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安装节诱导振动能量涡流场控制的航空发动机机匣振动抑制研究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12-25
  • 机匣及整机振动问题历来是航空发动机设计过程中关注的重点问题。安装节作为发动机与飞机连接的“桥梁”以及发动机的终端约束边界条件,对航空发动机整机动力学具有较大的影响。振动载荷以能量波的形式在机匣上传递,并在机匣安装节附近诱导出不同量级的能量涡流场,影响振动能量传递的方向,使得振动能量沿着不同的路径传递到机匣的各个部分,引起不同程度的振动。为了通过控制安装节诱导的振动能量涡流场来降低机匣及整机振动,建立了航空发动机转子-支承-机匣-安装节耦合模型(图 1),通过开发的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能量流求解仿真系统(图 2),分析了主、辅安装节轴向位置改变对机匣振动能量传递特性的影响,并提出了减小机匣振动的措施。最后,在频域中验证了这些措施对于机匣振动抑制的有效性。

      结构声强法(Structural Intensity Method, SIM)将弹性结构中任意一点的力和速度相结合来表征振动结构中的能量流。结构声强场是一个矢量场,该场中任意一点的大小和方向能够预测并量化该处振动能量传递的大小和方向。因此,通过矢量场可视化手段,结构声强法可以用来描述结构中振动能量的主要传递路径以及分布特性和存在于振动结构中的振动能量涡流场。

      图 3为机匣不同结构声强组分的平均值随安装节轴向位置改变的变化趋势。对比图3(a)和图3(b)中可以看出,主安装节在机匣上靠近转子支承框架时,机匣的振动能量大幅度降低;辅助安装节安装在没有支承框架安装的机匣时,机匣的振动能量大幅度降低。因此,为了降低机匣上的振动能量,应将主安装节安装在靠近安装支承框架的机匣附近,而将辅助安装节安装在没有安装支承框架的机匣上。为了验证该减振措施的有效性,将主、辅安装节的轴向安装位置进行了调换。主安装节安装在轴向位置为0.2 m的机匣上,靠近机匣与支承框架1的连接处;辅助安装节安装在没有安装支承框架的燃烧室机匣中部。图 4和图 5为安装节位置调整前后机匣结构声强场分布。对比这两幅图中的图(a),可以看到在安装节位置调整后机匣振动能量有了明显的降低。从图 6中可以看出,调整前主安装节诱导的振动能量涡流场加强了压气机侧振动能量向涡轮侧的传递,导致整机振动。安装节位置调整后,从图 7可以看出压气机传递出的振动能量在传递到压气机与燃烧室机匣法兰连接边时被该法兰边反射回来,仅有一小部分振动能量被传递到了燃烧室机匣上。因此,机匣整机振动得到有效抑制。

    本研究通过改变安装节诱导的振动能量涡流场的位置使机匣振动得到有效抑制,为解决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问题提供一种有效途径和方法。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B090140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Grant No.51736001)的支持。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振动声学领域著名期刊Journal of Low Frequency Noise, Vibration and Active Control (IF=1.491)上。

