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成像显示,应变可以驱动光伏材料中的化学》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09-27
  • 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通过独特的成像工具和原子水平模拟技术,解决了一个长期存在的争论,即一种有望从光中获取能量的材料的性质。

    研究人员利用多模态成像技术“观察”有机-无机钙钛矿薄膜内纳米尺度的相互作用,钙钛矿是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的材料。他们确定这种材料是铁弹性的,这意味着它可以形成极化应变域,以最小化弹性能量。这一发现与先前的假设相反,即这种材料是铁电性的,这意味着它可以形成极化电荷域,从而使电能最小化。

    “我们发现人们被标准机电测量中的机械信号误导,导致了对铁电的误解,”ORNL的刘永涛说。

    奥尔加·奥夫钦尼科娃(Olga Ovchinnikova)是ORNL纳米材料科学中心(CNMS)的实验负责人,她补充说:“我们使用多模态化学成像技术——扫描探针显微镜结合质谱和光学光谱技术——来证明这种材料是铁弹性的,以及铁弹性如何驱动化学分离。”

    发表在《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上的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菌株会导致电离分子在薄膜区域内迁移和分离,从而产生可能影响电荷传输的局部化学反应。

    这种独特的成像工具使研究人员能够更好地关联结构和功能,并对能量采集薄膜进行微调,以提高性能。

    “我们希望能够预测出特定大小和几何形状的颗粒,”刘说。“几何将控制应变,应变将控制局部化学。”

    在他们的实验中,研究人员通过在涂有氧化铟锡的玻璃基板上旋转铸造钙钛矿来制造薄膜。这个过程产生了光伏设备需要的导电透明表面,但也产生了应变。为了减轻应变,形成了微小的铁弹性区域。一种类型的领域是“谷物”,它看起来就像你在农田上看到的一样,不同的农作物之间相互倾斜。在谷物中,子域形成,类似于在一片农田中交替出现的两种植物类型。这些相邻但相对的行是分离化学物质的“双域”。

    科学家们先前用来宣称这种材料是铁电材料的技术是压电反应力显微镜(“piezo”意思是“压力”),原子力显微镜(AFM)的尖端测量由于其与电极化耦合而产生的机械位移——即机电位移。Ovchinnikova警告说:“但实际上你并没有测量材料的真实位移。”“你在测量悬臂的整个‘跳水板’的挠度。”因此,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新的测量技术,将悬臂动力学与因压阻反应引起的材料位移分离开来——干涉式位移传感器(IDS)是密码AFM的选择,由牛津仪器研究所首席执行官罗杰·普罗克斯(Roger Proksch)共同开发。他们发现这种材料的反应仅仅来自悬臂动力学,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压敏反应,证明这种材料不是铁电性的。

    “我们的工作表明,铁电极化的效应可以用化学偏析来解释,”刘说。

    这项研究的不同显微镜和光谱测量提供了实验数据来验证原子水平的模拟。这些模拟带来了可用于设计未来材料的预测性见解。

    Ovchinnikova说:“我们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CNMS拥有独特的环境,在这里我们可以在一个屋檐下进行表征、理论和合成。”“我们不只是利用质谱法,因为它能提供当地化学信息。我们也使用光谱学和模拟来观察分子的方向,这对理解这些材料很重要。ORNL的这种内聚性化学成像能力利用了我们的功能成像。

    与产业界的合作使ORNL能够为科学家提供独特的工具,包括那些解决了关于采光材料本质的争论的工具。例如,使用氦离子显微镜(he)去除和电离分子的仪器与二级离子质谱(SIMS)结合,根据分子的重量来识别分子。hims - sims仪器ZEISS ORION NanoFab由开发商ZEISS提供给ORNL进行beta测试,是世界上仅有的两种这样的仪器之一。同样,来自庇护研究中心的IDS仪器,是一种激光多普勒振动计,也被ORNL用于beta测试,并且是现存的唯一仪器。

    “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的研究人员天生就很适合与工业界合作,因为他们拥有独特的专业技能,并且能够首次以他们想要的方式使用工具。”“ORNL拥有一个设备(CNMS),可以为许多科学用户提供仪器和专业知识,他们可以测试不同问题上的工具,并在测试期间提供强大的反馈,因为供应商开发和改进了这些工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新IDS计量AFM。”

