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激光网讯:走进中国科学院理化所激光中心彭钦军研究员的办公室、 最引人注目的是摆在办公桌上的一张照片:深蓝色的天幕下、 一束黄光如利剑般直刺天际、 亮丽、耀眼。 "这是在云南天文台丽江站配备微秒脉冲钠导引星激光系统时拍摄的。"彭钦军介绍。 在中国科学院理化所,有一群致力于用激光造星星、观测星星的人,从2003年起,这个以许祖彦院士为学术指导,彭钦军研究员、薄勇研究员为骨干的研究团队,就开始捣鼓"钠信标激光器",并用它在大气顶层造出了最亮的人造恒星 — — — —"钠导引星"。 受大气扰动的强烈影响,天文学家使用大型地基望远镜观察星空,就像透过有波浪的水看水中的鱼一样 — — — — 看到的物体与实物相比发生模糊变形,望远镜的成像分辨率会极大地降低。为此、 天文学家想出了一个"迂回"的办法:以天上某处的亮星发出的光波为标准、 观测该光波通过大气后会产生的畸变、 再控制变形镜来校正该畸变、 就可以看到该处星空的清晰图像、 这颗作为光波标准的亮星称为"信标"。 对于大型地基光学望远镜来说,天上亮度足够作为信标的自然亮星数量很少,导致能够看清晰的星空区域很有限,为了能清晰地观测更广阔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