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内河码头型制氢加氢一体站建设项目投产!》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1-19
  • 日前,长江电力“中国三峡绿电绿氢示范站”设备调试完成,顺利产出99.999%高纯度氢气。

     

    ▲中国三峡绿电绿氢示范站效果图

    2021年6月,长江电力立项开展”科研示范项目“,该项目采用领先的PEM电解水制氢技术,在三峡坝区右岸杨家湾码头建设制氢加氢一体站,为长江电力承建的国内首艘氢燃料电池动力船“三峡氢舟1”号提供加氢服务。

    ▲船站平视效果图

    该项目是国内首个内河码头型制氢加氢一体站建设项目,长江电力科学统筹、精心组织、合理安排,保证了站房施工和设备安装调试,圆满完成年度任务并顺利产氢。

     

    ▲船站俯视效果图

    该项目的建设将推动氢能源技术在内河船舶上的探索和应用,是长江电力在电化长江、氢化长江等方向和领域的先行先试。未来,长江电力将继续积极推动氢能在低碳交通领域、储能领域的发展,为培育公司新业态、促进公司改革发展提供新引擎。

    来源:长江电力

  • 原文来源:https://www.in-en.com/article/html/energy-2321950.shtml
相关报告
  • 《我国首个甲醇制氢加氢一体站投用》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2-16
    • 2月15日,记者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我国首个甲醇制氢加氢一体站投用,该站是由中石化燃料油公司大连盛港油气氢电服“五位一体”综合加能站升级而来,每天可产出1000公斤99.999%高纯度氢气。该制氢装置占地面积小、项目建设周期短,生产过程绿色环保,综合考虑制、储、运成本,相比加氢站传统用氢方式成本可降低20%以上,将成为我国低成本加氢站的示范样本,引领我国氢能产业发展。 甲醇制氢是制氢的一种技术路线。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甲醇生产国,占全球甲醇产能的60%,甲醇来源丰富、成本低廉,常温常压下作为液体便于储存和运输。与工业制氢等其他制氢方式相比,甲醇制氢能耗低且成本较低。 当前,氢气的储存和运输是制约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国加氢站主要依靠长管拖车进行运输,受设备影响造成氢气运输能力低、成本高、装卸时间长且综合能效低。中国石化甲醇现场制氢项目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题之策”。 模块化建站模式,易于推广复制。该座站内甲醇制氢加氢装置产氢能力为每小时500标准立方米,建设采用“撬块化建站模式”,场地利用率为全国最高,主体装置占地仅64平方米,而同等制氢规模的传统设备占地面积超500平方米,项目布局方便且建设周期短,有利于推广复制。同时,由于甲醇成本较低,且运输更加方便、经济,站内制氢加氢降低了储氢能力的要求,综合考虑制、储、运成本,该项目用氢成本大幅度降低。 大连盛港综合加能站处于大连自贸片区,中国石化燃料油公司已在大连自贸片区建成两座油气氢电服“五位一体”综合加能站,并有6座启动开工建设。大连自贸片区已全面布局氢气制、储、运、加、用等环节,构建起包括氢气制取、氢能装备制造、氢燃料电池及其配套零部件、氢燃料电池整车、氢能分布式电源及氢能技术研发检测等在内的氢能产业生态链。该项目的成功投用将有力带动片区氢能装备制造产业进一步发展,也为在全国范围内加快构建安全、稳定、高效的氢能供应网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项目采用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分布式甲醇制氢系统,包含甲醇重整、催化氧化、过程强化、系统集成等多项自主创新成果。系统制氢效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利用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配套研发的RSR-501新型甲醇重整催化剂和CCC-101/102催化氧化催化剂,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催化剂金属团簇晶粒尺寸与稳定性的矛盾,大幅提升原料的利用效率。系统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同样达到国内领先,通过石科院自主研发的工艺和技术,可实现一键开停车、云端监控等智能化操作。同时,该系统环保性能优异,生产过程中无固废影响、无废水外排、无尾气污染。在满足加氢站内安全和运营控制要求的前提下,与国内同类运行装置相比能耗更低、甲醇消耗更少,节能及经济效益显著。 