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商称,中国的制造业实力可能会吸引更多的钢铁出口》

  • 来源专题:一带一路冶金门户
  • 编译者: 吴崇浩
  • 发布时间:2020-07-07
  • 贸易商表示,中国的制造业实力可能会吸引更多的钢铁出口。发布于2020年6月3日消息来源:普氏中国两大领先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在5月份均处于增长区间,这可能确保中国在短期内仍然是热轧钢卷出口的目标,市场消息人士称,6月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5月份PMI指数从4月份的50.8点小幅回落至50.6点,而中国媒体公司财新发布的5月份PMI从4月份的49.4上升至50.7。PMI指数高于50意味着扩张,低于50则意味着扩张,收缩国家统计局制造业生产分项指数为53.2,而新订单分项指数为50.9。国家统计局和财新都报告说,5月份新出口订单极低,尽管有迹象表明全球供应链正在开始恢复。“在前几个月由于与COVID-19流感大流行有关的限制,供应链在前几个月出现严重中断后,5月份趋于稳定。然而,仍有一些供应商出现库存短缺的报告,”财新网在6月1日发布的报告中说。中国国内钢铁市场强劲,与全球其他大多数钢铁市场形成鲜明对比,全球其他钢铁市场仍处于不同的锁定阶段。印度5月制造业PMI从4月的15年低点27.4改善至30.8,但在印度钢铁企业开始提升产能利用率之际,该行业仍处于严重萎缩状态级别。如结果,印度和俄罗斯的钢铁公司一直将HRC出口瞄准中国。与越南一样,中国是目前亚洲唯一一个有显著影响的钢铁市场需求。中国标普环球普氏数据显示,5月份国内HRC工厂利润率平均为36.27美元/公吨,高于4月份的11.28美元/公吨,也是自1月份以来最强劲的月度平均利润率显示。东南方向5月29日,亚洲HRC进口价格为428美元/公吨CFR,普氏数据显示,低于中国国内HRC价格3600元(503.24美元/吨)。

