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Science》:纳米光子闪烁体发光效率增十倍》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2-03-02
  • 据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的论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展示了如何通过改变材料的表面,创建纳米级配置(例如波状脊阵列)的方法,新研究将闪烁体的效率提高至少10倍,甚至可能提高100倍。

    闪烁体常用于医疗或牙科X射线系统中,将传入的X射线转换为可见光,还用于夜视系统和研究,例如粒子探测器或电子显微镜。团队认为,新方法有望改进医学诊断X射线或CT扫描,减少剂量暴露并提高图像质量,还可用于质量控制,如制造零件的X射线检测。新的闪烁体可实现更高精度或更快速度的检测。

    虽然闪烁体已经使用了大约70年,但该领域的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开发产生更亮或更快发射光的新材料上,而新方法将纳米技术的进步应用于现有材料。研究小组在闪烁体材料上以与发出的光波长相当的长度创建图案,以此来改变材料的光学特性。

    为制造这种“纳米光子闪烁体”, 研究人员说,“你可直接在闪烁体内部制作图案,也可黏在另一种具有纳米级孔洞的材料上。具体细节取决于结构和材料”。团队使用了一个闪烁体并制作了间隔大约一个光学波长(约500纳米)的孔。

    这一框架涉及融合3种不同类型的物理学,使用新系统,研究人员发现他们的预测与后续实验的结果非常匹配。实验表明,处理过的闪烁体的发射量提高了10倍,而且通过进一步微调纳米级图案的设计,发射量可提高100倍。

    研究人员相信,在光与纳米级结构材料相互作用的领域,计算模拟已实现了快速、实质性的改进,例如在太阳能电池和LED开发方面。新研究为闪烁材料开发的新模型可促进这项技术的类似飞跃。

    研究人员表示,纳米光子学技术提供了定制和增强光行为的新的力量,但之前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因为对闪烁进行建模非常具有挑战性。新研究第一次完全打开了这个“闪烁领域”,纳米光子和闪烁体的结合最终可能实现更高分辨率、更低射线剂量的X射线成像。