中国石化燃料油销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杨军泽表示,中国石化甲醇制氢加氢一体站的正式运营,证明了分布式甲醇制氢是我国加氢站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为我国氢能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安全可靠、绿色智能、集约高效的“石化方案”,将对降低氢气成本、大规模推广应用具有积极贡献。   据悉,由中国石化牵头组建的北方氢谷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于2月14日在大连揭牌成立,学校将作为国家氢能产业的制、储、运、用、产、学、研“全链条单位”,致力于培养氢能技术和技能人才,为能源转型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中石化大连氢能装备产业园同步签约。 近年来,中国石化致力于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引领我国氢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公司聚焦氢能交通和绿氢炼化两大领域,大力发展氢能一体化业务。氢能交通方面,在全国先后建成9个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加快加氢站布局,建设和运营加氢站数量居全球首位;绿氢炼化方面,启动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首套自主研发的兆瓦级PEM电解水制氢装置在燕山石化成功投产。据中国石化氢能中长期发展战略,公司将以打造规模最大、科技领先、管理一流的“中国第一氢能公司”为目标,从加强产业培育、强化创新引领、深化战略合作三个方面不断推进氢能业务发展。
  • 《国内多座加氢站建设投运》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12-21
    • 1.中石化建设投营山东省首座管道输氢到站示范项目 2023年12月15日,由中国石化山东石油分公司建设的淄博“微管网”加氢站正式投营。该站是中国石化首座炼油销售一体化“微管网”加氢站、是山东省首座管道输氢到站示范项目,也是“氢进万家”国家课题的亮点呈现,并开创了“气-站-车”一体化应用场景的先行案例。“微管网”加氢站采用管道输氢到站,相较于气氢长管拖车运氢到站方式,运费降低约80%,为安全高效运氢输氢提供新路径。 2.河南最大加氢站在郑州高新区正式投运 12月8日,河南省最大加氢站——金马氢能固定式加氢站正式投运,该加氢能力达到2000公斤。目前,高新区布局规划建设加氢站19座,已建成2座,已完成选址年底前将开工建设的还有4座。 3.库尔勒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示范项目投产 12月7日,深能库尔勒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示范项目投产仪式举行,该项目光伏年发电量1110万千瓦时,每天可绿电制氢470千克,年产绿氢169吨。项目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光伏)制氢储氢,再到下游氢能终端应用”积累工程技术经验和经济运行数据,为新疆探索氢能产业发展及编制政策依据提供一个真实全面的科研应用场景。 4.香港首个加氢站正式投入运营 11月30日,香港首个撬装加氢站及使用Ⅳ型氢能车载瓶的首辆双层氢能巴士正式投入运营。这是香港历史上首个投入运营的加氢站及首辆用以载客的氢能巴士,标志着香港氢能应用取得里程碑式进展。 5.圣圆能源集团绿氢综合能源站示范项目正式运营 11月27日,圣圆能源集团绿氢综合能源站示范项目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正式运营。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个制氢加氢一体化项目园区内,是鄂尔多斯探索“风光氢储车”一体化发展模式的深度实践。项目涵盖电解水制氢绿氢工厂、加氢站、燃料电池发电及新能源乘用车和重卡充电,构建“制-储-加-用”四位一体的氢能应用场景,实现绿电制绿氢、氢电耦合的能源高效清洁利用。 6.河南华久新能源综合能源站正式运营 近日,河南省华久新能源综合能源站在孟津区正式开业运营。该站整体占地近18亩,总投资近5000万元,具备氢、油、气、电、服“五位一体”功能——每天可完成加氢2吨、加汽柴油50吨、加注液化天然气(LNG)10吨,站内设置6组充电桩设备,含12把直流快充充电枪,且配备自动洗车机、便利店等,可提供各类便捷服务。 7.温州石油首座加氢站试运行 近日,浙江省温州市首座加氢站——双屿加氢站竣工并投入试运行,将有力支撑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双屿加氢站由浙江温州石油与温州市交运集团联合建设,站内配备1套固定瓶组、3个储氢瓶和2台加氢机,只需要10分钟就能给1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加满氢。该站日供氢能力达1040公斤,可确保1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行15000公里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