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扬子江城市群发展” | 对接国家战略,服务江苏发展》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11-14
  • 聚焦 "扬子江城市群发展" 对接国家战略, 服务江苏发展。 2017-11-09 09:05来源: 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作者: 陈妍分享到: 新华报业网讯在 "一带一路" 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国家战略的融合交汇地带, 建设扬子江城市群, 是省委、省政府扎实推进 "两聚一高" 新实践的重大战略决策。近日, 由南通大学省重点培育智库、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专家团队完成的调研报告, 聚焦 "扬子江城市群发展" 这一重要命题, 专家观点在其中一一呈现。 十天访八市, 智库团队调研显成效去年11月, 从全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传来讯息, 正在谋划把长江沿江城市作为一个大的板块, 打造扬子江城市群, 促进沿江地区发展能级的整体提升。今年6月20日, 省委、省政府在宁召开座谈会, 深入研究扬子江城市群建设问题。 "扬子江城市群", 一个全新的发展概念在江苏的地理版图上破茧而出。 扬子江城市群涵盖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等沿江八市, 这里集聚了全省最为丰富的经济、科教、人文等要素资源, 以占全省近一半的国土面积, 创造了全省约80%的经济总量,..。

相关报告
  • 《【推动江苏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⑤】做好区域合作大文章 实现江苏高质量发展》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7-06
    • 日前召开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以“聚焦高质量,聚力一体化”为主题,对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行再谋划、再深化。会议强调,上海要进一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要各扬所长,努力将长三角地区建设成为全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引领示范区、全球资源配置的亚太门户、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会议还提出“加快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研究规划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圈”、“聚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数字经济助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积极把握新一轮扩大开放机遇,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成果”等内容,为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纲领。 江苏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成员,我国东部的经济发达省份,要进一步发挥自身的优势,需重点围绕如何利用好上海的科创资源、制造品牌、自贸区建设等资源,做好与上海区域合作的大文章,努力实现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 第一,借力上海科创资源优势,构建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上海将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作为提升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环节。江苏的科创资源丰富,要围绕经济发展高质量,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首先,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借助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机遇和区域内高校、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优势科创资源,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技术转化能力,系统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其次,实现创新要素跨区域联动。打通创新要素流动在区域空间上的界限,实现与上海张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创资源的协同创新。加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南京江北新区与上海张江、G60科创走廊等国家级科学中心的联动,合力打造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 第二,响应“上海制造品牌”战略,共建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上海提出要进一步做强上海制造品牌,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寻求新的发展动能。为此,江苏要有效呼应这一战略。首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利用好上海的城市非核心功能疏解和资源、产业链等外溢的机遇,实现与上海生产要素对接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变,先进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加强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融合,积极发展共享经济、数字经济和现代供应链等新业态新模式。其次,加强区域间产业分工协作。要瞄准上海或长三角其他地区急需的重点产业领域,加强研究谋划,进行整体战略部署,坚持产业的分工协作、错位发展,培育协同攻关的世界级产业集群,优化重点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共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第三,抢抓上海自贸区功能外溢机遇,提高对外开放服务水平。上海要进行自贸试验区建设,江苏作为上海自贸区的近邻,要把握扩大开放机遇。首先,放大功能持续“溢出效应”。通过上海自贸区总部经济和由高端制造、服务引导的全球贸易网络的扩散,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金融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上海提供高端的产业配套服务,促进上海服务业开发与江苏之间的联动发展。其次,加快与自贸区对接。江苏要积极探索自贸区建设,与上海自贸区直接对接,复制推广其改革创新成果,形成规模效应。同时,推进沿江沿海港口功能转型,大力发展陆海空多式联运,争取建立与上海自贸区统一的对外开放平台,合力与上海形成错位发展、特色发展、联动发展,发挥好长三角北翼核心区的作用。(作者:刘峻源 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博士)
  • 《经济日报:以科学规划引领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发展》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11-07
    • 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加上去年4月发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以及今年5月初发布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长江经济带沿江三大城市群发展规划均已敲定,对于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全面提高沿江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加快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已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准确把握时代变革大趋势,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决策部署。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大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是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主战场。   从“龙头”到“龙尾”,三大城市群的发展水平不同,定位也不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聚焦提升整体国际竞争力,长江中游城市群着力在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分工协作、城市互动合作上下功夫,成渝城市群则要充分发挥重庆、成都双引擎带动和支撑作用,提高一体化发展水平。   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承担着当好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带动全流域发展的重要使命。此次通过的《规划》,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定位和功能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那就是要打造改革新高地,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改革经验,在政府职能转变、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先行先试;争当开放尖兵,大力吸引外资,扩大开放,推进贸易便利化,促进外贸稳定发展和升级;带头发展新经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双创良好生态,强化关键领域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以生态保护提供发展新支撑,实施生态建设与修复工程;创造联动发展新模式,推进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构建综合交通体系,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长江经济带作为一个整体,必须全面把握、统筹谋划。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坚持强化规划引领,形成各项规划相互衔接、有机统一的规划体系,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