煤炭消费结构》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09-23
  • 据央视网消息,在20日下午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李福龙表示,目前正在研究“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将继续壮大清洁能源发展。

    同时,我国还将继续调整煤炭消费结构,重点发展清洁煤电,大力减少散煤消费。近两年全国煤炭消费量均低于2013年的42.4亿吨。“十三五”期间,长三角、京津冀鲁重点地区煤炭消费量预期可以比2015年下降5%-10%。

相关报告
  • 《北京能源消费结构转型提速》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pengh
    • 发布时间:2017-03-30
    • 3月18日,北京最后一座大型燃煤电厂——华能北京热电厂燃煤机组停机备用,正式拉开了北京电厂无煤化的大幕,北京也由此成为全国首个实现清洁能源发电的城市。截至目前,北京这座最后的燃煤热电厂已实现供电820.39亿度,为北京电力、热网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支撑。据悉,目前华能三期燃气机组正在建设中,计划今年三季度投产使用,代替燃煤机组完成冬季取暖保障等使命。在北京这样一座世界级的超大型城市中,一场能源消费结构改革正在加速推进。   为环保而停   “虽然华能北京热电厂燃煤机组是应北京愈发严格的环保治理要求才提前十年停机的,但其实它最初就是因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改善环境质量而建立的,直到现在也仍然能达到北京相关污染排放标准。”华能北京热电厂厂长杜成章回忆称,1991年2月,北京首次提出申办2000年奥运会并开始实施新的能源规划,当时,为了解决北京电力供应不足的问题、满足北京东部地区热负荷增长等需要,原国家计委同意新建华能北京热电厂。   数据显示,华能热电厂共有5台燃煤机组,1999年6月建成投产,总装机84.5万千瓦,供热能力2600万平方米。自1998年投产至2016年12月底,华能热电厂一期燃煤机组共发电820.39亿度,供热2.17亿吉焦。杜成章介绍,在2015年石景山热电厂、国华北京热电厂关停后,华能北京热电厂在非采暖季承担着北京地区集中供热重要用户80%以上的供热面积。“燃煤机组停机备用后,每年可削减燃煤约176万吨,相应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91吨、氮氧化物排放约285吨、粉尘排放约110吨。”市城市管理委副主任张春贵透露。   事实上,北京近年来一直计划在市内建设四大燃气热电中心,全面关停国华、石热、高井、华能四大燃煤热电厂。除华能外,其余三大燃煤热电厂已先后于2014年7月、2015年3月实现关停。而且,北京还于2013-2015年相继建成投运了西南、西北、东北热电中心,东南热电中心的两台燃气机组也将于今年建成投产。   另据华能北京热电厂行政部主任刘海生透露,华能燃煤机组初期投资约为70多亿元,而后每年的运营成本约为2亿-3亿元,机组建成后先后投入了10多亿元用于环保设施升级,停机备用后燃煤机组仍然将作为北京惟一的热网应急备用热源使用,每年维护、保养等费用基本与此前运营成本大体相当。   能源结构调整   从一个以用煤为主的城市到天然气消费全面推行,北京的能源结构调整之路已经走了几十年。“以供热为例,1990年北京亚运会召开前,北京供热用能主要以煤为主,该类能源占全市供热能源消费的比例达到了80%左右,居民用气大多使用的是煤制气、液化石油气等。”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回忆称,1990年可以称为是北京引入天然气使用的起点,最早主要供应给首都机场日常炊事等用途。   “此后,西气东输一期工程为北京带来了真正的能源供给结构转变,供气量大幅增加,从此前的年均几千万立方米一举增加到了20亿-30亿立方米。”韩晓平坦言,其实早在1998年、1999年左右,业界就有观点认为以天然气替代燃煤锅炉的做法不够经济,因为燃气锅炉只有冬天才能使用,造成全年大部分时间供气管道的浪费,因此开始有人提议将冷热电联产。最终,北京于2000年规划、2002年在亦庄建成了首座燃气电厂,利用华北油田的供气,实现高温能源发电、低温能源供热,把原本只有50%的能源使用效率提高到了供暖季最高的80%。有专家告诉记者,从那时起,北京加速拓展使用天然气发电供热比例的思路愈发清晰了起来。“而自2008年西气东输二期工程开建后,北京的天然气供应量进一步扩大,能源结构调整步速进一步加快。”韩晓平表示。   韩晓平坦言,在北京能源结构变化调整过程中也有过“阵痛”的经历,比如在天然气使用量逐步增加的过程中,天然气价格在已经明显高于煤炭的基础上还在不断涨价,而且供气可靠性也时常存在隐患,供气企业的地下储气库投资难以落实,导致冬夏用气量波动过大,最高波谷差高达10多倍。此外,还有专家透露,当年,天然气发电并入电网的过程也并不顺利。   不过,在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看来,随着北京能源结构的调整,北京的用气、用电价格调整还是相对平稳的。“这些年来,北京的居民用气每立方米只涨了1元多/立方米,调整后也只有不到3元/立方米,但是在我国其他城市,部分用气价格已高达4-5元/立方米。”   价改迫在眉睫   北京最后一座大型燃煤电厂的关停只是改革进程中的一个缩影,而北京这样一座超大型城市的能源结构调整势必难以一蹴而就,包括天然气价改、补贴政策改革都是相关部门必须要跨过的一道门槛。   韩晓平表示,此前,因为天然气生产成本较高,管道建设技术还有待提高,天然气沿线浪费率较高,天然气企业盈利状况并不理想,为此,北京每年都会给京能集团等天然气企业一定补贴。不过随着建筑保暖效果越来越好,管道建设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天然气浪费率会逐步降低,经营成本正在不断减少。“然而,毕竟天然气成本要比煤炭高得多,如何平衡这部分支出是未来政府面临的一大问题。”