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对埃博拉病毒进行单细胞研究,揭示了这种病毒的致命策略》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0-11-15
  • 埃博拉病毒是世界上最致命的病原体之一。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布罗德研究所、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报告了埃博拉病毒在感染过程中如何改变宿主免疫反应以有利于自己的新细节。他们鉴定出这种病毒抑制的抗病毒防御基因,以及这种病毒激活的其他基因,以便潜在地促进它在宿主细胞中复制。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11月6日在线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ingle-Cell Profiling of Ebola Virus Disease In Vivo Reveals Viral and Host Dynamics”。

    这些研究人员描述了他们如何从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处于不同疾病阶段的恒河猴身上采集了大约10万个免疫细胞,并逐个细胞地研究了这些细胞中的基因表达和蛋白活性。他们通过使用一种名为Seq-Well的便携式低成本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开展这项研究,也是有史以来首次对感染BSL-4级病原体的单细胞进行测序。他们对这种技术进行了调整,以便让它可以在马里兰州德特里克堡的NIH综合研究机构的BSL-4隔离设施中使用。

    这些发现有可能帮助科学家们找到更精确的方法:将靶向免疫系统作为治疗病毒感染的策略。用皮质类固醇等药物来抑制过度活跃的免疫系统正在成为治疗包括COVID-19在内的某些感染的方法,但这些药物往往会直接抑制免疫系统。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布罗德研究所的Aaron Lin说,“我认为用更有针对性的方法处理免疫系统是开发新疗法需要关注的方向。对病毒感染进行单细胞研究和其他类型的分析,可以弄清楚人们应当靶向免疫系统的哪个分支。”

    埃博拉病毒的影响

    为了了解埃博拉病毒对免疫系统的影响,这些研究人员测量了受感染和未受感染的多种免疫细胞基因组中的基因和蛋白活性,并监测了疾病过程中的变化。埃博拉病毒诱导的许多变化都与单核细胞有关,单核细胞是一种吞噬受感染细胞的免疫细胞,在对抗埃博拉病毒方面非常重要。

    这些研究人员发现,在感染的头几天内,常规单核细胞的亚群被不寻常的不成熟单核细胞所取代,后者不太能够将抗原呈递给免疫系统,而抗原呈递是刺激有效免疫反应的关键步骤。这种病毒几乎下调了这些细胞中所有参与“II类”抗原呈递的基因,而II类抗原呈递通常有助于激活辅助性T细胞并促进抗体产生。

    这些研究人员还分析了病毒遗传物质数量较多的细胞,这些细胞很可能在其生命周期的后期阶段携带着病毒。他们发现,随着这种病毒在这些细胞中的复制,它抑制了这些细胞产生干扰素的能力,其中干扰素是一种引发抗病毒免疫反应的信号分子。这种病毒还增强了一些宿主基因的活性,他们认为这些宿主基因被这种病毒用来在细胞中复制。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布罗德研究所的Dylan Kotliar说,“以前对埃博拉病毒在培养皿中细胞的研究已经产生了这种病毒如何影响免疫系统的线索,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获得关于自然感染在整个基因组水平上和更高分辨率的细胞水平上的更多数据,我们可以更完整地了解在感染期间免疫系统会是什么样子。”

  • 原文来源:https://linkinghub.elsevier.com/retrieve/pii/S0092867420313088;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11-single-cell-ebola-highlights-virus-lethal.html;https://news.bioon.com/article/6780864.html
相关报告
  • 《对埃博拉病毒的单细胞研究突出了病毒的致命策略》

