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掀起智慧停车热潮 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超500亿》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4-11
  • 现在越来越多人青睐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地铁+共享单车,一种既环保又省时的出行方式,让越来越多人放弃开私家车出行。有分析称,让人不愿意开车的首要原因并不是交通拥堵,而是停车难。开车半小时,停车20分钟,这样让人心塞的经历,对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来说已是稀松平常。

    近日,在广州举办的“第二届(2018)中国城市静态交通论坛”上传出一组数据:目前,我国停车位缺口超过5000万个,大城市小汽车与停车位的平均比例约为1∶0.8,中小城市约为1∶0.5,远低于发达国家的1∶1.3。

    在城市级平台建设方面,深圳作为国家城市停车场建设第一批试点城市之一为全国做出了表率。3月30日上午,全国首座机械式充电立体停车场在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同富裕工业区举行建设开工仪式。

    据了解,该停车场是全国第一座与智慧停车云平台实现对接的全自动机械式充电立体停车库,共有60个充电停车位,可通过智慧停车云APP使用查询、预订、支付等功能。据介绍,在集约用地方面,该项目场地原有地面停车位约50个,项目设计立体停车位180个,同等用地面积车位数提高3倍,场地利用率大幅提升。

    在深圳,针对停车的城市级解决方案层出不穷,已有多家企业拿出可行性较高的智慧停车方案,并落地实施,并取得一定效果。例如:深圳市中科利亨车库设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化多出入口圆形塔式立体车库”,在存取车速度和效率方面居世界前列。广东中车智库集团着眼于城市停车+充电一体化,建立了“中车智云”这一开放性大平台。

    能够像深圳这样拿出城市级智慧停车解决方案的城市并不多见,在深圳的带动下,全国发展智慧停车的热潮,曾长期困扰城市发展的交通拥堵、停车难问题,有望得到全面缓解。此前,深圳市发改委发布《深圳市停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报告显示,停车产业已经成长为深圳新的百亿级产业,预计到2020年深圳停车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超500亿元,“互联网+停车”将成为停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关报告
  • 《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将在2020年达到104.2亿美元》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8-21
    • 根据近日最新发布的《IDC全球大数据支出指南》(Worldwide Big Data and Analytics Spending Guide, 2020V2)中IDC预测,2020年,全球大数据相关硬件、软件、服务市场的整体收益将达到1,878.4亿美元,较2019年同比增长3.1%。IDC认为,在2020-2024年预测期间内,全球大数据技术与服务相关收益将实现9.6%的CAGR(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2024年将达到2,877.7亿美元。 大数据细分市场 从子市场来看,2020年中国大数据市场最大的构成部分仍然来自于传统硬件部分——服务器和存储,占比超过40%,其次为IT服务和商业服务,两者共占33.6%的比例,剩余由25.4%的大数据软件所构成。从软件角度来看,2020年中国最大的三个细分子市场依次为终端用户查询汇报分析工具(End-User Query, Reporting, and Analysis Tools)、人工智能软件平台(AI Software Platforms)以及关系型数据仓库(Relational Data Warehouses),并且IDC预计,三者总和占中国整体大数据软件市场的比例接近50%。 大数据行业应用 从行业上来看,2020年中国大数据技术与服务市场中收益前三的行业依次是金融(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与投资)、政府(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通信,三者总和占中国总体的50%以上。在金融行业中,大数据分析技术赋能于金融反欺诈、风控、信贷业务等业务。在政府行业中,智慧城市、公共安全、交通、气象等各部门对大数据应用较多。在电信行业中,三大运营商拥有庞大的个人位置数据,精准营销、信用评估等是大数据技术主要的应用方向。 大数据企业规模 从企业规模的视角来看,在2020-2024年的预测期间内,中国大数据技术与服务相关企业中,雇员超过1,000人的特大型企业数量最多,占中国大数据市场整体的52%。其次,雇员数量在100-499人的中型企业略多于500-999人的大型企业,两者在整体市场中占比相当,在16%-18%范围内。未来,在大数据领域投入的厂商中,特大型企业将持续超过半数。 IDC中国新兴科技研究组分析师姚雨墨 认为,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部分大数据技术与服务相关的项目进入冻结状态,预计2020年整个中国大数据市场将暂时放缓增长。但由于企业对于部署大数据基础架构及建设数据仓库的需求旺盛,并且在疫情的推动下加速了企业内部数字化转型的进程,预计2021年后整体市场将继续向好。
  • 《2025年EUV光刻胶市场规模预计超2亿美元》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李衍
    • 发布时间:2022-10-20
    • 据中国电子报报道,电子材料咨询机构TECHCET近期研报(以下简称研报)显示,随着高端芯片所需的先进制程工艺加速引入EUV,金属氧化物、干沉积、多触发等EUV光刻胶的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超过2亿美元。光刻胶是光刻工艺的核心耗材,EUV光刻胶是其中发展最快的品类之一。TECHCET此前报告指出,用于半导体的光刻胶的营收规模预计在2022年增长7.5%至23亿美元,2025年超过25亿美元,2021年—2026年复合增长率为5.9%。而EUV光刻胶2021年的市场规模仅约0.6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达到2亿美元,2020年-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50%,远高于光刻胶市场平均增速。研报指出,金属氧化物、干沉积、多触发等光刻胶材料在EUV技术平台有着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金属氧化物光刻胶具有高耐蚀性,可以消除在抗蚀剂上面所需的额外层。干沉积光刻胶提供了消除液体显影和沉积的机会。多触发光刻胶能够持续使用较低的曝光能量,在多次曝光中发挥作用。目前,IC、存储器等半导体器件制造厂商都在引入EUV技术。在逻辑IC方面,随着先进制程节点的不断引入,EUV技术被规模化应用,EUV光刻胶的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在存储器方面,存储厂商已经开始将EUV技术引入DRAM生产。除了光刻胶,EUV也带来了扫描仪光学器件和3D模式技术等一系列变化。而g线、i线、KrF、ArF等相对成熟制程使用的光刻胶也有望保持增长。KrF光刻胶在3D NAND存储器用量和堆叠层数不断增加的过程中保持增长。ArF光刻胶也随着多重曝光技术的使用实现增长。“随着晶圆代工厂在先进制程的资本支出越来越高,光刻材料在半导体制造中变得至关重要,是光刻加工的重要组成。因此,EUV等材料和工艺创新会加速发展。”TECHCET首席执行官Lita Shon-Roy表示。研报显示,在EUV光刻胶等材料的推动下,光刻材料市场有望在未来3-4年随着细线宽(孔间四条线或平均线宽在5~6mil以下称为细线)器件制造实现5倍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