林伯强表示,随着补贴逐步取消,可能有更多的问题逐渐衍生出来。   “现在,北京已经开始推行天然气阶梯价,居民可以安装具备通讯功能的天然气智能电表,但这类电表单个售价往往在上千元,但现在,天然气公司、居民自己掏钱换表意愿不强,政策推行遭遇一定阻力。”韩晓平坦言。对此,林伯强也表示,未来北京的居民用气规模将越来越大,但目前阶梯价格政策仍有待完善之处,尤其是阶梯界限不明显,调控作用难以充分显现。 杜成章介绍,华能北京热电厂是由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按照41%、34%、25%的比例共同出资建设的,后被北京市确定为首都东南热电中心。   据北京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10-2015年间,北京的能源消费总量从6359.5万吨标准煤涨至了6852.6万吨标准煤,其中煤品消费的占比从29.6%下降至了13.7%,降幅达五成多,而天然气消费所占比重却一路从14.6%增至了29%,增幅也达到了一半左右。
  • 《重大利好!国家能源局三大措施发展煤电!》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1-04
    • 11月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7080号建议的答复复文摘要。国家能源局称,下一步,将继续推动煤电行业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发展。 一是根据发展需要合理建设先进煤电。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坚持着眼当前、谋划长远,新建项目优先采用大容量、高参数、低能耗、调节能力好的发电机组。 二是优化存量煤电机组结构。统筹行业发展和电力保供,按照延寿运行、淘汰关停、“关而不拆”转应急备用等方式分类处置、逐步有序淘汰煤电落后产能,加大力度规范管理和整治燃煤自备电厂。 三是大力实施煤电“三改联动”。重点推动供电煤耗在300克标准煤/千瓦时以上的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配套煤电灵活性改造、“三北”地区和工业园区供热改造,提升煤电机组清洁高效水平和促进新能源大规模发展。 详情如下: 关于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7080号 建议的答复复文摘要 你们提出的关于提升清洁能源供应能力推动河北能源转型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围绕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型风光电基地,合理规划建设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支撑性煤电,充分发挥煤电基础保障和系统调节作用,进一步夯实煤电的电力保供“压舱石”作用,促进新能源开发外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电力保障,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推动实现“双碳”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你们的建议对促进河北能源供给清洁低碳转型、切实提升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关于加快蒙西—京津冀电力通道及送端电源建设前期工作的建议 跨省区输电通道是结合电力供应保障和清洁能源外送消纳需求,由国家总体统筹布局的重大项目,通道规划中需要考虑电力市场空间、电网输电技术、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红线等因素。内蒙古自治区拥有丰富的煤炭和风光资源,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电力输出省份,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电力供应保障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我局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实施蒙西至京津冀输电通道,进一步提高蒙西地区电力外送能力,确保京津唐和华北地区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为做好蒙西至京津冀输电通道配套电源规划建设工作,确保网源协调发展、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新能源可靠并网消纳,我局已研究确定跨省区输电通道配套电源规划建设工作程序,委托咨询机构抓紧开展蒙西至京津冀输电通道配套电源方案评估工作。 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充分发挥“十四五”跨省跨区输电工程调度协调机制作用,协调解决蒙西至京津冀输电通道前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抓紧明确配套电源方案,科学研究论证、加快前期工作进展,力争工程尽快具备核准建设条件,早日开工建设,“十四五”建成投产发挥作用。 二、关于坚持“等容量、减煤量、减排放”原则,允许河北利用关停机组容量建设大型高效煤电机组,发挥煤电作为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的作用的建议 充分发挥煤电的基础保障作用和灵活调节作用,对推动煤电清洁低碳高效转型和促进新能源大规模开发消纳至关重要。