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拂沙海绿电来!我国最大“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首个千万千瓦级基地项目全面开工》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10-16
  • 金秋九月,库布齐沙漠东缘的达拉特旗风劲天蓝,一片忙碌景象。9月29日,我国“十四五”规划布局最大的“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库布齐沙漠首个千万千瓦级特高压外送基地在达拉特旗全面开工建设。作为项目核心承载地,达拉特旗凭借多年沙漠治理与新能源产业积累,正成为政企协同推进“生态+能源”融合发展的关键支点,为全国“沙戈荒”开发提供“旗域实践样板”。

    此次开工的库布齐沙漠新能源基地,并非单一的风电或光伏项目,而是一套“风光火储多能互补+特高压外送”的立体能源系统。据悉,该基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是内蒙古首个全面开工的千万千瓦级“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总投资988亿元,核心建设区域全部落户达拉特旗境内,规划建设光伏800万千瓦、风电400万千瓦,配套支撑性煤电400万千瓦、新型储能500万千瓦时,形成“新能源为主、传统能源兜底、储能调节”的稳定供电格局。

    与之配套的±800千伏特高压外送通道,更是跨越晋冀蒙三省区的“能源动脉”——起点位于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途经山西,最终落点河北沧州,全长699公里,输送容量达800万千瓦。按计划基地将于2027年底前建成投运,投运后每年可为以京津冀为中心的华北电网输送电量约360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电量占比60%,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约64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600万吨,将有力促进华北地区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和节能减排,有效提高优质电力资源跨区域优化配置能力,更好服务保障华北地区电力供应和电网安全。

    据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是内蒙古深入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持续做大做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助力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实践载体,也是内蒙古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扎实推进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防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努力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的生动实践。

    当库布齐沙漠的第一缕晨光洒在达拉特旗的施工工地上,这片曾以黄沙为底色的土地,正以千万千瓦级基地开工为新起点,续写“沙戈荒”变“绿电港”的新传奇。随着此次基地全面开工,达拉特旗正加速从“沙漠治理示范旗”向 “新能源产业示范旗”转型升级,未来将成为京津冀绿电供应的重要源头、内蒙古“西电东送”的关键节点,为我国能源结构优化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贡献力量。

