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洛南县100兆瓦光伏农场开工》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09-14
  • 9月11日,洛南县100兆瓦光伏农场、环亚源二期项目分别开工。

    商洛市发改委副主任王河、洛南县委书记璩泽涛、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贾异荣、县政协主席张岳峰等领导出席活动,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活动。

    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沛主持开工仪式,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关威介绍项目基本情况,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凌云讲话,企业负责人介绍了项目情况,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做了表态发言,县委书记璩泽涛宣布开工令。

    据了解,100兆瓦光伏农场项目占地2700亩,总投资8亿元,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无污染零排放特点,将光伏科技与现代农业、观光旅游等三产有机结合,在光伏太阳能发电装置下方通过种植中药材、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发展高效农业等业态,推动土地立体化综合利用,实现光伏发展、现代农业等多重效益。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可达0.75亿元,年纳税600万元。项目以流转土地、务工、参与经济作物种植等方式带动周边群众增收1500余万元,预计带动贫困户300户,户均增收3000元;环亚源二期项目占地120余亩,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总投资5亿元,主要建设年产10万吨电解铜生产线、两座富氧侧吹炉车间、危废收储库房等工程项目。主要产品以电解铜为主,为铜工艺品、金银制品、铜板、铜带、铜芯管材、铜线、铜合金等下游生产线提供原材料。

相关报告
  • 《英吉沙500兆瓦光伏治沙项目并网》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4-29
    • 4月24日,记者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获悉,由该公司投资开发建设的英吉沙500兆瓦光伏治沙项目日前成功并网。这是我国首个以“防沙治沙”模式获批的大型新能源发电项目,标志着我国在新能源开发与生态治理协同发展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该项目位于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占地面积约1.4万亩,总投资12.7亿元。项目采用投建营一体化模式,建设内容涵盖500兆瓦光伏电站、35千伏集电线路、50兆瓦/100兆瓦时储能系统、220千伏升压汇集站、220千伏送出线路以及国网站出线间隔扩建等。 项目建立了“因害设防、因地制宜、以水定绿、综合防护”的科学治沙体系,在光伏场区开展生态治理工程建设,并同步建设荒漠区“光伏+生态治理”示范区。项目通过分区试验、技术集成与科学监测,系统探索荒漠区光伏电站生态修复的最优路径,为当地提供可复制、能推广的“生态—能源—经济”协同发展模式。 英吉沙500兆瓦光伏治沙项目经理阎立宇说,这一项目的并网将产生显著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据测算,项目每年可提供约7.6亿千瓦时绿色电量,相当于年节约标准煤2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9万吨,有助于优化当地能源结构,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 《荒湖农场光伏电站二期项目和大姚大平地光伏项目顺利并网》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0-10
    • 近日,水电十二局承建的湖北省监利市中节能荒湖农场20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电站二期100兆瓦建设项目和大唐大姚大平地复合型光伏发电项目顺利并网。 荒湖农场光伏电站二期项目位于湖北省监利市荒湖管理区,于2021年12月30日开工建设,项目装机容量100兆瓦。该项目利用坑塘水面开发建设,采用水上发电、水下养殖的模式,是集低碳、节能、环保、水产养殖于一体的综合生态项目。电站并网后,预计每年可为电网提供109125兆瓦绿色电力,每年可节约标煤约35574吨,减排二氧化碳86207吨,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对优化地区能源结构、服务地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姚大平地复合型光伏发电项目(100兆瓦农光互补)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是山地与农田相结合的林光、农光互补项目,共划分为大平地北片区、永胜桥片区、刘家坡片区、大龙箐片区、白龙山片区5个片区。本工程光伏装机额定容量100兆瓦,采用540瓦和545瓦单晶硅双面光伏组件,共37个光伏子方阵,各方阵生产的电能通过逆变升压汇流到永胜桥220千伏升压站。 水电十二局作为中国电建集团最早进入新能源领域的子企业之一,先后承建新能源项目80余个,业务模式囊括投融建一体化模式、工程总承包、施工总承包等多种模式,业务范围覆盖光伏、风力、潮汐、核能、地热、光热、储能、制氢、微电网施工及投融资等新能源工程的开发和建设,积累了丰富的投资、建设、运营经验,为推动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了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