我局高度重视煤电行业清洁高效发展,积极推动煤电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2021年10月,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实施方案》,统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消纳调峰需要,推动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2022年4月,举办全国煤电“三改联动”典型案例和技术推介会,进一步推广煤电机组改造升级成熟适用技术。 2021年以来,陆续推动河北省符合条件的落后煤电机组淘汰关停,进一步改善环境和降低碳排放,促进煤电结构优化调整。目前,我局正组织相关评估机构抓紧对河北省“十四五”中后期拟淘汰的落后煤电项目进行评估。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推动煤电行业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发展。一是根据发展需要合理建设先进煤电。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坚持着眼当前、谋划长远,新建项目优先采用大容量、高参数、低能耗、调节能力好的发电机组。二是优化存量煤电机组结构。统筹行业发展和电力保供,按照延寿运行、淘汰关停、“关而不拆”转应急备用等方式分类处置、逐步有序淘汰煤电落后产能,加大力度规范管理和整治燃煤自备电厂。三是大力实施煤电“三改联动”。重点推动供电煤耗在300克标准煤/千瓦时以上的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配套煤电灵活性改造、“三北”地区和工业园区供热改造,提升煤电机组清洁高效水平和促进新能源大规模发展。 三、关于充分考虑河北资源禀赋和转型压力,在财政金融等方面研究出台支持政策,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建议 中国人民银行积极关注、支持河北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绿色金融体系,重点支持河北省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绿色产业领域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是构建绿色金融政策体系。2021年末,指导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联合河北省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制定促进河北省绿色金融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搭建多层次绿色金融组织体系、提升绿色金融服务水平、拓宽绿色融资渠道、完善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加强绿色金融保障等,为绿色金融制度体系构建了顶层设计。围绕首都生态环境支撑区和水源涵养区功能定位,紧抓联合北京举办2022年冬奥会和争创国家级氢能产业示范城契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助推张家口市完善氢能产业链条,建设氢能应用城市。围绕雄安新区高标准建设任务,开展绿色金融创新,有力支持雄安新区更好实现双碳目标。 二是优化信贷结构。发挥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和窗口指导作用,定期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货币政策执行委员会会议等,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落实绿色金融政策,优化信贷结构,将更多金融资源投向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领域。按季开展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工作,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三是加强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创设碳减排支持工具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两项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向绿色发展和能源转型领域倾斜。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一是发挥产业财税金融政策合力。加强与发改、工信、生态环保等部门协作,进一步畅通政、银、企三方沟通交流渠道,深入挖掘河北省产业、能源转型升级重大项目,满足项目融资需求。二是发挥碳减排支持工具牵引带动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更加充分认识绿色转型的重要意义,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重点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加大绿色项目储备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三是围绕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功能定位,出台绿色金融支持张家口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指导意见。开展氢能产业园区、集群融资对接,推进金融支持京津冀氢能全产业链发展。 感谢你们对国家能源工作的关心和理解,希望今后能得到你们更多的支持和指导。 国家能源局 2022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