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源迎来利好!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未来全球将大规模扩大氢能源利用》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03-19
  •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周二发布的年度报告,为防止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全球清洁能源投资到2050年必须增加30%,达到131万亿美元,尤其要大规模扩大氢能源的利用。
    报告强调,根据2015年巴黎气候协议,世界各国要努力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限制在工业化前平均温度的1.5摄氏度。
    IRENA总干事Francesco La Camera表示:“我们现在和目标之间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我们需要大幅度加速能源转换,以实现有意义的转变。”
    报告指出,若要实现“ 1.5摄氏度目标”,到2050年全球化石燃料的消费量必须下降超过75%,而石油和煤炭的收缩速度须更快。天然气的使用须在2025年达到顶峰,尽管从目前到本世纪中期它将成为主要的化石燃料。
    到本世纪中叶,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必须比现在扩大十倍以上,同时交通运输的电气化规模将扩大三十倍,“绿色氢”能源的生产和使用将大幅度增加。
    “绿色氢”是指利用风能和太阳能产生的电将水分解成氢和氧的零碳燃料。
    报告预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30%的电力专用于生产“绿色氢”、氢及其衍生物,例如氨燃料电池和甲醇燃料电池。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全球电解槽总容量需要从今天的0.3吉瓦扩大到近5000吉瓦。

相关报告
  •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氢能将重塑全球能源格局》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1-28
    • 氢能经济的快速增长,正在重塑国际贸易市场和各国的能源关系。氢能尤其是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绿氢,被视为实现能源转型的重要路径。随着新的氢气出口国、进口国的确立,各国能源实力将重新洗牌,进而引发新的相互依存关系,从而给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带来颠覆性影响。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日前发布报告称,随着传统化石燃料贸易日渐衰落,氢能将重塑全球能源格局,改变世界能源贸易的地理格局。 ■基于氢能的新格局将诞生 IRENA认为,鉴于许多国家都有能力生产氢气,未来的清洁能源市场将朝着“区域性而非全球性”的方向发展。氢能将为市场带来新的和多样化的参与者,使得供应更加多样化。同时,氢能市场更加包容,可以为世界各国提供公平的合作机会。 IRENA总干事弗朗西斯科·拉卡梅拉表示,“氢虽然不是‘新石油’,但仍会给政治、技术、环境和经济带来革命性影响。” 根据IRENA的报告,本世纪20年代将是氢能技术的竞争时代,而对氢能需求的爆发则从本世纪30年代开始,届时,全球范围内绿氢将与基于化石燃料的灰氢进行成本竞争。IRENA预计,中国、巴西等国可能更早迎来这场“绿灰”成本之争。 报告同时认为,随着氢能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可以左右价格走势的油气生产国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将大大削弱。这意味着,新的“能源地缘政治地图”将诞生,随着氢气供需两侧共同成长,“氢能外交”的重要性也将大大增强。 ■跨境贸易逐渐活跃 基于到2050年氢能将占全球能源使用量12%的预期,IRENA 认为,跨境氢贸易将在2030年代增加,到2050年超过30%的氢气可以跨境交易,这一比例高于当前的天然气,其中2/3的绿氢生产将用于本地,1/3用于跨境交易。经过改造的管道可能会促进一半的氢贸易,另一半则将以氢衍生物的形式通过船运实现,如氢衍生氨运输。 绿氢将是氢贸易最主要产品,IRENA估计,到2030年,部分国家可以实现绿氢价格与蓝氢持平。 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计划开展氢能商业活动,建立氢贸易关系可以为本土氢价值链的建立、绿色就业机会的增加开创新的可能性。事实上,一些传统上没有进行能源交易的国家,正在围绕氢能源建立双边能源关系。 IRENA指出,绿氢市场的增长“比我们此前的预期还要再快一些”,最近,德国、乌拉圭和巴西等地都出现了相关交易。美国能源咨询公司博莱克·威奇则指出,亚洲在氢制取和综合应用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其中,中国、日本、韩国进步显著。 IRENA估计,目前氢能的年销售额约为1740亿美元,已经超过LNG,到2050年有望增至6000亿美元,增幅近6倍。