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F:《印度农业领域人工智能扩展策略》》

  • 编译者: 张毅
  • 发布时间:2025-06-20
  • 4月29日,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该报告,提出印度未来农业发展战略框架,旨在充分挖掘人工智能的潜力,推动农业领域的创新与现代化。报告预测,到2030年全球AI市场规模将达1.8万亿元,2020-2025年间印度AI市场增长率为40%,政府将在15个农业基础领域投资650亿美元释放农业数据集的潜在价值。报告强调,AI技术通过整合气候、土壤、市场等多源数据能够为农民提供精准的种植推荐和管理建议,提高产量并有效提高市场应对能力。未来重点聚焦智能市场平台、精准农业技术(如变量率应用、智能灌溉、自动农机)。同时,印度政府、科研机构与企业也将协同合作推进技术创新,推动印度农业走向更加可持续和高效发展道路。
相关报告
  • 《智慧农业“脚步”加快,人工智能构建农业发展新引擎》

    • 来源专题:人工智能
    • 编译者:高楠
    • 发布时间:2023-08-23
    •      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农业转型发展时期,智慧农业的发展和人工智能紧密相连,以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智慧农业将成为大势所趋。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研发及应用早已普及,这其中包括在生产环节的耕作、播种和采摘等智能机器人,也有植保方面的智能探测土壤、探测病虫害、气候灾难预警等智能识别系统,更有利用导航系统全自动耕种等机械化作业等。以下是一些生人工智能在农业中的应用领域:      农作物优化和预测: 生成式模型可以分析大量的农业数据,包括土壤、气候、作物生长情况等,从而预测最佳的种植时间、施肥量和灌溉方案。这有助于最大程度地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浪费,并节约资源。 病虫害识别和管理: 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训练出对不同病虫害的识别模型,通过监测作物图像,及时发现并预测潜在的病害风险。这有助于农民及时采取措施,减少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同时也减少了农药的使用。      病虫害远程诊断: 提供图片共享、文件共享等功能,农民可以把田间病虫害样本实物图样通过系统传给专家,专家根据实际病症予以诊断并提出解决方案。 无人化设施栽培: 主要应用于果菜、花卉育苗管理、水肥一体化、病虫害防治、采收运输、加工包装等环节。      气候适应性: 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农民预测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从而调整作物种植选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气候条件。      农产品质量检测: 生成式模型可以分析图像、声音和其他传感器数据,用于检测农产品的质量和成熟度。这有助于确保农产品符合标准,提高市场竞争力。 农业机器人和自动化: 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用于开发智能农业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可以自动执行种植、收获、除草等任务,从而减轻人工劳动压力,提高生产效率。      市场预测和供应链管理: 生成式模型可以分析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帮助农民和农业企业预测市场需求,优化产销匹配,减少食物浪费。      作物育种和基因进步: 通过加速基因进步,生成式人工智能有可能彻底改变作物育种。通用人工智能(AI)算法可以通过研究植物遗传学和特征的大型数据库来复制虚拟育种试验。人工智能算法预测各种育种策略的结果,帮助育种者快速找到获胜配对。      “耕种管收”环节全覆盖人工智能赋能平台系统,人工智能在农业中又有哪些应用案例呢?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的一家桃园,枝头正挂满硕果。橙黑相间,造型酷炫的果园机器人SMART—350正借助无人驾驶技术行驶在预定路线上,巡视果园。“这款果园机器人自动驾驶距离可达5公里。加装拓展,还能满足开沟、托运、除草等需求。”中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成法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详细介绍这款自研产品的应用场景,“不需要控制,植保机自动上下摇摆,喷送雾化农药,为果园驱除虫害。”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庆安镇伙房村的智慧农场示范区内,作物正在蓬勃生长。安装在农场里的虫情测报仪和孢子捕捉仪将实时信息传输到中苏科技云平台,AI识别系统分析出虫病害类别、对作物的危害和治理方法,并且开出打药“处方图”。未来将至,人工智能发展迅速,将会应用到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会在农业领域中可以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 《押注人工智能 印度企业AI领域竞争加速》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9-02-13
    • 两年来,印度斯维吉公司这个得到众多风险资本资助的餐馆聚合公司连续获得胜利。自2017年10月以来,该公司平台上的互动次数(在消费者、送餐员和餐馆之间进行)已经从20亿次增加到2019年1月的400亿次。在这段时间里,斯维吉公司平台上的餐厅数量从1.2万家发展到超过5.5万家,运营城市从7个发展到70个,配送员从1.5万人发展到12万人。这家总部设在印度本加卢鲁的企业的价值也大大提高——从2018年2月的7亿美元增加到年底的33亿美元。 印度《经济时报》网站2月9日报道,这种令人目眩的增长意味着,2014年刚刚成立的斯维吉公司要想保持发展步伐,就必须高瞻远瞩,超越人为干预。斯维吉公司正依靠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AI),来帮助其系统跟上这一快速增长的步伐。 斯维吉公司工程和数据科学部负责人戴尔·瓦斯说:“AI对我们维持企业成长至关重要。”在过去12到18个月里,斯维吉一直在扩大这个团队,并投入更多资源。 报道称,在印度,斯维吉并不是第一个咬住AI这个苹果的科技巨星。此前,谷歌、沃尔玛实验室、弗利普卡特公司、Paytm和OYO等数家跨国或本土企业,都在印度投资并收购了公司,以扩大它们在AI领域的影响力。 过去几年,初创公司和大公司一直在进行相对小规模的AI实验。如今,正如初创企业的一系列交易和内部预算正朝着这个方向转移所表明的,这一领域的竞争势头正在加速。 报道称,AI指的是计算机或系统解读外部数据并根据这些信息做出决策的能力。作为一个研究领域,虽然AI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存在,但过去10年来的技术进步却使它从实验室研究迅速跃升为主流应用。 几个因素推动了全球范围的AI发展,包括大规模数据集的普及、图形处理器的出现所催生的处理能力飞跃、云技术的进步,以及机器学习和自我改进算法的日益先进。 专注于AI领域的初创公司正得到投资者支持,具有强大AI能力的企业正开始赢得交易和早期实验者以外的客户。 印度早期风险投资公司YourNest公司的执行董事吉里什·希瓦尼说:“在我们目前获得的投资提议中,至少有25%至30%涉及AI的重要元素。” 有证据表明,大的科技公司以及印度政府对AI给予了更广泛的支持。科技巨头谷歌公司2017年7月收购了成立才4个月的哈利实验室公司。然而,除了哈利实验室公司在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方面具有专长之外,谷歌公司正在更深入地打入印度市场。 2018年3月,谷歌印度分公司在一篇博文中说:“对于企业家来说,我们正开展一项以印度为基地的加速器计划,其重点主要是AI/机器学习技术。我们的全球加速器项目已经为三十多家印度初创企业提供了支持,其中有六家专注于AI/机器学习领域的创新。” 另外,印度临时财长皮尤什·戈亚尔在预算中宣布设立一个国家人工智能项目。印度还计划建立一个全国人工智能中心。 据美国科技巨头埃森哲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估计,到2035年,AI有可能为印度经济总值增加9570亿美元。 以AI初创企业的数量计算,印度2016年在二十国集团国家中排名第三。自2011年以来,这些初创企业的复合年增长率为86%,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然而,印度市场的一些局限性可能会减缓这种势头。首先,印度的数据质量仍然是一个问题。人口、语言等的多样性也限制了消费者对应用程序的随时学习能力。其次,尽管有一些变化,但与中国和美国等竞争对手相比,风险资本对专注于AI的印度初创企业的投资力度仍然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