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欧盟展现全球气候治理雄心_中国环境新闻网》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 lhy
  • 发布时间:2019-12-13
  • 受极端天气影响,意大利威尼斯今年遭遇严重洪灾。多个景点被破坏,不少馆藏文物“泡水”。图为人们走在简易搭建的步行桥上。 (新华社发)  应对气候变化迫在眉睫  “今年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之年”——这是各界对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第二十五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以下简称COP25)”的共识。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从2020年开始《巴黎气候协议》进入全面落实阶段,COP25是各方提交其《国别自主贡献承诺》的最后机会,“所以今年务必就各方增加贡献度达成最终协议,为明年9月份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的第二十六届大会做准备”。  除了强调各方承诺的紧迫性,COP25还显现出了不少新亮点。大会首次将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两大议题紧密连接,确认将保护生物多样性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核心议题之一,决定探索“通过生态系统手段拯救地球”的新路径;各方致力于建设统一标准的“全球报告机制”以监测环境政策落实情况;各方承诺将联合国绿色气候基金扩容至74亿美元,企业界在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目标上展现了更为积极的姿态,如亚马逊公司承诺在2040年前实现目标,全球有87家公司相关总投资有望达到2.3万亿美元。  欲掌握气候治理领导权  在参会各方中,欧盟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力求掌握领导权的意图和举措愈加清晰。针对美国“退群”的恶劣影响,欧洲议会在大会前宣布“欧洲成为全球首个进入气候紧急状态的大洲”,为在立法层面防止个别成员国仿效美国单方面“退群”奠定了基础。  欧盟委员会新任主席冯德莱恩再次强调欧洲在2050年前建成首个“碳中和”大洲的雄心,并拟在本次大会结束前推动欧洲理事会以决议形式凝聚“欧洲统一意志”,在明年3月份前形成《欧洲绿色协议》的最终版本。德国环境部长舒尔茨和外交部长马斯则明确表示,欧盟必须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领导者。一方面,要通过提高欧盟承诺水平来敦促各方设定更高贡献目标;另一方面,要通过COP25协调各方弥合《巴黎气候协议》中尚存的分歧。  这当中,作为全球最大多边融资机构、全球最大绿色债券发行方,欧洲投资银行(EIB)提出了建成全球首家气候银行、十年内新增1万亿欧元绿色投资、2021年开始全面停止石化类能源项目的贷款和投资等一系列雄心勃勃的计划。  EIB在COP25召开前夕专门发布报告警告各成员国:欧盟要推行领导全球气候治理的综合战略,加大绿色投资是核心,但在这方面却落后于中国和美国。  该报告显示,2018年欧盟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投资额为1580亿美元,占其生产总值的1.2%,不仅低于美国的1.3%,更远低于中国的3.3%,落后中美最多的是在低碳交通和应对气候变化研发两大领域,每年投资缺口至少为2000亿欧元。为此,EIB建议欧盟成员国尤其是财政状况较好的国家,对能源和基础设施的绿色投资要尽快提升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以上。  作为欧盟货币政策制定者的欧洲央行也不甘落后。为回应舆论要求,欧洲央行增持绿色债券以支持《巴黎气候协议》的呼声,新任行长拉加德表示,欧洲央行时隔16年后将重新作出战略评估,首先要维持价格稳定,其次是应对气候变化产生的金融风险,气变因素将成为欧洲央行制定宏观经济模型和风险评估的重要指标。  此外,欧洲央行将调整其资产结构,总额高达2.6万亿欧元的资产池将逐步增持绿色金融产品、减持“导致大气变暖的资产”,希望欧洲其他金融机构跟进。  在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总裁期间猛烈批评成员国补贴石化能源的拉加德认为,各国央行和金融监管者通过货币政策应对气候变化仍处于起始阶段,“但这应成为优先事项,并且要行动起来!”  承诺落实仍有不少困难  欧盟虽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展现出更大雄心,但上述承诺的落实仍有不少挑战。  首先,内部分歧掣肘政策落实。虽然环保主义者充分肯定欧洲央行资产“去碳化”的主张,但针对拉加德运用货币政策撬动绿色投资、希望欧洲议会立法确定“绿色资产”分类的提议,欧洲央行最大出资方德国央行行长魏德曼则直接“怼了回去”。一向质疑欧洲央行重启“量化宽松”的魏德曼称,应对气候变化是各国政府的职责,欧洲央行不应越俎代庖,货币政策的核心是维持价格稳定,若再被用于实现气候目标,恐面临负担过重的风险。欧洲央行董事会有成员认为,各国央行可以促进实现《巴黎气候协议》目标,但不应站在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一线,货币政策更不应成为在石化能源汽车等行业内改变消费者偏好的工具,否则将违反欧洲央行的“市场中性”和“行业中立”的原则。  其次,民意基础有所分化和削弱。EIB气候民调显示,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性和连续性上,有59%的欧洲人认为可通过政策干预逆转气候变化态势,虽略高于美国的54%,但远低于中国的80%;仅有七成左右欧洲年轻人认为他们的日常活动可帮助实现《巴黎气候协议》目标,“说得多、做得少”恐成尴尬现实。EIB负责气候行动事务的副行长纳瓦罗认为,这份民调凸显了欧洲人在“气候变化和日常生活互为影响”问题上较中国人仍有不小差距,超过四成的欧洲人仍乐观地认为气候变化无须干预。  “COP25归结下来就一句话——行动起来!”刚获得EIB大笔融资的伊维尔德罗拉公司总裁加蓝在COP25现场信心满满地如此宣示。作为“欧洲气候雄心”的一个缩影,这家全球最大风电生产商早在20年前就开始在拉美布局。“尽管有诸多困难,但我们看好‘零碳经济’的前景,已累计投入了1000多亿欧元。”加蓝称

相关报告
  • 《 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李扬
    • 发布时间:2023-10-10
    •        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大幅上升,过去十年(2011-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在最热的20个年份中,有19个发生在2000年以来。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中心的数据显示,2022 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夏天和第二温暖的一年。大多数证据表明,这是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GHG)增加。今天全球平均气温比0世纪末高95.1至20.19°C。科学家认为,与工业化前的水平相比,上升2°C是一个阈值,对气候和环境具有危险和灾难性的后果。这就是为什么国际社会一致认为全球变暖需要保持在远低于2°C的上升温度。     为什么欧盟气候行动很重要?气候变化已经以各种形式影响着欧洲,这取决于地区。它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森林火灾、作物产量下降和气温升高。它还会影响人们的健康
  • 《欧盟领导人称中国是应对气候变化和新冠疫情等全球性挑战的重要伙伴》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APC
    • 发布时间:2020-10-21
    • 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在10月6日在布鲁塞尔表示,中国是应对气候变化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全球性挑战的重要伙伴,欧盟对中国承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表示欢迎。当天,米歇尔是在向欧洲议员们介绍近日召开的欧盟特别峰会相关成果的时候作出上述表述的。   米歇尔说,欧盟现在有一个明确的对华战略,欧盟希望与中国继续保持合作。欧盟方面期待双边投资协议的谈判能在今年年底前成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