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署最新预测:可再生能源将超煤炭成为主体能源》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4-01-17
  • 1 月 16 日消息,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可再生能源将在 2025 年初超越煤炭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力来源。

    这一预测标志着全球能源转型迈出了重要一步。可再生能源的崛起,尤其是风能和太阳能,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巨大的变革。过去几年,可再生能源的成本不断下降,技术不断成熟,使其在全球电力市场中的竞争力逐渐增强。

    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到202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将增长近50%,达到近10亿千瓦。这其中,风能和太阳能将占据主导地位,预计分别占到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的29%和26%。而煤炭发电则将下降至25%,失去其长期以来在全球电力市场的主导地位。

    国际能源署最新报告显示,2023-2028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容量预计增长至7300吉瓦,太阳能光伏和风能占新增容量95%,2025年初将超煤炭成为最大电力来源。IEA指出,2023年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容量增50%,未来五年将迎最大增长期。尽管报告乐观,但IEA强调,要在2030年实现装机容量翻三倍目标,还需更多努力。报告涵盖大型太阳能光伏系统、水力发电、陆上和海上风电等可再生能源。IEA执行董事比罗尔表示,陆上风电和太阳能光伏成本已低于新建化石燃料发电厂,融资和部署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可再生能源是主要挑战。

  • 原文来源:https://www.in-en.com/article/html/energy-2330283.shtml
相关报告
  • 《高油价下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将提速》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7-18
    • 近期,国际油价持续高位震荡。国际油价居高不下将助推全球油气勘探开采行业,也将推动国内石油增储上产。同时,国际油价上涨可能导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提速,加快全球能源转型步伐。 2015年全球近200个国家通过《巴黎协定》 以来,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共识,全球推动绿色发展,以低碳和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政策导向不会改变。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将加快交通领域电能对石油的替代。近年来光伏和风能发电设备价格迅速下降,已具备平价上网的条件,光伏和风电的度电成本在全球来看已具备很强竞争力,整个产业进入了高速渗透期,石油价格上涨会加速新能源对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 原油价格上涨,将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步伐。从全球趋势来看,德勤的研究显示,2014年以来,以电能、燃料电池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交通产业蓬勃发展,2020年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突破1000万辆,年均增长率43%,同期燃料电池车增长率40%。从国内来看,用能成本优势助推新能源汽车推广不断提速。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随着续航能力和充电便捷性的提升,新能源汽车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国际油价冲击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进程将大大提速。市场预测,2035年纯电动汽车将成为我国新车销售主流。 从全球能源转型的趋势来看,德勤的研究指出,2013年以来,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约为年均3000亿美元,太阳能和风能是最大投资热点;2020年,海上风能投资跃升至500亿美元左右,成为增速最快的领域。预计到2050年,全球发电总量的近90%来自可再生能源。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的数据统计显示,2012年起,全球每年清洁能源新增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各类化石能源新增装机容量的总和;2020年全球新增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已经是其他来源的四倍多。德勤的研究认为,可再生能源的间隙性、波动性、随机性等特点对能源网络运行、调度和控制提出更高要求,需建立源网荷储综合协同的能源系统以保障能源安全可靠供应;化石能源由主能源转变为辅助调节型能源,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作为能源安全的备用保障,将有效降低能源系统风险。随着世界主要经济体净零目标的明确,全球石油与天然气市场已发生巨大转变,但石油的特殊作用仍然不可替代。随着油气直接消费逐步降低,油气行业将呈现两种转型趋势:一是向国际综合能源公司转型,打造低碳资产组合;二是基于传统油气业务+负碳技术,实现创新优化。 从中国能源转型的趋势来看,“双碳”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国能源结构的绿色低碳转型是必然趋势。从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的信息看,中国将立足国情稳步推动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退出,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决心和政策导向并未改变。中国将以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发展风电、光伏,优化电源结构;通过风光储、光储联合运营提高新能源并网友好性;加快燃煤机组灵活性改造,推动化石能源角色从主能源向调节型能源转变,严控新增燃煤产能,逐步淘汰部分燃煤机组,配备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燃煤电厂作为可再生能源的调峰补充。随着能源行业市场化改革,价格机制成为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当前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国内煤炭价格偏高及新能源发电成本的快速下降,都成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动力。(刘先云 作者为广西投资集团创新研究院院长)
  • 《全球可再生能源产业加速发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11-25