基于此,美国银行预计,到2050年,氢能市场将产生2.5万亿美元的直接收入和11万亿美元的间接基础设施收入。 ■能源进出口国角色可能对调 随着氢能产业布局逐渐打开,当前的能源进出口国角色可能出现对调。《金融时报》撰文称,最有能力生产廉价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国家,也是最适合生产具有竞争力绿氢的国家。中国、日本、欧盟等能源消费国,已经将氢作为能源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预计未来10年将有约650亿美元资金专门用于制氢。 当前,智利、摩洛哥和纳米比亚等国仍是能源净进口国,但他们成为绿氢出口国的前景十分乐观。根据IRENA分析,非洲、美洲、中东和大洋洲的“绿氢”生产技术潜力最大,只是仍然面临大规模技术转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挑战;而欧洲、东北亚和东南亚的潜力则相对较小。 ■平衡国家间能源关系 意大利国际政治研究所(ISPI)指出,氢能产业可以通过创建一个更加分散的全球能源系统来平衡国家间的能源关系。 ISPI研究助理Ruben David表示:“能源系统重新定义之后,某些国家、行业、企业会从中受益,而另外一些则会受到不利影响。”当前的能源出口国可能成为能源净进口国,从而遭受经济损失。事实上,化石燃料丰富的国家大部分收入来自油气出口,可能会因氢出口腾飞而受到干扰,从而导致社会和政治不稳定。 随着化石燃料进出口依赖度降低,向氢的过渡也带来了多边关系的颠覆。“美国与海湾国家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受到向可再生能源和氢气过渡的严重影响。”Ruben David称,“制定氢能发展的规则、标准以及强化监管治理,也可能会导致地缘关系重塑。”
  • 《国际能源署: 未来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年均新增装机规模达到700GW》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11-04
    • 10月28日,国际能源署发布《2020能源技术展望报告》。该报告经过对800余个减排技术的深度分析,并基于设施转型以及消费者行为转变两方面,形成了全球实现净零排放的路线图。 在“可持续发展情景”下,预计全球能源系统将在2070年全面实现净零排放;而在低碳发电技术部署加速的情况下,全球将驶入“更快创新情景”,将在2050年全面实现净零排放。 报告指出,全球约1/3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能源行业,因此,能源行业面临的减排任务艰巨,也是各国一直以来最为重视的减排领域。为了不断推进能源转型和结构调整,发展可再生能源应该成为全球的优先选择。 根据IEA测算,在“更快创新情景”中,到2050年,全球电力消费量将是目前的2.5倍,相当于每三年增加目前美国全年的发电量。如果要满足未来新增的电力需求,30年内,全球可再生能源平均年度新增装机规模需要达到700GW,是2019年新增装机容量的4倍。 IEA能源技术政策部主任Timur Guel也肯定了可再生能源对全球减排的作用与贡献。他说:“近年来,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飞速,不管是光伏还是风电,随着发电成本不断下降,行业发展成熟度越来越高,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 但Timur Guel同时强调,电力系统的转型仅能助力全球完成30%的净零排放目标。“工业、建筑和交通领域也是产生二氧化碳的‘大户’,其排放占当今能源系统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如果不采取措施,它们将成为未来碳排放的主要‘罪魁祸首’。” 为了尽快实现净零碳排放目标,全球各国需要重点关注电力和工业领域的现存的设备资产和基础设施。这些设备能否更清洁、低碳地运行将直接影响减排目标的实现。数据显示,目前,钢铁、化工、水泥产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占全球总排放量的7%、4%和7%。 “这是此前一直被忽略的部分。基于目前可行的发展路线,我们可以通过整修升级、提前退役或者广泛应用碳捕捉、利用和封存技术来降低该部分对气候的影响。”Timur Guel说,“目前来看,整修升级可能是最经济的做法。未来20—30年,大部分国家会有基础设备的检修需求,如果可以在恰当的时间将新型减排技术运用在存量设备上,则会减少全球约4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报告同时指出,不管是针对电力、重工业,还是交通、建筑领域,减排目标的实现最终还是要依靠技术的创新与进步。而目前在减排技术中,有一半数量的技术仍处于实验室阶段,还没有实现商业化。为此,需要各国政府制定、出台有效的政策来促进新技术在市场早期阶段的应用,增加研究、开发和试点的资金投入,鼓励市场参加减排技术的创新工作,不断推动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报告预计,在全球实现净零排放,成功构建安全、可持续的能源系统后,世界能源体系将发生巨大变化,从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种为主转变为电力、氢能、合成燃料和生物能源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