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材料所在四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方面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7-12-12
  • 并联机器人具有刚度高、速度快、柔性强、重量轻等优点,与串联机器人一起构成工业机器人的重要部分。近几年,随着并联机器人在食品、医药、电子等轻工业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在物料搬运、包装、分拣等方面无可比拟的优势,已成为工业机器人需求增长的新生力量。

      宁波材料所所属二级所先进制造所精密运动与先进机器人团队最新设计的四自由度并联机器人可以实现3T1R四个自由度的运动,是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创新设计之一,其主要特点为2条相同支链通过被动转动副连接到动平台上,且每条支链有2个相同分支通过安装在基座上的移动副作为驱动。为进一步分析机构特点,采用螺旋理论验证了该机构自由度的数目及机构的运动学特性,得到了其位置的封闭解,根据机构的运动学特性和构型特点,该机构位置正解的封闭解最多有8组解,位置反解最多有4组解,结果表明,运动学分析简单是此并联机器人的显着特点之一。除此之外,还具有构型对称、工作空间大、速度快且定位精度高的特点。相比于传统的并联机器人而言,它不仅能够实现XYZ三个方向的运动与一个绕Z轴方向的转动,且在驱动方向工作空间可依作业需求扩展,增大了工作空间的范围。

      该并联机器人样机的每个支链采用了一定子两动子的高精度直线电机作为驱动机构,不但结构简单且电机定位精度达到微米级,除此之外,通过高强度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作为支链的主要材料,有效降低了移动件的重量;控制系统采用了ABB的驱动器,通过PowerLink总线进行同步控制;通过基于运动学的离线轨迹规划算法,该机构的运动学目前该样机可达到XYZ三个方向的平动及绕Z轴方向的转动,移动范围分别是0.3m、1.2m和0.2m,其最大运动速度达到了1.6m/s,末端定位精度约为1mm,绕Z轴方向的转动可以达到±120°,能够广泛应用于柔性化工厂的包装、分拣等工序,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原文来源:http://www.nimte.ac.cn/news/progress/201712/t20171209_4910533.html
相关报告
  • 《宁波材料所在高分子水凝胶驱动器方面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9-18
    • 在亿万年的自然演化中,一些生物体逐渐发展出体色、形态等随环境变化的能力。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变色龙:它能够根据外部环境或情绪心理的变化来快速改变肤色,以达到伪装或交流的目的。研究表明,变色龙的皮肤具有特殊的多层色素细胞构造,环境或情绪的变化会诱导皮肤肌肉运动,改变皮肤多层色素细胞的分布,进而实现多样化的身体颜色变化。这一有趣的生物体变色现象启发科学家们构建了多种基于高分子薄膜和弹性体的智能仿生软体机器人,这些具有变色功能的伪装机器人在自然环境中表现出类生物体的行为,不易被识别和破坏,因而在海洋探索、生物学研究、环境考察等方面应用前景巨大。相较于高分子薄膜和弹性体,高分子水凝胶具有与生物组织相当的模量及软、湿等特性,可能更加适宜于变色软体机器人的构建。因此,如何通过各向异性高分子水凝胶的组成结构设计,实现驱动与智能荧光色变等功能的协同来构建具有变色功能的水凝胶驱动器,就成为我们格外关注的关键问题。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智能高分子材料课题组陈涛研究员和路伟副研究员在智能荧光高分子水凝胶的分子设计及材料构建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Adv. Funct. Mater. 2019, 1905514; ACS Macro Lett. 2019, 8, 937; Sci. China Mater.2019, 62, 831; ACS Sensors 2018, 3, 2394; Adv. Mater. Technol. 2018, 1800201; J. Phys. Chem. C 2018, 122, 9499; Macromol. Rapid Commun.,2018, 39, 1800648; Macromol. Rapid Commun.2018, 39, 1800130;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7, 9, 23884)。基于以上研究,该团队在2018年通过苝酰亚胺功能化荧光高分子水凝胶和氧化石墨烯杂化聚异丙基丙烯酰胺水凝胶功能模块的超分子宏观组装,初步实现了复杂形变和智能荧光性能的协同(Adv. Funct. Mater. 2018, 1704568)。然而,尽管这种高分子驱动器同时兼具复杂变形和“开-关”荧光功能,它却只能发出一种荧光颜色(黄色),远远落后于自然界中的变色龙等可显示丰富多彩肤色变化的生物体。   近日,该团队在Angew. Chem. Int. Ed. 上报道了一种兼具3D复杂形变-智能色变功能的多色荧光高分子水凝胶驱动器(图1),题为“Bioinspired Synergistic Fluorescence-Color Switchable Polymeric Hydrogel Actuator”(DOI: 10.1002/anie.201908437)。