相关报告
  • 《工程热物理所在航空压气机失稳预报方面取得研究进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12-05
    •  近日,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先进燃气轮机实验室在航空压气机失稳预报方面取得了研究进展。航空发动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因大俯仰角飞行、高机动飞行、眼镜蛇动作、吸入蒸汽等情况下会遭受到进气畸变,进气畸变是诱发压气机失稳的主要因素之一。压气机失稳会增加涡轮的负荷和热应力,诱发轴流压气机叶片的强迫振动,甚至有可能对发动机造成不可逆损害,影响飞行安全。为了解决进气畸变条件下的失稳预报问题,研究人员对国际上现有的失稳预报方法开展了深入的可靠性分析,并提出了可兼顾失速和喘振预报的快速小波预报方法。   目前,均匀来流条件下压气机失稳预报方法较多,如相关分析、均方根分析、快速小波分析及非线性特征提取方法等,但对于这些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可靠性分析并未开展详细的研究。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先进燃气轮机实验室压气机基础研究团队致力于压气机稳定性的研究。首先在一台低速三级轴流压气机实验台上开展了实验研究,系统分析比较了转速波动、周向和轴向位置、以及进气畸变对自相关分析、互相关分析、均方根分析和快速小波分析失稳预报可靠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转速波动会影响自相关分析和均方根分析的可靠性;周向间隙大的位置失稳预报方法更有效;传感器安装在轴向转子前缘位置(即叶顶间隙泄漏流非定常波动最剧烈位置)时失稳预报方法更可靠;周向畸变条件下互相关分析更为敏感,受畸变周向位置的影响小(图1)。随后在三级轴流压气机上对不同级的稳定工作状态进行了预测,在均匀来流下精准预测第一级会率先失稳,进而实现了多级压气机最先失速级预报 (图2);并在实施叶顶喷气扩稳措施以及进气径向畸变的情况下成功预测了压气机的稳定状态。基于上述研究,成功研制了压气机流动失稳监控仪(图3),并在中国航发的某型号上开展了应用验证(图4)。   以上研究得到了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科研仪器设备研制等项目的支持。相关研究成果已在航天科技(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1, Vol.115: 106816)和燃气轮机动力工程杂志(ASM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for Gas Turbine and Power, 2021)上发表。
  • 《这才是顶级制造!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生产过程》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4-11
    •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生产称得上顶级,它是航空发动机最重要的零件之一,采用的材料不同于普通材料,价格非常昂贵。发动机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叶片型面的设计和制造水平。今天主要展示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加工过程、检测过程和铸造成型工艺。 叶片加工 叶片是一类典型的自由曲面零件,加工这类零件时都有一个特点:薄,加工时易变形,并且材质通常为不锈钢、蒙乃尔合金、INCONEL、钛和镍为基础的难加工合金材料,更增添了加工的困难度,同时对加工工艺与加工用的刀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叶片的加工中,叶片加工难点有以下3个方面:铣工艺围带处,叶根的加工,铣拉筋孔。 叶片检测 对于飞机来说,发动机的正常运转是最为重要的一条,而要保证发动机安全运转,叶片的质量就必须通过严格的检测!叶片检测主要是尺寸和形状检测,以及裂纹检测。 1)尺寸和形状检测 一个发动机上有很多叶片,每一个圆盘上大概有30多个叶片,如果叶片的形状和尺寸不能够保证,那么在发动机高速运转时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对于叶片的型面和几何尺寸检测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就叶片的形状来说常规测量方法很难进行测量,所以科学家研究出了一种三坐标测量系统,通过建立测量数据来建立模型从而判断叶片的型面和尺寸的差异。 2)裂纹检测 裂纹是发动机机叶片最致命的缺陷。而航空发动机叶片的工作条件非常恶劣,致使叶片经常受到冲击、摩擦,同时还忍受着高温的灼烧和冷热疲劳,叶片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裂纹,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会对飞机飞行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所以采用有效的方法来发现叶片中的裂纹一直是科学家们追求的。 目前,常用检测方法有CTI技术、TOFD技术、红外技术、UT技术等。 涡轮叶片自动检测系统: 视频市场1分51秒,建议WiFi观看 铸造工艺 下面我们简述一下如何制造航空发动机的涡轮叶片: 加工瓷土,将瓷土打碎,制作涡轮叶片的内芯。 工人将塑形后的瓷土模型逐个检查修形,做好的瓷土模型将首先烧结成熔融石英陶瓷芯。 涡轮喷气式发动机需要中空的涡轮叶片,只有高质量的陶瓷芯是失蜡法铸造的最好内芯材料,它能够在浇铸金属时依然能够保持稳定,在铸件冷却后有能通过化学工艺轻易溶解,在叶片中留下所需要的空气通道。 等待进行加工的瓷土模型在外部包裹蜂蜡进行失蜡法铸造,从而得到涡轮叶片。瓷土模型可以制作成横截面非常小,而且在加工过程中变形小。 上述瓷土模型其实就是叶片中的空气通道,在发动机运转时,有空气在其中通过,从而冷却涡轮叶片保持工作稳定。 准备浇铸接口。这些接口将安装二到四个叶片,这样浇铸熔融金属时可以提高效率。 在给陶瓷芯包裹蜂蜡,蜂蜡的作用是在铸造范摸中形成空腔。 将蜂蜡叶片安装到浇铸接口上后可以看到,已经包裹了陶瓷芯的蜂蜡叶片看起来结构粗壮,但都是浇铸时的金属流道,叶片其实非常细小。 将叶片进行最后加工,这样熔融金属就可以将空腔充满,不会造成铸造砂眼。 到此,铸造模型终于被加工好。 下一步是将这些铸造模型包裹瓷土,制作陶范。工人将铸造模型安装的一个旋转机械上。用机械手在陶土液中旋转,使其均匀包裹住模型的任何部位。这样才能算合格。之后加入特殊风箱中,在外表喷淋瓷土,形成厚实的外壳。进行风干。 之后,铸造模型在精密铸造车间进行浇铸。 首先要进行加温,将铸造模型外部包裹的瓷土烧成陶瓷范模。同时,将内部的蜂蜡排出,形成铸造空腔。工人取出铸造范模。然后这些范模将浇铸特殊合金溶液。每种范模都要一种特别的熔炉进行加工。大型部件的范模生产温度非常高。 最后,生产出的叶片还需要进行X光探伤。每个叶片都要进行多角度探伤,防止出现任何瑕疵。X光照片,可以看出叶片内部的空腔。 整个涡轮叶片生产工艺非常繁复,完全超越了珠宝制造工业,而这仅仅是“工业皇冠上的钻石”――航空发动机制造的一小部分。 完整的叶片设计制造包括:叶片结构设计,叶片强度设计,叶片材料设计,叶片制造工艺设计。叶片使用过程中的故障模式分析等。咱们今天展示的内容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发展历程来看,材料、工艺与设计一体化的趋势越加明显。发动机设计是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叶片材料设计也是如此,设计阶段不同,设计要求不同,设计方法不同,采用的材料和制造工艺也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