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维纳米材料可伸缩超级电容器的研究进展》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12-03
  • 超级电容器(SCs)由于其长期耐用性、电化学稳定性、结构简单、功率密度特别高,且在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参数方面没有太大的妥协,在移动储能技术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因此,可伸缩SC设备已被纳入各种新兴的电子应用领域,从可穿戴电子纺织品到微型机器人,再到集成能源系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聚吡咯、碳纳米管、石墨烯等低维纳米材料支持的可拉伸SCs的研究进展。首先,讨论了可伸缩超级电容器的三大类:双层超级电容器、伪超级电容器和混合超级电容器。介绍了低维(0D、1D、2D)纳米材料可拉伸电极的研究进展。其次,着重介绍了可拉伸器件的设计策略,包括波形设计、线形设计、纺织形状设计、基里格美形状设计、折纸形状设计和蛇形桥岛设计,旨在提高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复杂可拉伸条件下的电化学性能。最后,讨论了可伸缩SC开发与制造领域的最新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展望。

    ——文章发布于2018年11月19日

相关报告
  • 《可伸缩的垂直石墨烯纳米板可用于柔性超电容器应用》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7-09-15
    • 垂直石墨烯纳米材料(VGN)是下一代电子设备应用的首选材料。电子工业对基于vgn柔性设备的需求不断增长,限制了VGN的生长温度。通过采用一种有效的策略将生长良好的VGN转移到任意的柔性基板上,从而克服了VGN在柔性基板上的直接生长所带来的困难。在目前的研究中,我们报告了一种廉价且可扩展的技术,用于在不破坏其形态、结构和特性的情况下,将VGN的聚合物转移到任意的基板上。在转移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Raman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四探针电阻法分别分析了形态学、化学结构和电学性质。从水接触角度测量了润湿特性。观察结果表明:形态、表面化学、结构和电子性质的保留。此外,还研究了基于vgn零和电流无约束的柔性对称超电容器装置的存储容量。一种极低的670/A和卓越的超级电容,在1万次循环之后,有86%的保留率,显示了制造柔性纳米电子设备的无损害的VGN传输方法的前景。 ——文章发布于2017年9月13日
  • 《多孔生物质炭材料,打造更高性能的超级电容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5-23
    • 拥有来自植物的层状多孔结构电极材料的超级电容。此图片曾作为可持续能源燃料学术杂志封面上(图片来源:Dina Ibrahim Abouelamaiem 、Dina Mohammadieh) 这项研究工作的主要负责人Dina Ibrahim Abouelamaiem表示:“ 这项工作最关键的结果是超级电容器中材料的形式和功能之间的相关性。 ” 她接着阐述道:“我们的研究是基于对更加绿色的未来和改进的能源系统的需求而开展的,” 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的论文(发表在Sustainable Energy Fuels 杂志) 重点是阐述3D结构如何影响生物碳材料(基于植物纤维素的)的超级电容器的性能。 这些材料可作为性能优异的超级电容器中的贵金属和有毒化学品的环保替代品。 助力未来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器件,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它们在充放电的时候可以保持高功率密度和超长的使用寿命。 由于这些特性,超级电容器能够填补电池和燃料电池之间设备性能的差距。 深入理解多个尺度上的纳米结构对于优化材料性能和设计更好的器件至关重要。Ibrahim及其同事通过融合大量的补充技术,详细阐明了结构和性能之间复杂的协同作用,并表明了层次多孔状网络电极材料才能最有效地发挥作用。 他们的研究,通过使用氢氧化钾活化的生物碳电极作为模型系统,并且还将这些发现与商业材料进行了对比,以证明生物碳电极更广泛的适用性。 为了形成材料的完整图像,研究人员利用一系列表征方法,如SEM(扫描电子显微镜),BET(用于氮吸附的Brunauer-Emmett-Teller理论),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X-ray CT(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 这一系列表征技术涵盖了广泛的空间尺度,这意味着研究人员能够完全分析纳米、微米、中孔和大孔尺寸材料的结构特征。 根据Ibrahim的说法,位于伦敦大学学院化学工程系的电化学创新实验室(EIL)为这些测试提供的大量技术支持,可以让研究人员进一步理解和阐述超级电容器设备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需要孔径混合物来优化超级电容器的生物碳材料(图片来源:Dina Ibrahim Abouelamaeim) 超级电容器的孔隙 结果表明, 不同孔隙大小的生物炭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层次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有效提升材料性能。 测量结果显示高比表面积和低电池电阻之间存在着直接关系,这导致了高比电容。该团队使用各种电化学装置,同时延长操作周期来测试超级电容器的性能,以证明材料的循环性和 稳定性。 这些发现可以为不久的将来开发更高效、性能更高的储能设备提供理论基础。 文章来自nanotechweb网站,原文题目为Supercapacitor nano-architecture: Designing a plant-powered 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