    ——文章发布于2018年9月25日

相关报告
  • 《用激光改变材料性质》

    • 来源专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领域知识集成服务平台
    • 编译者:魏韧
    • 发布时间:2019-11-10
    • 研究人员使用先进光源(ALS)证明可以用激光重复改变材料中的耦合电子和磁性质。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激光束擦除和重写随机存取存储器和数据存储材料中的信息是可能的。 许多半导体器件使用电流控制和操作编码信息实现信息存储。然而,这种方法已经达到热稳定特征尺寸的物理极限,科学家们正在积极寻找下一代材料和工艺,来生产更小、更快、更强大的器件。可以按照理论规格进行逐层设计的材料为解决以上问题开辟了道路。多铁性是一种可以将材料设计成由外场控制的特殊性质,但很少有研究探索利用激光调谐这类材料中的电磁排列。 铁酸铋(BiFeO3)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室温多铁性材料。在薄膜中,铁酸铋表现出明显的自发极化(铁电性),与材料的反铁磁有序共存并与之强耦合。此外,当受到面内压缩应变时,铁酸铋经历了从四方相(T-BFO)到菱形相(R-BFO)的晶体对称性转变。这种位移导致功能性质的调制,包括导电性、压电性和折射率。在特定的条件下,铁酸铋的“混合相”样品可能处于四方相(T-BFO)和菱形相(R-BFO)相之间的转变边缘。 在用压电响应力显微镜(PFM)获得的混合相铁酸铋的图像中,这些相呈现为暗区[菱形相(R-BFO)]和亮区[四方相(T-BFO)]。用532纳米绿光激光照射样品后,压电响应力显微镜(PFM)图像显示了清晰的相位重分布。拉曼光谱证实了激光局部加热是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并且用相场仿真准确地模拟了结果。 为了探测激光照射下铁酸铋的铁电和反铁磁有序的相互关系,研究人员在先进光源(ALS)束线11.0.1上使用光发射电子显微镜(PEEM)开展研究。高亮度、软X射线束线可以在铁L边的线偏振光和圆偏振光之间直接切换,使研究人员能够利用线和圆二向色性绘制特定区域的铁电和反铁磁顺序。测量结果表明,激光调谐铁酸铋的畴结构可以同时控制相关的铁电性、反铁磁性和剩余磁化强度。 只要移动激光光斑,畴结构就可以重复擦除和重写。移动光斑照射后的压电响应力显微镜(PFM)图像显示了从纯四方相(T-BFO)到混合相再到纯四方相(T-BFO)的演变过程。该研究证明了在室温条件下通过激光对多铁性材料的非挥发性、确定性和局域控制。这种控制同时影响功能性质,如铁电性和反铁磁性,并可以以热辅助磁记录。它不仅是在复杂材料中裁剪铁磁有序的有效方法,还有助于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和数据存储设备等技术在微电子领域应用。
  • 《可用于光伏电池的“无铅” “高效”的钙钛矿材料》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6-12
    • 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的一个研究小组提出了一种钙钛矿材料——Cs2Au2I6,它可以作为高效无铅薄膜光伏器件的潜在活性材料。这种材料有望为克服以往已知的钙钛矿存在的稳定性和毒性问题奠定基础。 钙钛矿型光伏电池作为下一代高效光伏电池的强有力的候选者,其最大光转换效率为22%,可与高性能的晶体硅光伏电池相媲美。另外,钙钛矿基电池可以在低温下制造,从而大大降低了成本。 然而,常规的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稳定性低,最终降低了材料的性能,并使其不适合继续在电池中使用。而且,材料中的铅含量也破坏了它们对环境的友好性。 鉴于此,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化学系的Hyungjun Kim教授和电气工程学院的Min Seok Jang教授领导的一个联合小组分析了一种先前发现的钙钛矿材料——Cs2Au2I6,该材料仅由无机物组成,同时他们还研究了其在薄膜光伏器件中的适用性。理论研究表明,与传统的钙钛矿材料相比,这种新型钙钛矿材料不仅效率高,而且稳定性好、对环境友好。为进行这一分析,该团队开发了多尺度多物理场仿真框架。进行了原子尺度第一原理量子计算,研究了该材料的光学性质,并且进行了器件级的电磁模拟以表明该材料确实可以在器件级别上用作有发展前景的光伏物质。 从这一点出发,研究小组计划从两个方向扩展其研究范围:一是将钙钛矿材料应用于实际光伏电池的实证研究,二是理论分析,以寻找出适合光伏电池的最佳且高度稳定的材料。该科研团队表示:“钙钛矿材料非常高效,但是为了完全取代传统的太阳能电池,它们的稳定性和毒性问题必须首先得到解决。”他们补充说,“这项研究有望加速该领域的相关研究,以追求高效,环保的钙钛矿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