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CoV-2利用人类ACE2受体进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基础》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0-04-12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深圳第三人民医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在Cell期刊在线发表题为“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basis of SARS-CoV-2 entry by using human ACE2”的文章。
    文章报道了研究人员利用免疫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首先确定S1 CTD(SARS-CoV-2-CTD)为SARS-CoV-2中与hACE2受体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随后通过结构分析,揭示了SARS-CoV-2-CTD与hACE2的受体结合模式,且SARS-CoV-2-CTD与hACE2形成更多的原子相互作用,有更高的受体结合亲和力。另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一组单克隆抗体(mAbs)以及针对SARS-S1 / RBD的鼠多克隆抗血清无法与SARS-CoV-2 S蛋白结合,表明SARS-CoV和SARS-CoV-2之间的抗原性存在显着差异,表明先前开发的基于SARS-RBD的候选疫苗不太可能对SARS-CoV-2预防有任何临床益处。该研究阐明了病毒的进入和致病机理,并有望激发针对包括新冠病毒等新兴病原体的新型靶向治疗。

  • 原文来源:https://marlin-prod.literatumonline.com/pb-assets/journals/research/cell/Online%20Now%20PDfs/CELL_CELL-D-20-00586_S5.pdf
相关报告
  • 《SARS-CoV-2对动物ACE2受体的广泛和差异性利用》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5-07
    • bioRxiv预印平台于4月19日发布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等机构的文章“Broad and differential animal ACE2 receptor usage by SARS-CoV-2”。 文章指出,尽管有人认为蝙蝠和穿山甲是SARS-CoV-2的自然宿主,但其在人类中的起源和出现仍然是个谜。SARS-CoV-2利用人类ACE2作为受体来感染细胞。刺突蛋白对受体的识别是宿主范围、组织嗜性和冠状病毒发病机理的主要决定因素。为了寻找SARS-CoV-2的潜在中间或扩大动物宿主,研究人员检查了14种哺乳动物物种的ACE2受体活性,发现多种物种的ACE2可以支持SARS-CoV-2野生型或其刺突蛋白弗林蛋白酶切割位点缺陷的假病毒慢病毒颗粒的感染性进入。人类/猕猴和大鼠/小鼠的ACE2分别表现出最高和最低的受体活性。在其余物种中,来自兔子和穿山甲的ACE2与SARS-CoV-2 刺突蛋白的S1亚基牢固结合,并有效支持假病毒感染。文章表示,这些发现对理解病毒潜在的自然宿主,人畜共患病的传播,病毒从人到动物的传播以及使用动物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 《全长人类ACE2识别SARS-CoV-2的结构基础》

    • 来源专题:实验室生物安全
    • 编译者:张虎
    • 发布时间:2020-04-16
    • 介绍了在中性氨基酸转运蛋白B 0 AT1存在或不存在SARS-CoV的表面加标糖蛋白(S蛋白)的受体结合域(RBD)的情况下,全长人ACE2的低温电子显微镜结构-2,两者的整体分辨率为2.9埃,ACE2-RBD接口的局部分辨率为3.5埃。ACE2-B 0AT1复合物组装成异二聚体的二聚体,ACE2的collectrin-like域介导同二聚化。RBD主要通过极性残基被ACE2的细胞外肽酶结构域识别。这些发现为冠状病毒识别和感染的分子基础提供了重要的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