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量院副院长屈继峰当选CIPM委员》

  • 来源专题:计量基标准与精密测量
  • 编译者: 李晓萌
  • 发布时间:2024-04-18
  • 根据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3月1日发来的通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副院长屈继峰正式当选CIPM委员,首届任期自2024年3月20日CIPM会议时起至2026年第28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时止。原中国计量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段宇宁同期圆满结束CIPM委员任期。此次当选保证了我国在国际最高计量组织中高级任职的顺利接续,对于维护国际地位、加大国际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CIPM 18位委员中有3人离职或辞职,CIPM根据委员选举办法启动了本轮委员增补工作。同期当选的另外2位分别是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PTB)院长科妮莉娅·丹姿(Cornelia Denz)和挪威国家计量院(JV)院长汉斯-阿尔内-弗勒伊斯坦(Hans Arne Fr?ystein)。全体CIPM委员将于2026年第28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期间进行重新选举。

    屈继峰,博士,研究员,现任中国计量院副院长。主要从事面向国际单位制量子化变革的量子精密测量和可分发计量标准研究。其主持的电学方法测定玻尔兹曼常数研究成果被CIPM应用于温度单位开尔文的重新定义,并因此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他目前还担任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CODATA)基本物理常数任务组(TGFC)成员、国际温度咨询委员会(CCT)新兴技术任务组成员。

    据悉,CIPM是国际米制公约组织(BIPM)的领导和监督机构,由来自不同成员国的18位委员组成,对国际计量重大事务拥有决策权。CIPM委员由国际计量大会(CGPM)投票选举产生,任期四年,可连选连任。我国自1979年起担任委员40余年,继王大珩院士、高洁院士之后,中国计量院段宇宁自2010年起,担任该职。任职期间,段宇宁领导和协调了包括开尔文重新定义在内的系列重要工作。(文:朱秀梅、蔡娟)

相关报告
  • 《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正式发布《CIPM战略2030+》》

    • 编译者:张宇
    • 发布时间:2025-07-27
    • 近日,在《米制公约》签署150周年之际,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正式发布《CIPM战略2030+》,报告聚焦气候变化与环境、健康与生命科学、食品安全、能源、先进制造、数字化转型和“新”计量等全球计量界需要共同应对的七大“新兴计量挑战”,明确了CIPM的核心优先事项。 报告既为国际计量局(BIPM)和CIPM各咨询委员会的工作提供指导框架,也推动着全球各国及地区计量体系的协同发展,同时为计量学如何持续支撑创新、韧性和包容性发展描绘了清晰愿景。 五大战略重点 该战略围绕五项关键核心事项的构建,旨在强化并革新国际计量体系,包括: 1.响应不断变化的计量需求; 2.应对关键科学挑战,推动全球测量体系进步; 3.深化与其他国际组织在测量领域的合作; 4.促进《米制公约》的普遍遵守; 5.实现组织运营的现代化。 自1875年《米制公约》签署成立以来,BIPM一直承担着确保SI全球统一实施、并始终满足全球测量需求的核心使命。同时,BIPM还负责推动全球单位制统一并管理组织CIPM,而研究全球性计量重大挑战并制定计量发展战略是CIPM的重要使命之一。2019年,为了应对跨学科的测量挑战,CIPM启动《CIPM战略2030+》编制工作,旨在为未来30至50年提供发展布局。2022年11月,CIPM向BIPM最高权力机构——国际计量大会(CGPM)提交了首份报告及建议,并获得一致支持。此后,CIPM继续推进《CIPM战略2030+》的实施落地。 2025年5月,该战略将在《米制公约》签署150周年之际向公众发布,并通过以下举措引领组织未来发展: · 搭建跨学科测量挑战的横向协作平台; · 建立国家计量院(NMIs)间的新型网络,持续攻克关键科学难题; · 提出与其他国际组织(IOs)合作的示范模式; · 建议设立“BIPM观察员”类别,进一步扩大《米制公约》的全球影响力; · 提出多项决议以优化组织治理、完善国际计量大会(CGPM)议事规则,并规划“未来CIPM”及组织总部的新愿景。
  • 《中国计量院访问澳、新两国计量院 合作文件纳入中澳高层会晤成果声明》

    • 编译者:李晓萌
    • 发布时间:2024-08-20
    • 6月17日至21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副院长戴新华一行6人,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国家计量院开展工作访问。中澳两国国家计量院签署的新一轮合作谅解备忘录纳入中澳总理年度会晤联合成果声明。此次访问标志着中国计量院在稳固和发展新时期与大洋洲关键计量合作伙伴关系方面迈出历史性一步。 6月17日和18日,中国计量院代表团访问澳大利亚国家计量院(NMIA),NMIA首席执行官、总计量师布鲁斯·沃林顿(Bruce Warrington)及有关人员热情接待代表团一行。双方围绕电磁、纳米、化学、生物、环境等10余个领域深入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磋商,最终形成包含8个领域16个主题在内的合作意向。 中国计量院副院长戴新华受邀作题为“中国计量院2030+:创新计量发展,应对新兴需求”的主旨报告,就国家计量发展规划和中国计量院重要科技进展进行深入解读,引起广泛关注。会后,两院签署新一轮合作谅解备忘录,澳大利亚政府工业、科学和资源部副部长海伦·威尔逊(Helen Wilson)以视频方式出席签字仪式并发表讲话,双方均强调了开启中澳计量科技合作新篇章的美好愿望和坚定信心。 6月20日和21日,中国计量院代表团继续访问新西兰国家计量院(MSL)。MSL院长安妮特·古(Annette Koo)及相关人员热情接待代表团一行。双方全面介绍各自发展规划和最新进展,围绕量子计量、数字化转型、电磁计量、碳计量等主题深入开展交流,最终形成包括功率天平,表面粗糙度,数字化转型,阻抗、功率和高压,时间频率传输链路校准,辐射测温等主题在内的务实合作意向。此外,双方首次就签署院级合作文件达成一致,将共同积极推动后续进展。 此次访问是2017年以来中国计量院首次访问澳、新两国国家计量院,全面恢复了中澳计量科技合作,开启了中新计量科技合作新局面,积极落实了中澳总理会晤共识,开启了与大洋洲关键合作伙伴互利共赢合作的新阶段。 据悉,NMIA隶属澳大利亚政府工业、科学、能源和资源部,MSL隶属新西兰商业、创新和就业部,均为国际和亚太计量组织重要成员。中国计量院与NMIA于2010年首次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并于2015年续签。双方在多个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和人员交往,其中,通过合作,中国计量院建立了国际最好水平的新一代计算电容标准装置。(文:蔡娟  图:NMIA、MS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