    • 全球能源结构转型进程不断加速。随着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努力及能源低碳化越发成为共识,越来越多国家积极出台政策措施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可期。 国际能源署近期发布的《2020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显示,在全球能源需求整体下滑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表现出了更大弹性,预计2020—2030年,可再生能源电力需求将增长2/3,约占全球电力需求增量的80%。 国际能源署敦促更多国家积极制定行之有效的能源政策,加速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助推可再生能源产业持续增长。 可再生能源产业逆势增长 在《2020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中,国际能源署预测,全球能源需求至少要到2023年才能完全恢复到疫情前水平。根据报告,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今年全球能源需求预计将下降5%,其中石油需求将下降8%,煤炭使用量将下降7%,但可再生能源行业持续增长,有望在2025年取代煤炭成为主要发电方式。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将提供全球近40%的电力供应。 英国石油公司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评论》显示,在全球煤炭消费量持续下降的同时,全球可再生能源以创纪录的速度增长,占2019年一次能源增长的40%以上。 欧盟统计局11月最新出版的报告显示,2018年欧盟范围内可再生能源生产总量同比上升了2.8%。与10年前相比,2018年化石能源比例呈持续下降趋势,可再生能源则呈上升态势,增长幅度达到49.2%。 目前拉美地区25%的能源来自于可再生能源,近年来风电、光伏发电等增长显著。根据巴西太阳能协会的数据,2018年至今,巴西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增长了5倍多。巴西风能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该国风力发电的装机容量自2010年以来增长15倍以上。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的数据显示,风电是目前拉美地区最受欢迎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模式,去年累计吸收投资89亿美元,同比增长87%。太阳能发电紧随其后,累计吸收投资81亿美元,同比增长31%。 非洲地区的光伏产业发展也在不断提速。根据行业机构彭博新能源财经和Green Cape的市场研报,南非太阳能租赁平台Sun Exchange预计,在2019年到2024年的5年时间内,撒哈拉以南非洲在工商业光伏领域的市场潜力可能超过70亿美元。 多国加大新能源开发力度 目前,越来越多国家重视开发利用新能源,并相应出台更多产业扶持政策及绿色复苏计划,加快推动能源结构向低碳转型。 韩国近日公布了一项可再生能源长期计划,加大可再生能源电力开发。根据该计划,到2034年,韩国所有燃煤电厂都将退役,可再生能源在韩国能源结构所占比例将从目前的15.1%提高到40%。 法国政府公布的“2030国家能源计划”称,将持续提高其电力供给领域中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占比,特别是风电占比,以实现能源转型。到2030年法国电力供给中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将达到40%,其中,风电占比预计达到20%。德国则计划将可再生能源比例从目前的18%提升至30%。 今年7月,欧委会推出了欧盟能源系统一体化发展战略,同时在清洁氢能源、电池等多个重点领域推动建立行业联盟,通过行业间协作促进相关领域发展并拉动投资。在“下一代欧盟”复兴计划长期预算中,欧盟要求成员国在推动经济复苏过程中,将至少37%的公共投资用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领域,并进一步放宽成员国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财政限制条件。 智利政府今年11月正式推出绿色氢能战略,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去年12月,智利政府就宣布加快调整能源结构,计划于2024年之前将燃煤发电份额降至20%,逐步提升水能、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发电的比例,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占该国能源总量的比例提高至70%,到2040年所有煤电厂彻底关停。 巴西政府不断出台政策措施,为太阳能等产业相关基础设施和项目提供资金、政策支持,到2035年,巴西电力产业总投资规模将超过300亿美元,其中70%将用于太阳能光伏、风电、生物质能及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 未来产业发展前景可期 国际能源署执行主任法蒂赫·比罗尔博士表示,如果各国政府和投资者能够按照国际能源署设定的可持续发展构想,加大力度开发利用清洁能源,这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将是巨大鼓舞。国际能源署呼吁政府、能源公司、投资者和民众等多方积极参与,力推能源结构优化转型。 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表示,从全球范围来看,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供给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大,相比之下,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可期。斯特恩分析,随着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国家在政策导向上都在努力减少石油等化石能源造成的排放污染问题,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可再生能源发展所需成本正不断下降,这为该产业增长提供了契机。从中长期看,投资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将越发受到重视,并已列入许多国家的发展战略。 比利时布吕格尔经济研究所能源问题专家本迈克·威廉姆斯认为,在政府加大公共投资的同时,能否有效吸引私人领域的投资也十分重要。各国政府一方面可通过政策引导调整市场预期,使投资者预见到投资低碳经济的前景;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快内部能源市场一体化建设,加强国际间的政策协调,确保能源价格保持在稳定、合理的区间,从而吸引投资者对绿色能源产业的关注度。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巴黎协定》气候目标,各成员国应该努力提高可再生能源结构占比,并确保获得普遍可靠的电力,积极打造包容、韧性、低碳的能源系统。”联合国亚太经社会执行秘书阿里·沙赫巴纳在2020全球能源互联网(亚洲)大会上表示。本届大会提出,要加快开发资源条件好、经济效益优的清洁能源基地,向洲内用能中心送电,打造洲内“西电东送、北电南供、多能互补、区域互联”的能源发展格局。在此基础上建设亚洲与欧洲、非洲、大洋洲电力互联通道,实现跨洲能源互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