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BF2025: 固态化电池产业化“关键节点”有望提前到来》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5-13
  • 2025年,原以为离现实还有段距离的固态电池突然站在了聚光灯之下。4月8日,工信部首次将全固态电池纳入新产业标准建设核心,固态电池技术密集破局,固态电池的量产已经进入倒计时。业内人士表示,一旦固态电池开始大规模商用,不仅可以上天,还能入海,应用场景的物理边界被彻底打开,市场空间也会极大扩容。预计到2030年固态电池在锂电池市场中的占比将达到10%左右,市场规模将超过2500亿元。

    “明日之战”已打响

    固态电池是全球电池产业链重构的关键变量,也是大国工业竞争的新焦点。

    2025年,工信部将全固态电池与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并列纳入重点领域,意味着固态电池已从企业研发项目跃升为国家战略工程。

    标准的制定不仅是技术规范,更是产业生态的顶层设计。通过统一材料性能指标、生产工艺流程、安全测试方法,中国正在为全球固态电池产业设定规则框架。

    电池企业集体加速

    如果说2024年国内固态电池各相关企业逐步透露其量产能力和量产时间节点,那么2025年开始,国内全固态电池企业则呈现出集体加速的态势。

    从企业技术突破与量产规划角度来看,2月9日,长安汽车发布金钟罩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400Wh/kg,支持1500km续航里程,计划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2025年底完成功能样车开发。

    国轩高科已成功研发车规级硫化物全固态电池“金石电池”,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计划2025年启动上车验证。

    宁德时代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研发取得里程碑式进展,单体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较当前主流液态锂电池提升超40%。预计2027年将实现小批量生产。

    如今,全固态电池正蓄势待发。

    CIBF2025:给你一张未来新能源世界的门票

    5G专利决定通信霸权,固态电池是未来新能源世界的“门票“。2025年5月15-17日,一场关于电池未来的盛会将聚焦全行业的目光。这场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主办的 “第十七届深圳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CIBF2025)将于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

    CIBF2025不仅是产业跃迁的里程碑,更是全球能源秩序重构的起点。本届展会以“技术主权+开放生态”双轮驱动,汇聚全球3200余家顶尖企业,覆盖30万平方米展区,聚焦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布先进行业成果,为全球碳中和提供“中国方案”。

    在同期举办的CIBF2025先进电池前沿技术研讨会上,众多学界泰斗、产业巨头及权威机构代表聚焦电池技术路线,破解固态电池产业化密码。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孙逢春教授将对高比能超充固态电池技术进展与前景展望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教授孙学良也将阐述卤化物基全固态电池的最近进展。

    “固态电池产业化已从技术论证迈向工程化攻坚,材料-装备-生态协同突破将重塑全球新能源产业格局。当企业从电极材料、电解质界面到封装工艺进行全方位创新时,实则是在构建技术壁垒,为未来市场竞争储备筹码。”CIBF相关负责人表示。