相关报告
  • 《前沿 | MIT-纳米光子闪烁体使X射线信号增强十倍》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2-03-14
    • 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人员已经证明,闪烁体是一种在高能粒子或x射线轰击下发光的材料,通过改变它们的表面并创建纳米级结构,如波浪状脊线阵列,其性能至少可以提高10倍,甚至提高100倍。这项工作有可能大大减少产生图像所需的辐射量。相关研究发表在《Science》上。 闪烁体通常用于医疗或牙科 X 射线系统,将入射的 X 射线辐射转换为可见光,然后使用胶片或光电传感器捕获。它们还用于夜视系统和研究环境中,例如粒子探测器或电子显微镜。 虽然以前开发更高效闪烁体的尝试主要集中在寻找产生更亮或更快光发射的新材料上,但研究团队采用的方法原则上可以与任何现有材料一起使用。通过在闪烁体材料中创建与发出的光波长相近尺度的图案,研究人员发现,这有可能显着改变材料的光学特性。 图注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展示了如何通过改变材料的表面,将闪烁体的效率提高至少十倍。 此图像显示透明胶带上的 TEM 网格,右侧显示校正后的场景 根据博士生Charles Roques Carmes的说法,为了制造他们所说的“纳米光子闪烁体”,人们可以直接在闪烁体内制作图案,或者将图案粘在另一种具有纳米级孔的材料上,具体取决于确切的结构和材料。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小组使用闪烁体,制作了间距约为一个光学波长(约500 nm)的孔。 博士生Nicholas Rivera说:“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的关键是我们已经开发出一个通用的理论和框架。”。这使得研究人员能够计算任何任意配置的纳米光子结构所产生的闪烁水平。闪烁过程本身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步骤,因此很难解开。Roques Carmes说,该团队开发的框架包括整合三种不同类型的物理。使用这个系统,他们发现预测和随后的实验结果能很好地吻合。实验表明,经过处理的闪烁体的发射性能提高了10倍。 这项研究将可能在医学成像领域得到应用,因为医学成像缺乏光学光子,这意味着将x射线转换为光学光会限制图像质量。 Roques-Carmes 说: 他和他的团队相信,这项工作将为纳米光子学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你可以利用在纳米光子学领域已经完成的大量现有工作和研究,显著改善现有闪烁材料。 没有参与这项研究的麻省理工学院(MIT)教授Marin Soljacic说,虽然实验表明,发射性能提高了10倍,但对纳米尺度的设计进行微调可能会使这一性能提高100倍。他和他的团队相信,在这一点之外,还有改进的潜力。Soljacic说,在纳米光子学的其他领域,计算模拟的发展已经实现了快速、实质性的改进,例如太阳能电池和LED的发展。他说,该团队为闪烁材料开发的新模型可以促进这项技术的类似飞跃。 Soljacic认为,纳米光子学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光的行为。“但直到现在,这种用闪烁来实现这一点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对闪烁进行建模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现在,这项工作首次打开了闪烁的这个领域,为纳米光子学技术的应用完全打开了大门。” 更一般地说,该团队认为纳米光子晶体和闪烁体的结合可能最终实现更高的分辨率、更低的x射线剂量以及能量分辨率的x射线成像。加利福尼亚大学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教授Eli Yablonovitch也对这项研究发表了评论。Yablonovitch 强调了新闪烁体概念在医学成像和基础研究中的重要性。 Yablonovitch 说:“经过多年在光通信和其他领域对光子晶体的研究,光子晶体应用于闪烁体早就应该了,而闪烁体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但却一直被忽视。”。他指出,这一概念尚未在实际设备中得到验证。 这项工作部分得到了美国陆军研究办公室,士兵纳米技术研究所,美国空军科学研究办公室,以及Mathworks工程奖学金的支持。
  •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发新技术将原子间距离缩小至50纳米》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发布时间:2024-05-07
    • 据科技日报5月6日报道,利用量子模拟器将原子尽可能紧密地排列在一起,有助科学家探索奇异物质状态,构建新型量子材料。传统上,这些模拟器捕获原子的间隔至少为500纳米。现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技术,突破了这一限制,将原子间距离缩小到原来的1/10,相距仅50纳米。相关研究以题名“Atomic physics on a 50-nm scale: Realization of abilayer system of dipolar atoms”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在量子力学领域,邻近性占据主导地位。原子越近,它们的相互作用就越强。为了操纵和排列原子,科学家通常先将一团原子云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然后使用激光束系统将原子限制在光陷阱中。此次,研究团队首先将原子云冷却到大约1微开尔文,仅比绝对零度高一点点,此时原子几乎处于静止状态。然后,他们用激光将冷冻粒子移动到所需位置。 研究人员使用了两束具有不同频率(颜色)和偏振角度的激光。当两束光穿过超冷原子云时,原子会沿着两束激光的偏振方向调整自旋方向,使光束产生两组相同原子,但是自旋相反。 每束激光形成一个驻波,即电场强度在空间上呈周期性变化的图案,其空间周期为500纳米。由于它们的偏振不同,每个驻波都会吸引和聚集两组原子中的一组,这取决于它们的自旋。激光可重叠和调谐,使得它们各自的峰值之间距离只有50纳米,这意味着每个激光峰值所吸引的原子将以同样的50纳米隔开。 实验中所用原子为镝,镝是自然界最具磁性的原子之一。研究团队用这种新方法操纵两层镝原子,并将两层之间的距离精确地定位为50纳米。在这种极近距离下,磁相互作用比两层之间相隔500纳米的情况强1000倍。 研究团队发现,因原子接近而增强的磁力会导致“热化”,即热量从一层传递到另一层,以及各层之间的同步振荡。当层之间的距离拉大,这些效应就会逐渐减弱。 研究人员表示,新技术还可用其他原子来研究量子现象。他们计划用该技术来操纵原子,使其形成一个纯磁性量子门,这是一种新型量子计算机的关键组成部分。 原文下载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pdf/10.1126/science.adh3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