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凉大沙漠里意想不到的弱者》

  • 来源专题:外来生物入侵
  • 编译者: 王成卓
  • 发布时间:2019-02-19
  • 沙漠是一种严酷的生态系统,其特征是白天的高温会使身体迅速脱水,而夜间的低温则需要温暖的庇护所。尽管极端,但沙漠是各种生命形式的避难所。生活在这些生态环境的动物采用各种机制来应付温度波动、水的供应不足以及食物来源的缺乏。哺乳动物的适应性,如骆驼、狐狸、爬行动物甚至鸟类在沙漠中的适应性都有很好的记录。然而,一些对这些生态系统至关重要的生物却鲜为人知,也很少有人讨论——比如昆虫。昆虫在所有生态系统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沙漠也不例外。事实上,从沙漠物种的生物多样性统计来看,昆虫很可能位居榜首。塔尔沙漠(约17万平方公里)85%位于印度拉贾斯坦邦。塔尔沙漠独特的居民之一是一种昆虫学界以外几乎不为人知的蟋蟀物种。对于这些难以研究的夜行昆虫,动物行为学和生物学方面的知识非常有限,昆虫学家仍然在摸索中。沙丘蟋蟀属于节肢动物科。世界上只有这种昆虫的两个属——欧亚大陆的有翅节肢动物和非洲的无翅科昆虫。这些昆虫在沙漠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甲虫、蚱蜢和其他小昆虫为食。适者生存是这些动物的生存法则,当它们走出洞穴寻找食物时,它们甚至会互相攻击。在沙漠食物链中,这些蟋蟀是蛇、蜥蜴等爬行动物以及鹧鸪、猎鹰和鸣禽等鸟类的饲料。这些蟋蟀如何在严酷的沙漠环境中生存?昆虫在干旱和炎热的气候中通常具有一定的进化优势。它们的外骨骼是由一种叫做几丁质(chitin)的硬壳状物质制成的,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避免身体失水。

相关报告
  • 《意想不到的发现:蓝藻产油》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20-03-09
    • 蓝藻——俗称蓝藻——在光的帮助下可以从水和二氧化碳中产生油。波恩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了这一点。结果是出乎意料的:直到现在,人们还认为这种能力是为植物保留的。蓝绿藻现在也有可能成为饲料或燃料的供应商,特别是因为它们不需要耕地。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油菜籽、鳄梨和橄榄树有什么共同之处?它们都被人类用来制造油或脂肪。然而,在光的帮助下从水和二氧化碳中产生油的能力是所有植物都具有的,从单细胞藻类到巨大的红杉。波恩大学植物分子生理学和生物技术研究所(IMBIO)的生物学家Peter Dormann教授解释说:“我们现在第一次证明蓝藻细菌也可以做到这一点。”“这完全是一个惊喜,不仅对我们来说。” 到目前为止,专家们一直认为蓝藻细菌缺乏这种特性。毕竟,它们实际上是细菌,即使它们的俗名“蓝藻”表明它们不是细菌。因此,它们在许多方面与植物有很大的不同:与橄榄树相比,蓝藻细菌与大肠杆菌的关系更近。多尔曼说:“文献中确实有古代的报告说,蓝藻细菌可以含有石油。”“但这些从未得到证实。” 这位科学家多年来一直在IMBIO从事一种酶的研究,这种酶可以催化植物中石油合成的一个步骤。这种酶在叶绿体中是活跃的,叶绿体是负责光合作用的绿色细胞成分。正是由于这些,植物才能在阳光的帮助下产生高能量的化合物。 许多科学家怀疑叶绿体最初来自蓝藻。这是因为它们不像其他细菌,它们也能通过释放氧气来进行植物特有的光合作用。根据这一理论,十亿多年前,一个原始植物细胞“吞噬”了一个蓝藻细菌。然后细菌在细胞中存活,并为细胞提供光合作用产物。“如果这种内共生假说是正确的,那么叶绿体的油合成酶可能最初来自蓝藻,”Dormann解释说。 类似于植物的油合成酶 他和他的博士生Mohammed Aizouq一起探索这种可能性。科学家们在各种蓝藻菌的基因组中寻找一种基因,这种基因与参与植物油合成的酶的基因组成类似。他们成功地在蓝绿藻中发现了一种叫做酰基转移酶的基因;植物酶也属于这一类。进一步的试验表明,蓝藻细菌确实能利用这种酶生产石油,即使数量很少。 从进化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这一结果很有趣:它表明,植物叶绿体中的某些油合成机制可能起源于蓝藻。然而,今天的植物主要利用其他代谢途径来产生油。此外,这一结果可能为生产动物饲料或生物燃料开辟新的可能性。这是因为,与油菜籽等油料植物不同,蓝藻不需要耕地就能生长——一个有培养基和足够的光和热的容器就足够了。 这可能使它们适用于沙漠,例如,在那里它们可以被用来生产汽车发动机的油,而不需要与粮食作物竞争。特别是因为燃烧只会释放二氧化碳,而这些二氧化碳是蓝细菌在石油生产过程中从空气中提取的。因此,微生物将为气候保护做出贡献。无论如何,生活在世界海洋中的蓝藻菌结合了相当数量的温室气体。据估计,如果没有它们的贡献,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将是现在的两倍。 “类似的实验已经在绿藻上进行了,”Dormann解释道。“然而,这些更难以维持;此外,很难通过生物技术优化来达到最高的石油产量。”这可能与蓝藻不同。波恩大学研究的物种只生产非常少量的石油。“尽管如此,其他物种的生产力还是很有可能要高得多,”这位生物学家说。此外,蓝藻可以相对容易地进行基因改造,就像其他细菌一样。“因此,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再次显著提高石油产量是完全有可能的。” ——文章发布于2020年3月5日
  • 《中国最大沙漠油田累计突破5000万吨》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8-05
    • 8月1日,全国最大的沙漠油田——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哈得-富满油田传来捷报:油气产量当量累计突破5000万吨,标志着在沙漠腹地高质量建成一座绿色低碳智能的现代化超深油田。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哈得逊油田和富满油田形如一对“姊妹花”。哈得逊油田是我国最大的整装海相沙漠油田,富满油田则是我国最大的超深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