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食源性寄生虫名单公布》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 mj
  • 发布时间:2018-10-15
  • 2014年7月1日,在罗马发布了一个“十大”清单,确定了全球最关注的食源性寄生虫,并正在制定新的指南来控制它们。

    寄生虫每年影响数百万人的健康,可感染肌肉组织和器官,引起癫痫、过敏性休克、阿米巴痢疾等问题。有些寄生虫甚至可以在我们的身体里生存数十年。尽管存在巨大的社会成本和全球影响,但我们缺乏关于这些寄生虫来自何处,它们如何生活在人体中以及最重要的,它们如何使我们生病的相关信息。

    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第一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的重点是确定全球影响最大的十种食源性寄生虫。今天粮农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中所载的排名,是基于多标准的食源性寄生虫风险管理排名,同时也是基于寄生虫对人类健康和其他因素的负担的排名,此名单中包括它们可以在哪里找到的相关信息。

    前十名分别为:1. 猪带绦虫(猪绦虫):猪肉中;2. 细粒棘球绦虫(包虫或狗绦虫):在新鲜农产品中;3. 多房棘球绦虫(一种绦虫):在新鲜农产品中;4. 弓形虫(原生动物):来自小型反刍动物、猪肉、牛肉、野味肉(红肉和器官)的肉类;5. 隐孢子虫属(原生动物):在新鲜蔬菜、果汁、牛奶中;6. 溶组织内阿米巴(原生动物):在新鲜农产品中;7. 旋毛虫(猪肉蠕虫):猪肉;8. 后睾吸虫(扁虫科):出现于淡水鱼中;9. 蛔虫属 (小肠蛔虫):新鲜农产品;10. 克氏锥虫(原生动物):在果汁中。

    该清单和相关支持报告是根据全球食品标准机构食品法典委员会(食品法典委员会)的要求制定,供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审查食品中寄生虫及其公共卫生和贸易影响的现状。

    粮农组织的食品安全和质量部门以及世界卫生组织通过联合组织在全球呼吁,可提供有关该问题的相关信息。

    二十二个国家和一个区域机构作出回应,随后由21位专家对食源性寄生虫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和分析。通过这项工作,开发了93种寄生虫的初始清单。然后根据以下标准将该清单缩小到24种最具破坏性的寄生虫:1)全球疾病的数量,2)全球分布3)急性发病率4)慢性病发病率5)经济影响。

    食品卫生法典委员会正在制定控制这些寄生虫的新指南。粮农组织和世卫组织通过提供科学和技术信息来支持这一进程。其目的是为全球食品贸易制定新标准,帮助各国控制这些寄生虫在食物链中的存在。

    粮农组织食品安全和质量负责人Renata Clarke表示:“显然,前十名名单的出现是展现一个更普遍的全球视角,并不一定反映每个国家,针对国家具体情况,可能有更准确信息的国家级寄生虫排名。但考虑到它们引起的问题,这些寄生虫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希望通过发布十大排名,我们可以提高政策制定者、媒体和公众对这一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的认识”。

    粮农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列出了一些降低寄生虫感染风险的方法。对于农民来说,它建议有机肥的使用,特别是对农产品的使用应得到密切监测,以确保其堆肥正确并消除所有排泄物。还必须密切监测水质。对于消费者来说,它建议所有的肉都要煮熟,只应用清水洗净肉类制品和蔬菜。

