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离子电导的可调纳米孔膜:生物微流体》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7-09-17
  • 我们报道了利用扫描离子电导显微镜(SICM)对单个可调纳米孔的原位地形图进行扫描,可用于可调电阻脉冲传感。一种定制的疾病系统被用来反复地描绘弹性孔膜,使用的是直径大约50纳米和1000纳米的管状孔。研究了变化对电流阈值、扫描步长和拉伸的影响。在扫描时,降低电流的阈值增加了吸液管的灵敏度,直到顶端接触到表面为止。随着台阶尺寸的减小和拉伸的增加,观察到孔隙面积的增加。研究表明,在孔隙入口附近的电场的细节,对于用电阻脉冲传感测量亚微米颗粒的测量是很重要的。

相关报告
  • 《采用具有抗生物絮凝性能的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纳米孔固体膜》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9-03-11
    • 用途:纳米多孔膜由于具有纳米六角形孔阵列,在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生物絮凝是纳米孔膜与微生物密切接触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膜的表面改性是防止生物膜形成的一种方法;因此,本文所制备的膜是由碳纳米管修饰而成。 方法:采用两步阳极氧化法制备纳米多孔固态膜(NSSM),并与碳纳米管(NSSM-多壁碳纳米管[MWCNT])进行简单的化学反应改性。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能量色散x射线(EDAX)、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接触角(CA)、表面自由能(SFE)、蛋白质吸附、流式细胞术、MTT法等技术对膜进行表征。 结果:BSA蛋白吸附容量从992.54减少到97.24(µg mL-1 cm-2)后修改。流式细胞仪和MTT法检测结果表明,NSSM-MWCNT表面死菌数高于对照组。为了了解细菌在膜表面迁移的调控机制,研究了Freundlich和Langmuir的吸附模型和动力学模型。 结论:nsmm - mwcnt与碳纳米管的直接物理接触破坏了吸附菌的细胞活力。然后,将死细菌从亲水性膜表面脱除。本研究结果表明,含碳纳米管的NSSM-MWCNT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和自洁性,可以应用于许多生物医学设备中,而不需要面对明显的生物絮凝问题。 ——文章发布2019年3月5日
  •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纳米颗粒的石墨烯湿细胞动态成像》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发布时间:2015-07-21
    • 该论文说明在液体环境下,高分辨率成像纳米是研究生物和化学系统分子相互作用的关键。并提出,高分辨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量色散X射线(EDX)分析可以直接在一个液体环境中执行新的石墨烯基湿式电池装置。石墨烯的导电性和机械强度可支持的高分辨率扫描电子显微镜的高真空环境和接地要求,同时实现最大分辨率和信号。我们获得分辨率明显较高的电子成像剂量的两种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是目前常规氮化硅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