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耕地保护与盐碱地综合利用大会在京召开》

  • 来源专题:耕地保护与污染治理
  • 编译者: 王晓梅
  • 发布时间:2023-08-31
  • 2023年8月26日,由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中国化工环保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耕地保护与盐碱地综合利用大会在北京市全国农业展览馆召开,大会得到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指导。会议以“粮食安全与农田绿色发展”为主题,围绕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盐碱地资源普查与开发利用技术模式创新、育种科技进步与盐碱地特色农业发展等重大议题,开展耕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盐碱地综合利用政策解读和交流研讨。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指出,要着眼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需要,明确“以水定地科学开发、集约配套系统开发、适度有序分类开发、建管并举长效开发、多方参与合理开发”五大原则,重点在“拓、扩、提、促”四个方面做文章。原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尹成杰提出,加强耕地资源保护工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内容。一是树牢耕地安全底线思维,加大耕地守存扩增提质力度;二是牢固树立耕地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利用安全、环境安全、置换安全、防灾安全等六大安全底线思维;三是以耕地安全底线思维,从战略高度全方位全环节建立健全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制度性安排;四是以耕地底线思维,深入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加快盐碱地综合治理和边际土地合理利用。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会长张红宇表示,面对基本国情,要精打细算利用好每一块土地,做到惜土如金、地尽其用,要从保数量、提质量、加强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三个方面让有限的耕地发挥最大价值。中国化工环保协会理事长周献慧表示,面向未来,应该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为全球多样化的耕地保护和盐碱地综合利用复杂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加大盐碱地综合利用商业模式创新,吸引广大盐碱地治理上下游企业投资盐碱地、获益盐碱地,进而推动乡村振兴。

    专家认为,要进一步提高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加强耕地保护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久久为功努力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会议由中国化工环保协会土壤修复专业委员会、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耕地保护监测与质量提升专业委员会、中化环境控股有限公司、河北硅谷肥业有限公司承办。会上,主办方还发布了全国首个《全国盐碱地科学利用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并推出了盐碱地综合利用十大技术模式。

相关报告
  • 《FAO:《全球盐碱地现状报告》》

    • 编译者:张毅
    • 发布时间:2025-01-09
    • 12月,FAO发布报告显示,全球有超过13.81亿公顷土地受到盐碱化的影响,占全球土地总面积的10.7%,澳大利亚、阿根廷、哈萨克斯坦以及中国等地区最严重。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加剧土地盐碱化,致盐碱区作物产量大幅下降。国际盐渍土网络(INSAS)强调及时更新数据和水土监测、统一盐度测量、实施可持续管理实践并促进跨部门合作,采取改善排水、土壤改良和种植耐盐植物等缓解策略。这些综合策略旨在提高受影响地区的粮食产量和生态恢复力,同时保护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 《FAO:《全球盐碱地现状报告》》

    • 编译者:张毅
    • 发布时间:2025-01-08
    • 12月,FAO发布报告显示,全球有超过13.81亿公顷土地受到盐碱化的影响,占全球土地总面积的10.7%,澳大利亚、阿根廷、哈萨克斯坦以及中国等地区最严重。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加剧土地盐碱化,致盐碱区作物产量大幅下降。国际盐渍土网络(INSAS)强调及时更新数据和水土监测、统一盐度测量、实施可持续管理实践并促进跨部门合作,采取改善排水、土壤改良和种植耐盐植物等缓解策略。这些综合策略旨在提高受影响地区的粮食产量和生态恢复力,同时保护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