相关报告
  • 《吓死人!盘点最易藏着寄生虫的4大食物》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lwlin
    • 发布时间:2014-09-22
    • 眼下正是大吃龙虾、螺类、贝类、生鱼片的季节。一到晚上,香辣小龙虾等水产海鲜菜肴就成了饭店、夜宵排档招揽生意招牌。当你正在享受美食的同时,食物中暗藏寄生虫可能已钻进体内。小编这里就先给大家总结四类易带有寄生虫且对人体有巨大危害的食物。
  • 《重磅!Science公布2021年十大科学突破》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1-12-24
    • 北京时间12月17日,《科学》网站公布了2021年度十大科学突破评选结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年科学界都有哪些重大成果。其中人工智能预测蛋白质结构进展获得2021年十大科学突破进展之首! 1、人工智能预测蛋白质结构 今年7月,世界知名人工智能团队深度思维宣布,已经利用AI智能软件程序——阿尔法折叠预测了人类表达的几乎所有蛋白质的结构,以及其他20种生物几乎完整的蛋白质组。AI预测蛋白质结构将实现广泛应用,提供对基础生物学的见解并揭示潜在的药物靶点。 8月,中国研究人员使用阿尔法折叠2绘制了近200种与DNA结合的蛋白质结构图。11月,德国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利用阿尔法折叠2和冷冻电镜绘制了核孔复合物的结构图。现在,科学家正使用阿尔法折叠2来模拟奥密克戎变体刺突蛋白突变的影响。通过在蛋白质中插入更大的氨基酸,突变改变了它的形状——也许足以阻止抗体与其结合并中和病毒。 人工智能预测了两种蛋白质如何形成参与酵母DNA修复的复合体。 2、解锁古老泥土DNA宝库 最近,科学家们从洞穴地面的土壤中解锁了一个更大的古代DNA宝库。研究人员使用这种“泥土DNA”来重建世界各地穴居人的身份。 在西班牙的Estatuas洞穴,核DNA揭示了8万至11.3万年前生活在那里的人类的遗传特征和性别,并表明尼安德特人的一个谱系在10万年前结束的冰川期之后取代了其他几个谱系。在美国佐治亚州Satsurblia洞穴有2.5万年历史的土壤中,科学家们发现了来自以前未知的尼安德特人系的女性人类基因组,以及野牛和现已灭绝的狼的遗传痕迹。通过将墨西哥奇基维特洞穴中1.2万年前的黑熊DNA与现代熊DNA进行比较,科学家们发现,在最后一个冰河时代之后,洞中黑熊的后代向北迁徙至阿拉斯加。 3、实现历史性核聚变突破 8月,美国国家点火装置 (NIF) 产生了一种聚变反应,这种反应产生的能量比点燃它所需的激光能量更多。NIF使用来自世界上最高能量激光的脉冲来压缩胡椒粒大小的氢同位素氘和氚胶囊。这种方法每次发射产生170千焦的聚变能量——远低于1.9兆焦的激光输入。但在8月8日记录显示,该能量飙升至1.35兆焦耳。研究人员认为这是燃烧等离子体的结果,这意味着聚变反应产生了足够的热量,可以像火焰一样通过压缩燃料传播。 为了产生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的聚变反应,192束激光束会聚在一个微小的燃料芯块周围。 4、抗新冠强效药出现 数据显示,美国默克公司的抗病毒药物莫奈拉韦可将未接种疫苗的高危人群的住院或死亡风险降低30%;而辉瑞公司的抗病毒药物PF-07321332,如果在出现症状的3天内开始服用,则可使住院率降低89%。科学家们强调,抗病毒药物不能取代疫苗接种,但它们仍然至关重要。如果新的奥密克戎变体导致突破性感染激增,它们的重要性将更加突出。 美国默克制药公司的莫奈拉韦将未接种新冠疫苗的高危人群因病住院或死亡的风险降低了30%。 5、“摇头丸”可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 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发现,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摇头丸”的主要成分,显著减轻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的症状。76名受试者,部分接受了3次MDMA治疗,部分接受了安慰剂指导治疗课程。2个月后,67%的接受MDMA治疗的患者不再有PTSD症状,而安慰剂组则仅有32%。 研究人员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使用MDMA治疗。 6、单克隆抗体治疗传染性疾病 今年单克隆抗体 (mAb)开始在对抗新冠病毒和其他威胁生命的病原体,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HIV 和疟疾寄生虫等方面显现出效果。到今年年底,已有3种用于治疗新冠病毒的单克隆抗体获得FDA紧急使用授权。科学家还正在开发针对流感、寨卡病毒和巨细胞病毒的单克隆抗体。两个旨在预防所有婴儿呼吸道合体病毒(RSV)的候选药物被寄予厚望。单克隆抗体或将成为传染病武器库中的“标配”。 7、“洞察”号首次揭示火星内部结构 自“扎根”火星以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洞察”号火星探测器在其着陆点测量了大约733次地震。科学家基于其中35次地震的数据,揭示了火星的内部结构,估计了火星地核的大小、地幔的结构和地壳的厚度。这也是科学家第一次使用地震数据来探测地球以外行星的内部,这是了解火星形成和热演化的重要一步。 8、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出现“裂缝” 4月7日,美国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进行的缪子反常磁矩实验显示,缪子的行为与标准模型理论预测不相符。研究报告称,巨大的、不稳定的类电子粒子——缪子,比最初预测的更具磁性。此外,费米实验室里的质子加速器也可以大量制造缪子。研究人员现在正在仔细检查今年的计算结果,如果成立,并且理论和实验结果之间的差异持续存在,可能将标志着有50年历史的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预言失败,或打开物理学变革之门。 在美国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这个环内,缪子像指南针一样在磁场中旋转,精确度为十亿分之三十。 9、CRISPR基因编辑疗法对人类疗效 首次证明 基因编辑工具CRISPR于2020年首次显现出或可治愈镰状细胞病和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功能。今年,科学家们更进一步,直接在人体内部署CRISPR-Cas9。在小型研究中,该策略减少了一种有毒的肝脏蛋白质,并适度改善了遗传性失明患者的视力。6月26日,美国Intellia医药公司和再生元公司科学家在6名患有一种名为转甲状腺素淀粉样变性病的罕见疾病的患者身上测试了他们的治疗方法。结果显示,所有参与者的畸形蛋白质水平均下降,其中两名接受高剂量注射的人的蛋白质水平平均下降了87%。 10、体外胚胎培养为早期发育研究 通常,老鼠胚胎在母鼠体外生长的时间为3到4天。但在3月,一个团队报告了一个将这一期限延长到11天的方案。该研究进展有望为子宫外孕育人类铺平道路。此外,还有科学家设计了被称为“胚泡”的关键胚胎阶段的替代品。一个研究小组从人类胚胎干细胞中复制了胚泡,并诱导了多能干细胞(IPS)。另一项研究发现,转化为诱导性多能性细胞的皮肤细胞会产生囊胚状结构。这些人造胚泡并不是真正的胚胎,但其中一些可作为某些研究的替代方案以减少伦理争议。5月,国际干细胞学会宣布放宽人类胚胎培养“14天规则”,进一步提振了该领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