在该工作中,研究人员从多色荧光单体分子设计的源头出发,合成了一种含有吡啶羧酸盐配体的单体6APA,其与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甲双叉丙烯酰胺经自由基聚合制备的温敏性高分子水凝胶(PNIPAM-K6APA)的荧光强度很弱,但稀土铕(Eu3+)和铽离子(Tb3+)的分别掺杂会诱导吡啶羧酸盐配体的能量转移,进而发出明亮的红色和绿色荧光,进一步地,可以通过不同比例铕和铽离子与吡啶羧酸盐配体的竞争配位作用的调控来获得红色和绿色相叠加的多色荧光。该荧光水凝胶具有丰富的刺激响应性,酸碱、竞争配位阴/阳离子等的刺激都会改变其荧光颜色(图2)。基于这一智能荧光色变原理,研究人员以温敏性PNIPAM-K6APA为主动层、称量纸为被动层构建了一种各向异性荧光高分子水凝胶驱动器。如图3所示,在碱和温度的交互刺激下,一对分别基于红色荧光Eu-PNIPAM-K6APA和绿色荧光Tb-PNIPAM-K6APA驱动器的仿生变色龙表现出协同的肤色变暗和身姿形变,模仿出变色龙在意欲发动攻击时心理情绪变化诱导的肤色变暗现象;类似地,在铽离子和温度的交互刺激下,基于红色荧光Eu-PNIPAM-K6APA驱动器的仿生变色龙表现出与协同的身姿形变和“红转黄绿”肤色改变,初步模仿出变色龙在环境变化诱导下的皮肤颜色变化多样性(图4)。   在该工作中,研究人员通过各向异性多色荧光高分子水凝胶驱动器的组成结构设计,协同利用竞争配位调控的荧光色变和温度控制的形状改变,制备了一种具有类变色龙行为的高分子水凝胶基软体机器人。尽管现在的变色软体机器人在结构设计和功能展示上还比较粗糙,但这一成功实例证明了变形变色等多功能协同的软体机器人的可行性,为未来多功能软体机器人的开发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以上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774138, 51773215, 51873223)、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QYZDB-SSW-SLH036)、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19297, 2017337)、中国科学院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8K02)等项目的资助。
  • 《宁波材料所在强耦合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6-19
    • 强耦合是存在于两个以上系统中相互作用的自然现象。当强耦合产生时,其系统在某些方面的特性与原始特性相比将会出现巨大差异,例如光学响应、电学响应与振动响应都会在强耦合时发生明显的改变。由于现阶段缺乏对此类现象的深入研究,导致其很难充分在实际问题中得到应用。但强耦合现象时材料特性产生的诸多变化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例如目前有研究表明利用强耦合现象可以对生物科技材料的化学反应速率与荧光光谱特性进行改性,从而满足所需的要求。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所属慈溪医工所Remo课题组与意大利技术研究所(IIT),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美国)和中国吉林大学多方展开合作,通过研究改变J-聚合体中(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的浓度对强耦合现象的作用,深入了解了强耦合的作用机理。具体来说,研究者通过遵循静态和动态的研究方法,得到了达到Rabi分裂(高耦合强度)的最优条件。此项研究成果对将强耦合现象由基础科学转化为应用科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指导性的意见。该研究中,由动态分析方法得出的结果表明,建立一套完整的、可预计此类系统特性随时间变化的模型对强耦合现象的应用至关重要。   图1展示了在纳米结构器件与J-聚合体分子之间发生的强耦合现象。图1(左)为纳米结构器件的SEM图像,可以看出在金板表面规律排布着纳米孔(标尺为310 nm);图片中还包含了器件的示意图,纳米器件与J-聚合体分子具有相似的波长响应(约为630 nm);J-聚合体吸收峰与吸收峰强度随浓度的变化规律为,峰位均在630 nm周围,吸收峰强度随浓度的提高而增加)。图1(右)为J-聚合体与纳米器件组合后的吸收光谱图,可以看出,材料本征的吸收峰消失,新出现的吸收峰在570-600 nm与650-700 nm之间,吸收峰位置随聚合体浓度提高而发生更强的分裂。近年来,对于此种分裂的增强机理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此项研究成果将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指导性的意见。   该成果已发表在学术期刊Nanoscale上(IF=7.4)。标题为“The role of Rabi splitting tuning in the dynamics of strongly coupled J-aggregates and 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 in nanohole arrays”(DOI:10.1039/C6NR0158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