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沼气产业发展研究》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发布时间:2018-06-08
  • 该报告是中丹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中生物质能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承担完成。

    该报告对国内外沼气产业现状的系统分析,对沼气领域的原料、技术、市场、政策、制约因素做出了客观全面的阐述,针对中国的工业沼气和农业沼气未来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在沼气工程的规模化开发、装备制造标准化和系列化、沼气技术关键工艺设备的国产化、沼气原料利用的多样化以及沼气作为天然气未来替代品开发等方面,提出中国沼气产业发展路线图。

    1. 沼气资源状况:

    中国大中型沼气工程的原料主要来自工农业排放的废水、废渣和城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该报告对国内可转化为沼气的主要原料的资源量进行了分析调研。

    工业有机废水中,轻工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渣)可转化为沼气的资源量为154.23亿m3。非轻工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渣)可转化为沼气的资源量为126.6亿m3。全国工业企业排放的(可转化为沼气)有机废水为43.67亿吨,废渣为9.4558亿吨,可转化为沼气的资源量为280.83亿m3。

    农业沼气资源主要来自于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的粪便,我国畜牧业近几年一直保持8%以上的增长速度。目前全国畜禽养殖年排放粪便总量约为148732.592万吨,如果采取全部厌氧消化方式处理,可产沼气819.5亿m3/年。大中型畜禽养殖场量占全国养殖总量的8.11%,大中型畜禽养殖场年排放粪便总量为12062.2万吨,可产沼气资源量66.46亿m3。

    在城市生活垃圾领域,生物沼气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填埋场沼气,另一方面是有机垃圾厌氧消化,目前我国有机垃圾厌氧消化处于起步阶段,沼气利用主要集中在填埋气体利用。全国生活垃圾产沼气的理论资源量为157亿m3,目前我国生活垃圾产沼气量约为9亿m3。

    生活污泥,2009年我国排放干污泥约为594万吨,生活污泥沼气资源量约为11.88亿m3。

    秸秆沼气,若考虑2.0亿吨/年秸秆作为开发沼气的资源量,则2010年可利用秸秆转化为沼气的资源量为800亿m3。

    2. 沼气开发的主要障碍:

    报告对我国大中型沼气工程产业化发展的障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政策和技术等方面的建议。特别是在沼气工程的标准检测认证方面亟待加强。

    对于畜禽沼气工程,主要障碍因素包括:工程缺乏规模效益,工程初始投资大,沼气工程市场混乱、监管不力,沼气用途单一,缺少技术、信息等的服务等;

    对于城市生活垃圾沼气(填埋)工程,主要障碍因素包括:填埋场建设成本高,填埋场气体收集率低

    对于城市污泥处理沼气工程,主要障碍因素包括:投资高,工艺复杂,运维难度高,经济效益不佳。

    3. 本路线图的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国大中型沼气工程达到14800座(不包括中型畜禽沼气工程),沼气总产量达211.32亿m3,相当于标准煤1508.82万吨。届时每年可减排400万吨二氧化碳。到2020年大中型沼气工程将做到年处理工业废水(废渣)15亿m3,畜禽粪便2.4亿吨、城市生活垃圾1.9亿吨、生活污水厂干污泥640万吨。随着激励政策的加强和障碍的克服,预计2020年前,可实现220万KW以上的装机容量。

    实现上述目标,2010年到2020年期间需要投资1180亿元(近200亿美元),到2020年,沼气发电装机容量至少能达到220万KW,年发电132亿kWh以上。创造的年产值达200亿元以上,增加约10万个就业机会。

    4. 本路线图的主要建议:

    制定沼气工程的相关标准对沼气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在2~5年内,应尽快制订国家级沼气产业相关标准,规范市场;加强沼气科技攻关和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沼气产业专业化队伍建设;设置国家级专管机构,规范沼气产业管理,该建议主要考虑到构建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国心框架的问题。

相关报告
  • 《2022年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报告》

    •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 发布时间:2023-10-08
    • 为系统总结和回顾近年来中国在智能制造产业领域所取得成绩,深入了解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智能制造产业促进中心、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品牌战略专家委员会联合中国信息产业商会大数据产业分会、东南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北京信息产业协会等相关机构组成研究团队,共同编写了《2022年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报告》。发展报告主要包括智能制造概况、5G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全球智能制造态势、中国智能制造概况、原则任务、态势分析、产业分析、趋势分析、前景分析、最新政策、优秀企业案例等共十篇,共计6.5万字。
  • 《中国无线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

    • 来源专题:新一代信息技术
    • 发布时间:2023-09-20
    • 【摘    要】 中国信通院已连续三年发布《中国无线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报告在延续以往对我国无线经济发展最新态势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省无线电发射设备制造业发展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从无线产业、无线赋能和无线电管理三个角度总结了2022年我国无线经济发展特点和趋势,展望了未来发展,为推动无线经济发展提供参考。报告数据为研究成果,以政府口径为准。 【目    录】 一、无线经济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 二、无线经济持续为国民经济稳增长保驾护航 (一)无线经济稳中求进促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无线经济“四六”发展格局趋于稳定 (三)无线经济是拉动地方发展重要力量 三、无线产业是支撑无线经济发展的基石 (一)无线产业整体规模稳步增长 (二)无线产业细分领域亮点纷呈 (三)无线技术激发新兴领域活力 (四)我国无线电制造呈现“一强四区”格局 四、无线赋能数字化转型促进质的有效提升 (一)无线全面赋能数字化转型 (二)无线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 (三)无线赋能服务业实现新突破 (四)无线赋能农业取得新进展 五、无线电管理保障无线经济高质量发展 六、无线经济发展展望 (一)加强无线经济相关理论探究和顶层设计 (二)夯实无线产业基础抢占未来发展新优势 (三)大力推进无线赋能实现产业数字化发展 (四)全面提升无线赋能数字政府效能和水平 (五)扎实全面推进全国无线电管理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