  • 原文来源:https://www.cnenergynews.cn/guangfu/2025/09/29/detail_20250929237002.html
相关报告
  • 《800亿元!全球最大规模“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开工建设》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1-04
    • 12月28日,库布其沙漠新能源基地项目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正式开工建设,这是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开发建设的全球最大规模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也是我国首个开工建设的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大基地项目。 库布其沙漠新能源基地项目所在的库布其沙漠,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北部,是中国第七大沙漠。项目规划总投资超800亿元,总装机规模1600万千瓦,包括光伏800万千瓦、风电400万千瓦,配套改扩建先进高效煤电装机400万千瓦,配置多尺度、多型式储能约400-600万千瓦时。 三峡能源总经理 张龙:项目建成后,每年向京津冀地区送电约400亿千瓦时,相当于河北省全社会年用电量十分之一。其中清洁能源占比50%以上,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6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600万吨。 库布其基地项目工程规模大、技术难度高、创新意义大。项目打造融合“规模化新能源开发、风光火储多能互补、电力跨省外送、沙漠生态治理”四大要素的系统性工程;依托项目开展科技创新,解决多电源品种、多储能类型、多风光集群等重大技术难题,有效带动光伏、储能、数字化等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新业态提供重要示范应用场景。 三峡能源总经理 张龙:库布其大基地项目将构建新能源发电、生态修复、乡村振兴、生态旅游等多位一体的绿色发展模式,让荒漠化土地变身新能源“蓝海”,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光伏+治沙,沙漠变宝地 从去年以来,“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在各类文件中就被多次提及。 1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在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方面,《纲要》明确,大幅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水平,建设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统筹推进现役煤电机组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提升煤电清洁高效发展水平。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 12月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指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要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 5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充分发挥新能源的生态环境保护效益,大力推广生态修复类新能源项目;支持在石漠化、荒漠化土地以及采煤沉陷区等矿区开展具有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效益的新能源项目。 5月1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就经济和生态文明领域建设与改革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在发布会上表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规划建设4.5亿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8500万千瓦项目已经开工建设。第二批项目正在抓紧前期工作,加快构建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 国家发展改革委曾介绍,2021年10月份,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4省区集中组织开工了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主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总规模近3000万千瓦,拉开第一批装机容量约1亿千瓦项目开工序幕。 这些消息无疑十分振奋人心。 我国的荒漠面积(含沙漠)261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2%,其中纯沙漠面积约70万平方公里,戈壁滩面积有50多万平方公里,加起来也比我国平原面积更大。 有人计算发现如果将我国荒漠化面积的1%用来发电,其装机容量就要比目前我国的发电总装机容量还多。今年的3月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说,将在沙漠和戈壁地带规划建设4.5亿千瓦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目前根据规划来看,这堪比20个三峡的发电产能,这样一来,我国的沙漠也要变宝地了! 库布其:光伏照亮治沙路 阳春三月,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现场,一片繁忙。这是中国第一批开工建设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之一,同时也是目前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光伏治沙基地项目。 该项目于2021年10月开工建设,总投资近120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年节约标准煤125.06万吨,年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41.26万吨,可修复治理沙漠10万亩。该项目是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光伏治沙项目,标志着我国“光伏+治沙”生态综合治理进入新阶段。 一边是一片片盈满绿色的沙丘,一边是一排排蓝色的光伏板,这一壮观的场景正发生在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当中。 光伏与治沙的结合,并非偶然。根据测算,在沙漠地区建设1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44万吨,防风固沙面积可达4000公顷,相当于植树64万棵。 在库布其沙漠,光伏也并非“新客”,它扎根这里已经有近10个年头。库布其地区有年均超过3180小时的太阳能资源,发展光伏的条件得天独厚。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亿利生态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内的光伏发电综合治理示范项目区里,一排排光伏板能够有效挡风防风,阻止沙尘的飞扬与沙丘移动,还能吸收光照、降低土地温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水分累积。 对此,北京交通大学碳中和科技与战略重心主任王元丰表示,把光伏和农业种植、牧业相结合,既有利于防沙治沙,又有利于我们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片位于库布其沙漠里的光伏“蓝海”,正在给当地带来越来越多的综合效益。 这里的光伏板上可以发电,板下可以种植作物,板间还能养殖,一片土地得到三重利用,光伏发的电,还能解决防沙治沙和绿色产业发展的用能需求,实现沙漠地区太阳能资源高效利用和沙漠变绿洲的双重收益,经过长期探索,库布其走出了一条沙漠治理与经济发展双赢的道路,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库布其沙漠里有一个这么大的光伏基地,每一个螺丝、每一块光伏板都需要人工维护,所以我们也就多了就业机会。农忙的时候种地,农闲的时候一起在这里打工,又增加了一份收入。”亿利光伏治沙民工联队队长张向前说道:“我跟媳妇刚成家的时候,种的葵花一年只能卖700元钱,现在不一样了,收入是好多个700元钱了。” 库布其沙漠里的光伏,也已经走进了当地农牧民家中。 位于库布其沙漠边缘的杭锦旗杭锦淖尔亿利新村,一排排灰色砖瓦小院井然有序,数十户村民把光伏搬到了自己家的屋顶,村里的这一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已经于2021年底正式通电。通过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村民可就近消纳自产光伏发电,免费用上清洁电源,并通过屋顶租赁方式实现稳定增收。村民家里就像装上了“绿电银行”,每户每年可增收1500元,包括每年免费使用光伏发电2200多度和600多元的屋顶租赁费用。在项目运营期20年内,每户可增收3万多元。 杭锦淖尔亿利新村村民何奶儿高兴地说:“我们家开着农家乐,现在这屋顶上又装了光伏板,不仅挺好看的,又能多赚钱,这也算‘绿色收入’吧?” 30多年来,库布其的治沙人接续努力,走出了一条具有库布其特色的治沙路,让这片沙漠的植被覆盖率从不到3%增加到53%,动植物由100多种增加到530多种。 得益于库布其沙漠的治理,光伏才能安然存在于这片沙漠之中而不被沙尘湮没,而有了光伏,就又多了一支治沙的“队伍”,也能让治沙产业链走得更长、更远。 在光伏治沙的路上,库布其人一直在行动,库布其治沙市场主体正依托数十年治沙绿化增汇和光伏发电减排的“双向碳中和”实践成果和科技创新经验,积极探索“治沙生态——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绿色化工”的绿色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面对这些令人欣喜的改变,内蒙古库布其沙漠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忠表示,一代代库布其人不放弃,团结奋斗,破解了“治理——恶化——再治理——再恶化”的怪圈,将库布其沙漠从“生命禁区”变成了“沙漠绿洲”,下一步还要继续坚持科学治沙、精准治沙,让沙区广大农牧民共享沙漠生态改善和绿色经济发展成果。 春日暖阳下,库布其沙漠中的光伏“蓝海”,与波浪般的绿意交相辉映,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 《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首批项目并网发电》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12-27
    • 12月21日,山东电建一公司承建的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首批项目——华能陇东基地庆阳风光综合新能源示范项目首批项目成功并网发电,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该项目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西北部环县境内,地处中国第七大沙漠——毛乌素沙漠边缘,是国家首批“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之一,是华能陇东能源基地首批百万千瓦风光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华能陇东能源基地首批百万千瓦风光项目风电装机76万千瓦,山东电建一公司承担其中B2项目91台4.2兆瓦风机的基础施工、风机安装、箱变基础及安装等工作以及C2项目35KV集电线路施工。 项目也是国内首个风光同场(同集电线路)设计的新能源场站,先实现风光两种能源互补,再按照装机容量同步配置多种形式的储能,有助于提高项目运行的可靠性、灵活性,保障新能源消纳。针对当地风资源特点,项目安装4兆瓦以上风力发电机组,既提高了当地风资源利用效率,也减少了占地面积,极大地保留了原始地貌。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山东电建一公司全面贯彻“均衡绿色施工”理念,加强项目履约督导,深入推进标准化建设,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制度执行建设年”等活动,加大大型基地项目全过程管控,统筹“人、机、料、法、环”等要素,锁定目标、挂图作战,克服点多面广、温差大等不利因素,与政府、业主、监理等单位统筹协作,项目部多次获得现场优秀项目部流动红旗,按期实现并网发电,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针对当地黄土高原地貌特征,项目部创新陆上新型风机基础设计及施工,同等地质条件下风机基础施工效率提高20%以上,风机基础永久占地面积节约40%以上,为国内大规模风电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据悉,华能陇东能源基地是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光火储输”多能互补绿色智慧综合能源基地,规划装机规模超1000万千瓦,计划“十四五”期间全部建成投产,通过特高压线路每年向山东输送电力240亿千瓦时,建成后将有效促进东部省份绿色低碳发展,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公司承建的正宁2×1000兆瓦调峰煤电项目也位列其中。 项目并网后,预计每年可生产绿电22.71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6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7万吨,可以满足近78万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量,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保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