    • 来源专题:人类遗传资源和特殊生物资源流失
    • 编译者: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20-11-11
    • 埃博拉病毒是世界上最致命的病原体之一,科学家们现在报道了埃博拉病毒在感染过程中如何改变宿主的免疫反应以使自身受益的新细节。在今天发表在《细胞》(Cel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了被病毒抑制的抗病毒防御基因,以及被病毒激活的可能促进其在细胞中复制的其他基因。 Broad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斯坦福大学和其他机构描述他们如何采样约100000单免疫细胞Ebola-infected恒河猴在疾病的不同阶段,研究基因表达和蛋白质活动分别在每一个细胞。 人员能够进行研究,首次测序单个细胞感染病原体BSL-4水平——通过使用便携式、低成本技术单一细胞RNA序列称为Seq-Well团队适应用于BSL-4防范设施在德特里克堡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综合研究设施,马里兰州。 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研究人员找到更精确的方法,将免疫系统作为感染的治疗策略。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抑制过度活跃的免疫系统正在成为治疗包括COVID-19在内的一些感染的一种新方法,但这些药物通常会以生硬的方式抑制免疫系统。 “治疗免疫系统更有针对性的方法我认为是新的疗法需要去的地方,”林说亚伦,co-first作者研究的广泛的工作,在实验室里的当然喽Sabeti,协会成员和哈佛大学教授,今年开始前他的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后奖学金。“通过对感染的单细胞研究和其他类型的分析,可以确定免疫系统的哪个分支应该被瞄准。” 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的理查德·贝内特(Richard Bennett)在马里兰州德特里克堡(Fort Detrick)的综合研究机构(IRF)的bls -4实验室工作,在单细胞水平上研究埃博拉感染。他是这项研究的高级合著者。信贷:NIAID IRF 埃博拉病毒的影响 为了了解埃博拉病毒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研究小组测量了多种感染和未感染免疫细胞基因组中的基因和蛋白质活性,并监测了疾病过程中的变化。许多由埃博拉引起的变化都与单核细胞有关,单核细胞是一种消耗感染细胞的免疫细胞,在对抗埃博拉病毒中非常重要。 研究人员发现,在感染的最初几天内,常规单核细胞的亚群被不寻常的不成熟单核细胞所取代,这些单核细胞不太能够向免疫系统呈递抗原——这是刺激有效免疫反应的关键一步。这种病毒几乎下调了这些细胞中涉及“II类”抗原递呈的所有基因,这些基因通常有助于激活辅助性T细胞并促进抗体的产生。 研究人员还分析了含有大量病毒遗传物质的单个细胞,这些物质很可能在病毒生命周期的后期包庇病毒。研究小组发现,当病毒在这些细胞中复制时,它抑制了细胞产生干扰素的能力,干扰素是一种触发抗病毒反应的信号分子。该病毒还增强了宿主基因的活性,研究人员认为病毒利用这些基因在细胞中复制。 “先前的研究埃博拉病毒的细胞在培养皿中有生成提示病毒是如何影响免疫系统,但是随着更多的数据在整个基因组和更高的分辨率在单细胞水平上从自然感染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得到一个更完整的图片在感染免疫系统是什么样子,”迪伦Kotliar说co-first该论文的作者之一和一个MD-PhD哈佛医学院学生和Sabeti实验室广泛。 这项研究的资深作者是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的Lisa Hensley和斯坦福大学的David McIlwain,他们与Kotliar和Lin共同通信。 其他资深作者是斯坦福大学的Garry Nolan,他的实验室开发了这项研究中使用的单细胞蛋白质定量技术;来自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病毒研究中心的Kayla Barnes;麻省理工学院的亚历克斯·沙利克,麻省理工大学,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拉贡研究所,他们的实验室开发了Seq-Well;哈佛大学和哈佛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的Pardis Sabeti;以及NIAID的Richard Bennett。 该项目由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医学对策倡议(MCMi)管理科学校外研究项目资助。
  • 《Nat Commun:揭示致命性尼帕病毒的组装秘密》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8-26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和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致命性的尼帕病毒(Nipah virus)和其他的类似病毒以一种更加随意的方式进行自我组装。这一发现可能允许科学家们开发出更有效的疫苗和排除很多抵抗这些病毒的方法。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 stochastic assembly model for Nipah virus revealed by super-resolution microscopy”。论文通信作者为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化学教授Keng Chou。 这些研究人员利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开发出的一种超分辨率显微镜观察这些病毒是否真正地按照科学家们猜测的方式进行组装。 Chou说,“我们研究了数百张图片,而且我们不能够找到任何支持当前组装模型的图片。 对其中的一些致命性病毒而言,它们的复制过程实际上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复杂。” 尼帕病毒是一种“包膜”病毒,它从被感染的宿主细胞中获得外层包装,就像导致流感、狂犬病、麻疹和艾滋病的病毒一样。在人类和动物中,尼帕病毒能够导致严重疾病和致命性的脑肿胀。东南亚每年爆发的疫情导致40%~90%的尼帕病毒感染者死亡。2018年,在印度的19名尼帕病毒感染者中,仅两人存活下来。 尼帕病毒有三种结构蛋白:一种提供结构支持的基质蛋白,以及两种能够让这种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并融合在一起的包膜蛋白。科学家们认为,基质蛋白“招募”包膜蛋白,发出某种信号,这样它们就能够在细胞膜上连接在一起,从而成为一种功能性的病毒。人们试图找出这一信号,以便希望找到破坏这个过程的方法。 然而,Chou和他的团队观察到包膜蛋白倾向于随机地散布在细胞膜上。他们如今相信当这些蛋白被整合到病毒中时,它们是随意地被获取的。这会比之前设想的更快地产生病毒颗粒,但是许多基质蛋白根本不会获取这些包膜蛋白,因而就不会成为功能性的病毒。 这一观察结果对疫苗接种(不仅是抵抗尼帕病毒,而且还潜在地抵抗流感病毒、HIV和其他的包膜病毒)产生影响。疫苗通过让人接触少量经过修饰的病毒或病毒蛋白来起作用。当前,还没有批准用于人体使用的尼帕病毒疫苗。正在开发的潜在策略之一是使用病毒样颗粒来刺激免疫反应,其中病毒样颗粒是模拟病毒的基于蛋白的结构。 论文第一作者、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博士后研究员Qian Liu说,“如果一种疫苗含有大量的仅拥有基质蛋白但不拥有包膜蛋白的病毒样颗粒,那么它就不会对辅助病毒入侵宿主细胞所必不可少的蛋白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如果我们找到一种方法从这种混合物中排除这些非功能性颗粒,那么疫苗就可能变得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