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气相色谱-嗅觉测定法结合定量测量、气味阈值、香气强度和电子鼻表征苹果汁中的酯类气味》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 mj
  • 发布时间:2019-03-05
  • 在该研究中,通过气相色谱-嗅觉测定法(GC-O)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鉴定和量化来自三个不同品种的榨汁苹果中的二十种酯类化合物。通过主成分分析法选择六种酯作为关键的气味活性化合物。通过气味阈值以及六种酯和十五种二元混合物的强度来研究酯之间的感知相互作用。大多数这些混合物遵循添加行为,丁酸乙酯和乙酸丁酯具有协同效应。感官分析显示,添加丁酸乙酯和乙酸丁酯(E&B)的二元混合物可显著提高果香、酸味和绿色香调。电子鼻(e-nose)数据显示,与单个酯相比,E&B的响应值在四个传感器上增加。此外,关于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果味、酸味和绿色元素属性与五个电子鼻传感器很好地共变。本研究为理解苹果汁的香气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希望有助于提高苹果汁的香气和风味。

相关报告
  • 《使用腰果果汁作为潜在底物的低成本PHA生产:优化和表征》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pengh
    • 发布时间:2019-10-08
    • 聚羟基链烷酸酯是R-羟基链烷酸的聚酯,由于其完全可生物降解和环境友好的特性而显着地用作生物塑料。人们越来越需要替代的低成本可再生碳源来生产PHA,以提高经济效益并对行业产生积极影响。在目前的工作中,腰果苹果汁(CAJ)被补充作为贪铜菌(Cupriavidus necator)的碳源以产生PHA。测试了(NH 4)2 SO 4,NH 4 Cl,NH 4 NO 3和CO(NH 2)2以及NaNO 3,发现尿素是支持微生物最佳生长的最佳氮源。然后通过结合总还原糖浓度,尿素浓度和接种物大小的影响,使用响应面方法优化生产过程。在优化条件下,得到的PHA产率为15.78g / L,总还原糖浓度为50g / L,接种量为50mL / L,尿素浓度为3g / L. FT-IR,NMR,TGA和DSC分析显示该产物是羟基丁酸酯和羟基戊酸酯的共聚物。  
  • 《Science丨昆虫气味受体 OR-Orco 异聚体识别气味分子的结构基础》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6-19
    • 2024年6月1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岭南现代农业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在Scienc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odorant recognition of the insect odorant receptor OR-Orco heterocomplex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解析了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报警信息素受体ApOR5-Orco异源四聚体的冷冻电镜结构,揭示了气味配体诱导的气味受体离子通道门控机制,从而为针对气味受体的新型昆虫绿色行为调控剂的研发奠定了结构基础。 新翅类昆虫作为最庞大的昆虫类群,其嗅觉系统核心由独特的OR-Orco异聚体组成,展现出对配体化学信息物质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是非常理想的昆虫嗅觉行为调控剂分子靶标。然而,长期以来,OR-Orco异聚体的结构基础仍然未知。王桂荣研究团队在前期工作中,成功揭示了蚜虫通过气味受体ApOR5-Orco特异性地识别报警信息素—反-β-法尼烯(EBF)的精确分子机制。另外,研究还进一步阐明了EBF如何巧妙地调控天敌昆虫精准定位蚜虫的内在机制,为理解昆虫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这些研究成果展示了EBF及其类似物作为昆虫行为调控剂的巨大潜力。 该研究借助前沿的冷冻电镜技术,深入探究豌豆蚜报警信息素受体ApOR5-Orco复合物的结构特性,成功解析了ApOR5-Orco在配体结合和未结合状态下的高分辨率冷冻电子显微镜结构。发现仅ApOR5亚基具有配体结合能力,而ApOrco亚基则作为支撑结构不结合配体。进一步观察发现,当ApOR5亚基与配体结合后,其成孔螺旋S7b从孔中央向外移动,导致不对称孔开口以供离子流入。通过单分子荧光试验和细胞电生理试验,更全面地理解ApOR5-Orco复合物的动态组装和功能,揭示了异源四聚体亚基化学计量的分子基础。 该研究不仅首次展示了昆虫OR-Orco异源复合物在独立(封闭通道)和配体结合(开放通道)两种状态下的独特结构,而且深入揭示了昆虫气味识别通道门控的分子机制。这一突破性的发现,为基于靶标结构的先导化合物筛选提供了宝贵的分子基础,为高效、特异性绿色昆虫行为调控剂的创制开辟了新的道路。同时,也为科学合理地开发蚜虫绿色防控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