相关报告
  • 《中国制造?》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5-05-15
    • 中国制造? 亚洲仍将占据制造业的领导地位,其他国家面临发展困境。 中国通过本土生产、产销外国的方式改变自身经济的同时,也改变了全球的经济。1990年,中国只占全球制造业产值不到3%的比重;现在这一数字上升到将近25%。中国生产了全球80%的空调、70%的手机和60%的鞋子。中国崛起的白热化趋势进一步促使供应链向东南亚深入扩展。“亚洲工厂”如今生产了将近一半的全球商品。 中国一直紧跟着“亚洲四小龙”如韩国和台湾的步伐。许多人推测,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制造业的指挥棒将会指向世界其他地方,使这些国家或地区也能依靠制造业繁荣起来。但是中国不仅没有因薪酬上升而产业遇冷,反而抓紧了对市场的掌控。低成本工作的确从中国转移到了东南亚,这一结果更是增强了“亚洲工厂”的主导地位。这一局面为中国轨道之外的其他新兴市场制造了难题。从印度到非洲再到南美,变幻莫测的富裕之路变得愈发艰难了。 怠工 中国经济不如以往强劲了。房地产市场因供应过剩面临危机。日益增加的债务成为负担。本月早些时候,中国政府宣布今年的经济增长指标为7%,这也是二十多年来最低的目标。而本周的数据显示,即使是7%的增长目标也并不容易实现。然而,中国在制造业方面仍具有三大优势,并将有利于总体经济的发展。 首先,中国在发展高端市场,进行高产值研发的同时,也仍紧抓低成本制造业。中国在全球服装出口产业的份额增加了,从2011年的42.6%到2013年的43.1%。中国也正在尝试用更少的原材料制造更多的产品。世界银行发现,中国进口原材料占总出口额的比重从20世纪90年代巅峰时期的60%下降到了如今的35%。部分原因在于中国拥有其他国家争相模仿的有效的供货商集群。中国有优秀的、改良的生产结构。中国计划到2020年建设10座机场。根据中国政府最新的“2025中国制造”政策的指导,中国公司正在利用自动化技术提高生产率,以弥补劳动力成本增加带来的不利影响。 中国的第二大优势就是“亚洲工厂”本身。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一些低成本工厂确实正在离开中国。其中大多数都转移到了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东南亚地区。这一过程却带来了相应的负面影响。去年,一个NGO组织发现,马来西亚电子产业大约30%的工人都属于强迫性劳工。但是,在三星、微软、丰田和其他跨国公司削减中国地区产量、转向缅甸和菲律宾的同时,他们也强化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区域供应链。 中国的第三大优势在于,中国正迅速发展为重要的需求市场。中国消费阶层日益增长,亚洲工厂正在占据更高份额的高利润市场和服务业。与此同时,中国市场的需求也进一步强化了亚洲供应链。在中国市场竞争问题上,本土商人比远距离的竞争者更有优势。 灵活的政策能进一步发挥这些优势。东盟有能力抢占低端制造业市场。中国占美国鞋业进口市场的份额从2009年的87%下降到了去年的79%。越南、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分走了其他份额。但是,东盟可以进行更多努力,来创造一个致力于复杂商品和服务的专门市场。区域贸易,当然最好是全球贸易将使制造业网络从中国覆盖到周边其他国家的过程更加顺利摆脱外国对零件的限制后,泰国在汽车制造业方面的实力证明,正确的政策是如何使东南亚国家与中国机器制造业对接的。 不幸的是,其他新兴经济体却高兴不起来。他们缺少一个巨大的经济体来担任区域组织的核心。北美自由贸易区将墨西哥的公司纳入了纵贯北美的供应链之中,但是却没有包括中美和南美的一些国家。沉重的贸易壁垒使西欧将不会像帮助中欧和东欧一样帮助北非国家。 即使当印度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从亚洲工厂手中分走了部分产量,另一个问题仍然存在。制造业可能不会再创造曾经可观的就业局面和经济收入了。过去,出口导向型制造业使大量劳动力从田野进入了工厂,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现在的科技进步减少了工厂的劳动力需求。中国与其邻国可能是最后搭上廉价劳动力顺风车的国家。 出口无疑是新兴市场获得成功的最可靠途径。在全球市场内竞争是最有效的提高生产率的方式。但是亚洲工厂之外的其他政府必须依靠多种多样的发展方式——不仅仅是制造业,还有农业和服务业。印度IT产业就是很好的例证,但是这仅仅是高技能人员的产业,这个国家庞大的劳动力市场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促进政策实施 如今的发展模式需要更多的政策制定者制定更有效的政策,而不仅仅是在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的竞争。全球贸易服务进一步自由化将有利于南美洲和非洲。基础设施花费除了集中于港口和道路建设外,还要注重光导纤维电缆建造。教育是关键,要想进入全球市场,高技能劳动力必不可少。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这些建议可能较难实施。但是,想要靠中国不再廉价的劳动力分到一杯羹,结果只能是失败。
  • 《部长级变动给伊朗钢铁出口商带来希望》

    • 来源专题:一带一路冶金门户
    • 编译者:吴崇浩
    • 发布时间:2020-06-12
    • 卡拉尼什解雇了伊朗工业、矿业和贸易部长雷扎·拉赫马尼,这给伊朗钢铁制造商带来了希望,最近实施的出口限制将被取消。拉赫马尼本周被侯赛因·莫达雷斯·基亚巴尼取代。铁道部此前发布命令称,钢铁企业只允许出口25%的产量,以减少出口钢材的吨数。米尔斯还被要求在伊朗商品交易所提供60%的产量,出售给国内市场。伊朗一家钢铁厂的消息人士tellsKallanish说:“这是基于国内价格上涨趋势的挣扎。”。伊朗钢铁生产商协会(ISPA)指出:“钢厂正在为取消这一限制而斗争……我不认为[……限制措施]是切实可行的。”目前,国内建筑业正经历衰退,长期钢铁消费量因此正在下降。此外,伊朗宣布,计划在2021年3月20日前的伊朗年度内,将“产量同比增长11%”目标定为3000万吨粗钢。这意味着当地市场可能出现更多的过剩供应。尽管下达了这一命令,但铁道部承认,由于受Covid-19流感的影响,预计今年钢铁长期消费量将进一步减少。由于建筑需求低迷,伊朗去年的钢筋表观消费量下降了-2%,至610万吨。长期产品出口增长26%至265万吨。半成品出口也同比增长26%至691万吨。如果限制钢铁出口,“……不仅产量不会增加,而且很可能是近年来伊朗钢铁产量首次下降,“ISPA说。最后该协会警告说,由于Covid-19大流行病和政府对出口的限制,伊朗钢铁出口和外汇收入下降(见Kallanishpassim)。协会要求立即取消所有限制。它还要求将发展出口列为伊朗市场监管工作组的优先事项,并提出出口鼓励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