    站在能源革命的转折点,我们邀您共赴CIBF,见证固态电池产业化破局时刻。

  • 原文来源:https://www.nengyuanjie.net/article/114253.html
相关报告
  • 《丰田:固态电池已有原型产品 但产业化要等到2025年》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7-29
    • 对于固态电池的商业化量产,丰田汽车与业界的预判基本一致,预计要到2025年前后才能市场化落地。近日,丰田汽车动力总成公司执行副总裁兼电池业总经理Keiji Kaita透露,“丰田计划在2025年之前量产固态电池。” 尽管固态电池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应用预计还要四五年的时间,但这并不妨碍车企们对于固态电池技术的热情,毕竟在很多车企看来,固态电池有望成为消除电动汽车续航焦虑、安全焦虑、充电焦虑的突破性技术之一。换言之,谁先掌握了固态电池技术,谁就有可能改写电动汽车的竞争格局。 01 丰田:如期推出固态电池原型产品 明年将亮相 2019年10月,丰田执行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寺岛茂树Shigeki Terashi曾透露,丰田将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期间推出一款搭载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该车型将基于丰田e-Palette平台开发。“如果不是因为疫情的冲击,丰田下一代电动车的核心部件固态电池或许就在东京奥运会举办期间亮相了。”据知情人士透露,丰田仍在积极研发固态电池,如期推出了原型产品,并已在概念车上运行。 图片来源:易车网 那么丰田汽车的固态电池技术研发进展如何了呢? 在充电速度方面,据丰田内部人士透露,固态电池原型产品在充电速度上相较于现有锂电池具有明显优势,电量从0到100%仅需15分钟。“充电焦虑”或将在固态电池上成为过去式。 在电池寿命方面,丰田汽车计划其生产的固态电池在使用30年后仍保持90%以上的性能。如果该技术能尽快实现,那么循环性能将超越近期特斯拉、宁德时代、通用等宣传的百万公里电池。 在能量密度方面,根据丰田的规划,计划到2025年将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到现有锂电池能量密度的2倍以上,预计可达到450Wh/kg。届时,搭载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将大幅提升,可与目前燃油车相媲美。 在安全性方面,由于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不含可燃性的电解液等材料成分,安全性也将明显提升。 不过,尽管已推出固态电池原型产品,但真正市场化应用,丰田认为也要到2025年前后:一方面是因为技术还需要不断完善;另一方面是成本还比较高。 Keiji Kaita表示,现在讨论固态电池的上市时间还太早,和很多前瞻性技术一样,其商业化同样面临多重障碍。据悉,目前丰田工程师正在调整电池的阳极和其他材料构成,使固态电池的耐用性和安全性继续提高,“丰田希望能在 2025 年前量产固态电池,”Keiji Kaita表示。 据丰田内部人士透露,目前固态电池的另一大问题在于成本,未来成本需要低于100美元/kWh才能与燃油机相抗衡,很显然固态电池的降本还有较长一段路要走。不过,丰田并未透露目前原型产品的生产成本情况,但相信随着技术的成熟,产业化规模放量,技术成熟后其成本下降也可期。 据电池中国网了解,丰田正通过其与松下电池成立的合资企业泰星能源解决方案有限公司推动固态电池业务的发展。该公司今年4月已投入运营,丰田在合资公司中持股51%,在5人董事会中占据3席,松下电器持股49%,董事长由丰田汽车好田博昭出任。 从目前丰田透露的信息来看,固态电池真正商业化预计还要等到2025年,目前仍然有技术需要不断完善,成本依然要下降等问题需要克服。如果明年东京奥运会能如期举行,我们也可以在东京奥运会上一窥丰田汽车固态电池研发最新进展情况。 02 大众再加码 2亿美元投资固态电池技术公司 同样热衷固态电池技术的还有大众汽车。今年6月,大众汽车宣布将增加对固态电池开发商Quantum Scape的投资,增资的金额为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2亿元),大众方面表示此举是为了进一步开发固态电池。 公开信息显示,Quantum Scape是斯坦福大学前研究人员于2010年在美国圣何塞成立的新公司,主要从事固态电池研发工作,拥有了约200项固态电池技术专利和专利申请。 据电池中国网了解,这是大众汽车第三次对该公司进行投资,2014年大众就出资持有了这家公司5%的股份;2018年,大众又出资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1亿元)与QuantumScape成立了合资公司。接连三次向这家公司注资,足可见大众汽车对于固态电池的重视。 事实上,就6月份的巨额投资,大众汽车零部件管理委员会主席Thomas Schmall表示:“我们与Quantum Scape正在取得技术进步,此次投资将会有效地增强我们对全固态电池的联合研发工作。” 目前业界对于大众和Quantum Scape在固态电池技术上的研发进展并没有较多信息。大众此前透露已经对Quantum Scape的固态电池样品进行了测试,“能够使e-golf的综合续航里程从300公里提升到750公里。” 对于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节点,大众预估与丰田类似,“我们与Quantum Scape的目标是在2025年建成一条为电动汽车生产固态电池的生产线。” 除了丰田、大众外,宝马、福特、现代等车企近几年也陆续投资了Soild Power等固态电池技术科创公司。 国内方面,上汽、一汽、北汽等车企近年来也纷纷投资了固态电池技术公司。如上汽集团、北汽产投联合投资了国内固态电池技术企业清陶能源,一汽产业基金参与了辉能科技的融资项目。 实际上,除了上述一些国际车企之外,国内众多锂电池生产企业及材料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清陶能源、力神电池、辉能科技、当升科技、赣锋锂业等也都在布局固态电池及材料技术开发。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真正的固态电池是需要用金属锂作负极,这样才能提高能量密度,现阶段业内一些企业发布的固态电池在能量密度等指标上还不如(液态)锂离子电池,公司也在持续进行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的研究和产品研发的投入。不过,宁德时代目前并未透露过公司固态电池研发进展的相关信息。 近日,国轩高科董事长李缜透露,国轩高科在半固态电池的研究上投入了大量资源,未来国轩会结合半固态电池的研究,大大提升高镍三元电芯和Pack系统应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此外,赣锋锂业、清陶能源、辉能科技都已经建成了固态电池中试产线,正在加快相关技术的落地。 事实上,在电动汽车产业飞速发展的推动下,过去十年电池技术进步速度在大幅提升,而当前电动化浪潮正席卷全球,全球主流车企也纷纷向电动化转型,预计在这一波浪潮中,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固态电池,其研发及落地时间相信也会有所缩短,丰田、大众都给出了2025年的时间表,这一节点也非常值得期待,如果2025年固态电池技术真正实现产业化,相信汽车电动化将真正成为主流。
  • 《全固态电池样品指标不断突破,半固态进入产业化发展的早期阶段》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12-31
    • 近日,研究机构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中国固态电池技术及产业化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2025年)》。研究报告显示,经过多年的研发和中试,中国固态电池产品单一性能指标不断突破,业界披露的全固态电池样品单体能量密度已经超过700Wh/kg,循环寿命超过3000次,充电倍率达到5C,固态电池的产业化的技术基础日益牢固。 从电池企业选择的技术路线来看,EVTank指出,全球固态电池企业布局呈现百花齐放的格局。在电解质选择方面,硫化物技术仍是更多企业(38%)的远期路线选择,其次为氧化物路线(含复合路线)占37%。负极材料方面,硅基负极和含锂金属负极是当前固态电池的主要材料,在更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上主要选择锂金属负极。正极材料方面,目前以高镍三元为主导,未来将逐步向更高比能富锂锰基发展。 从产业化角度,EVTank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半固态电池出货量已超过3GWh,全固态电池已经处于样品和中试阶段。EVTank总结到固态电池正在以势不可挡的姿态崛起,成为新能源领域竞争的新战场,企业及各大研发平台也在不断对固态电池现有问题进行攻关:如通过掺杂、界面工程等的方式改善离子传输问题;通过添加剂、涂层、结构设计等改善锂枝晶生长问题。另外,随着人工智能的引入,改变材料研发范式,大幅提升全固态电池的研发效率,为全固态电池产业化提前增加了可能性,叠加行业激烈进程态势,业界企业均将2027年视为全固态电池量产的关键时间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