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油菜机收测损难题 守护老百姓“油瓶子”》

  • 编译者: 袁雪
  • 发布时间:2025-08-20
  • 5月8日至10日,正值南方油菜收获关键农时季节,农业农村部农机化总站在重庆江津区开展油菜机械收获损失检测方法田间试验验证,聚焦油菜机收测损中如何快速精确收集籽粒难点,总结提出适合油菜机收的测损方式,推动机手规范作业、提升鉴定机构检测能力、加快新型油菜收获机投入生产一线。
    油菜联合收获机收获作业
    油菜是结荚作物,油菜籽成熟时,角果外壳干燥易开裂炸荚,机收时割台损失高,同时,油菜籽粒细小,机收时脱粒清选损失高。相比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机收损失率1-3%,油菜机收损失率在8%左右。降低油菜机收损失率是农机化一项重点工作,准确判断适收期和严格机手规范作业是关键,需要做好油菜机收作业质量监测,高效准确开展油菜机收损失率测定。
    油菜机收测损的难点在于籽粒收集难,如何快速精确收集到联合收获机割台和脱粒机体两个部位产生的损失籽粒,开展机具作业质量评价,农机产学研鉴等单位一直在努力探索。此次试验验证,江苏沃得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提出了喷涂发泡塑料法、洛阳优玛克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提出了悬挂接样盒远程遥控法、江苏大学提出了在线测损装置法、农机化总站提出了铺设毛巾法,4种方法与传统的接样槽+接料布法在同一田块、同一机手、同一时间段进行对比试验,对方法的科学性、结果的有效性、操作的便捷性进行了综合验证。结合试验验证,农机化总站进行了油菜收获机检测方法质量监控,与重庆市农业机械鉴定站就测试标准、仪器设备等进行了交流,有效推动了行业系统鉴定检测能力的提升。
    发泡塑料接样
    接样盒远程遥控接样和在线装置测损
    毛巾接样????????????????????????????????????接样槽接样
    此次工作取得预期效果,充分验证了适合各地农业农村部门、油菜种植大户和机手开展机收作业质量监测的快速检测方法,以及适合科研单位、农机企业和鉴定单位开展机具作业性能指标评价的科学精准检测方法,是推动油菜减损颗粒归仓、促进油菜大面积单产提升、守护老百姓“油瓶子”的一项具体举措。
相关报告
  • 《新的试验检测用基因编辑技术改造的油菜》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李晓妍
    • 发布时间:2020-10-10
    • 欧洲的一个民间社会团体联盟宣布开发一种新的检测方法,以检测用基因编辑技术开发的基因工程油菜,这表明实际上可以在食品中检测到采用新型基因工程方法开发的农作物。 供应,并要求根据美国法律贴标签。根据美国国家生物工程食品公开法案,基因编辑食品必须被标注为转基因食品,开发这种新测试的方法可以用于开发大多数基因编辑作物的检测方法,这表明食品公司不再有任何借口以基因编辑成分检测不到的名义来逃避法律。
  •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团队在油菜菌核病防控方面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育种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23-11-10
    •     该研究发现在油菜花瓣中特异表达蛋白酶CmSp1可显著抑制死体营养型病原真菌(核盘菌和灰葡萄孢)的侵染,为油菜菌核病和灰霉病的防控提供了新策略。核盘菌引起的油菜菌核病是我国油菜的首要病害。该病发生范围广,发生面积大,暴发频率高,危害损失重,已成为油菜安全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且对冬油菜产区的损害尤其严重。由于缺乏抗病品种,菌核病的防治主要依赖于化学防治,但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尤其是滥用)易导致抗药性产生、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目前,在常规防治条件下,菌核病造成的油菜籽损失每年约为80亿元。因此,菌核病的绿色安全防控是油菜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难题。     核盘菌初侵染源子囊孢子的侵染能力较弱,需借助油菜花瓣(外源营养)才能形成侵染菌丝,它主要通过罹病花瓣飘落至茎叶引发接触侵染的方式杀死植株。因此,抑制子囊孢子侵染花瓣是防治菌核病的有效策略。研究团队发现核盘菌重寄生真菌盾壳霉分泌的蛋白酶CmSp1能降解核盘菌细胞壁蛋白和细胞膜蛋白,抑制核盘菌子囊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且能显著抑制核盘菌子囊孢子侵染花瓣。基于此,团队使用花瓣特异启动子XY355在油菜花瓣中特异表达CmSp1,显著抑制核盘菌子囊孢子和灰葡萄孢分生孢子侵染花瓣,从而切断了花瓣侵染介导的病害循环;同时,花瓣表达CmSp1植株对油菜的生长发育、角果数、单株产量、千粒重、含油量和蛋白含量等农艺性状均无显著影响。这表明花瓣表达CmSp1在抗花瓣侵染病原菌分子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