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A:今明两年全球天然气需求将创新高》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0-23
  • 近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天然气供应状况报告《2024年全球天然气安全评估》显示,2024年全球天然气需求将创历史新高。 报告称,由于亚洲市场的快速增长,2024年全球天然气需求预计同比增长2.5%以上,达到4200亿立方米的历史新高。亚太地区约占天然气需求增量的45%,欧洲工业天然气需求的恢复也推动了需求的增长。预计2025年天然气需求将增长2.3%,主要还是由于亚洲经济增长的拉动。 自2022年俄乌冲突引发天然气危机以来,全球液化天然气(LNG)液化能力已增加超过1500亿立方米。美国占2022年和2023年增量的75%,马来西亚、卡塔尔、墨西哥、刚果(布)、加蓬等也获批了新项目。其增长从2024年第一季度持续到第三季度,多数项目位于中东。其中卡塔尔获批项目数量特别多,其他国家包括阿联酋、阿曼、墨西哥、刚果(布)等,获批项目总产能超过450亿立方米。 报告还指出,自俄乌冲突以来,无论是供应国和需要国都倾向于更加重视确保天然气稳定供应。据称,2023年以来,供货合同以长期固定目的地的液化天然气合同居多。从2023年起,85%的合同量为10年及以上合同,固定目的地合同占比超过70%。年采购量超过40亿立方米的大额合同量占2023年合同量的57%,为2017年以来的最高比例。
  • 原文来源:https://www.china5e.com/news/news-1179017-1.html
相关报告
  • 《IEA:今明两年全球燃油供应继续紧张》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4-04
    • 据路透社报道,国际能源署(IEA)预计,由于炼油厂升级以及中质和重质原油产量下降,在2020年设定船用燃料硫含量上限之前,燃油供应预计将继续吃紧。根据国际海事组织(IMO)的新规定,到2020年1月,船用燃料的硫含量最高占比将从目前的3.5%降至0.5%。 IEA表示,自去年11月以来,由于欧佩克和俄罗斯等非欧佩克减产,全球中质和重质原油的日产量下降140万桶/日,使残余燃料油市场日减50万桶。去年第四季度全球对残余燃料油需求为674万桶/日,同比下降了2.2%。 IEA指出,全球原油供应的减少正在缩小复杂炼油厂相对于较简单炼油厂的利润率溢价,进而导致复杂炼油厂的优势消失,过去5个月不断加强的燃料油裂解使得升级变得不那么可行。
  • 《今明两年液化天然气市场将进入洗牌阶段》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10-24
    • 今年液化天然气(LNG)货源流向延续去年,由传统的西气东输、北气南下变为现在的本地消耗、资源倒流。有业内人士表示,面对进口LNG增多、管道互联互通、管道气灵活性增强等因素,今明两年LNG市场将进入洗牌阶段。   记者了解到,传统货源流向是因为西北作为LNG主产区,华北、华东、华南作为LNG的主要消费区域,LNG作为管道运输的补充方式,西气东输、北气南下都顺理成章。   "本地消耗一方面是沿海地区进口LNG增加,为原主消费区域增加供应。"中宇资讯分析师孙阳表示,由于接收站投入运营的增多,沿海地区进口LNG增加补充国产市场。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发达成为主要消费区域,依托于海运的LNG进入中国市场直接在沿海地区消化。"另一方面,西北本地消化能力增强,为原主生产区提高需求。"孙阳表示,由于上游限气等原因,自5月到9月西北LNG工厂一直限量生产,而LNG运输多集中在煤炭的运输方面。随着2017、2018年LNG加气站的继续铺设,西北本地加气站逐步增多,本地的消化能力增强,这在今年各节假日体现得比较明显,假期高速限行时工厂市场成交依旧活跃。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今年预计超过40%,管道建设尚需时日,进口LNG就成为为我国保供的主要助力。"随着LNG接收站窗口期开始以商品的形势拍卖,接收站利用率将逐年增高,在进口LNG经济优势明显的时候一度向内陆销售,对传统模式来讲是种资源倒流,且挤占国产LNG市场份额。"孙阳表示。   据孙阳介绍,去年冬季北方天然气严重紧俏,通过LNG槽批形势由南向北保障用气稳定。今年在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进一步完成管道互联互通的情况下,计划由南向北输气3000万方/日。即使互联互通建设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今年LNG槽批由南向北还是可以继续保障供应的。   孙阳表示,今年LNG市场瞬息万变,国产原料气调价周期变动使LNG成本波动较大,接收站调价周期变短,LNG竞争压力较大,下游采购多元化。区域化销售受下游需求影响尤为明显,但LNG经济优势丧失,LNG发展受到掣肘。   "LNG的商品意义减弱,在我国发展天然气之初,由于管道建设周期较长,LNG作为长距离运输的补充形式有其存在的意义。但随着管道网覆盖面逐步增大,LNG作为对天然气资源的二次加工,长距离运输就丧失了优势,市场逐步向管道气倾斜。"孙阳表示,2018、2019年面对进口LNG增多、管道互联互通、管道气灵活性增强等因素,LNG下游发展难有转变,这两年将成为市场的洗牌阶段,对于盈利不佳的贸易商来说或存在退市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