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的热电发电机将废热转化为电能。》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pengh
  • 发布时间:2018-02-02
  • 一项新的研究,隶属于UNIST,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它能够将汽车燃烧系统中的废气转化为有用的电能。

    这个突破已经由Jae唱教授领导的儿子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UNIST合作Beomjin Kwon教授和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威廉·p·王教授汉Gi崔教授UNIST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Kyung Kim Tae在韩国材料科学研究所和Bong-Seo金姆和霁Eun李韩电工学研究所博士。

    热电(TE)发电机由于其将剩余热能转化为电能的潜力而引起了相当大的兴趣。TE发电机(TEGs)的功率输出由热源传递的热量和TE材料的能量转换效率决定。然而,尽管最近在TE材料的效率,改善羊毛的几何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一个典型的平面布局的n型和p型TE材料,收益率较低的功率输出由于无效的热接触的羊毛和弯曲的热源如排气管在汽车燃烧系统。

    在研究中,研究小组开发出了一种基于挤压的三维打印方法,可以利用全无机的基于bi2te3的墨水,生产出完全适合热源的TE材料和发电机。在此基础上,以Sb2Te3 chalcogenidometallate离子为无机粘结剂,以bi2te3为基础,合成了全无机粘弹性油墨。这些墨水使不同几何图形的TE材料的制作显示出高的TE性能,如ZT值0.6 (n型)和0.9 (p型)材料。

    热和电能相互转换的现象可以称为热电效应。剩余的热能可以用TEGs转化成可用的电力。因为TEGs直接接触热源,如管道或平面,传统的热管并不十分有效。矩形的形状使其无法完全覆盖热源。

    在本研究中,研究小组还提出了一种圆柱形的TEG设计,用于管状热源,由3d打印的半环制成。然后,他们手工将3d打印的TE半环与氧化铝管上的铜电极结合在一起,使用Ag环氧树脂代替焊料,产生高接触电阻。

    根据研究小组的研究,他们的3D打印方法可以很容易地将TEGs集成到热源,比如管道或电子元件,可以被设计,并且可以应用于Peltier模块以提高冷却效率。研究小组指出,与传统的平面TE模块的合成、金属化、切割和模块组装相比,采用多步合成、金属化、切割和模块组装等方式制造高性能的热交换器结构,是该三维印刷工艺的另一个优势。

    ——文章发布于2018年1月15日

相关报告
  • 《灵活的发电机将运动转化为能量》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9-06-03
    • 从运动中获取能量的可穿戴设备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但莱斯大学创建的材料可能会使它们变得更加实用。 化学家詹姆斯·图尔的莱斯实验室已将激光诱导石墨烯(LIG)改造成小型,无金属的发电装置。就像在头发上摩擦气球一样,将LIG复合材料与其他表面接触会产生静电,可用于为设备供电。 为此,感谢摩擦电效应,材料通过接触来收集电荷。当它们放在一起然后被拉开时,表面电荷积聚,可以引导发电。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将折叠的LIG条带连接到一串发光二极管上,发现敲击条带产生的能量足以使它们闪烁。嵌入触发器内的较大LIG片段让佩戴者在每一步都能产生能量,因为石墨烯复合材料与皮肤反复接触会产生电流来为一个小电容器充电。 “这可能是一种通过在行走过程中使用脚跟撞击的多余能量或者在躯干上摆动手臂动作来为小型装置充电的方法,”Tour说。 该项目详见美国化学学会期刊ACS Nano。 LIG是石墨烯泡沫,当化学物质在聚合物或其他材料的表面上用激光加热时产生,仅留下二维碳的互连薄片。该实验室首先使用常见的聚酰亚胺制作LIG,但将该技术扩展到植物,食品,处理过的纸张和木材。 实验室将聚酰亚胺,软木和其他材料转变为LIG电极,看看它们产生的能量有多好,经得起磨损。他们从摩擦电系列两端的材料中获得了最好的结果,这些材料量化了它们通过接触电气化产生静电荷的能力。 在折叠配置中,来自摩擦负型聚酰亚胺的LIG喷涂有聚氨酯保护涂层,其也用作摩擦阳极材料。当电极结合在一起时,电子从聚氨酯转移到聚酰亚胺上。随后的接触和分离驱动可以通过外部电路存储的电荷,以重新平衡累积的静电荷。折叠LIG产生约1千伏,并在5,000次弯曲循环后保持稳定。 最佳配置,聚酰亚胺-LIG复合材料和铝电极,产生的电压高于3.5千伏,峰值功率超过8毫瓦。 “嵌入触发器内的纳米发电机能够在行走1公里后在电容器上存储0.22毫焦耳的电能,”赖斯博士后研究员迈克尔斯坦福说,该报的第一作者。 “这种能量储存率足以为可穿戴传感器和电子设备提供动力。” 该论文的共同作者是赖斯研究生Yieu Chyan和Zhe Wang以及本科生John Li和Winston Wang。 巡回赛是T.T.和W.F. 曾任化学系主任,也是赖斯的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和纳米工程教授。 ——文章发布于2019年5月31日
  • 《3D打印一体定制面向可穿戴电子设备的纳米摩擦发电机》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1-23
    •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游正伟教授 - 俞昊教授合作团队在纳米摩擦发电机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 3D 打印一体定制弹性可持续的面向可穿戴电子设备的纳米摩擦发电机》( A single integrated 3D-printing process customizes elastic and sustainable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s for wearable electronics )为题,作为封底发表于国际材料学著名期刊《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东华大学材料学院博士生陈硕,博士后黄涛系共同第一作者,游正伟教授为通讯作者。该工作电学性能测试与俞昊教授团队合作完成。同时得到了莫秀梅教授、吴琪琳教授、何创龙教授和朱波教授的大力支持。论文链接: http://dx.doi.org/10.1002/adfm.201805108 纳米摩擦发电机( TENG )是由佐治亚理工学院王中林院士于近年提出的将环境机械能高效转化为电能的技术。这种新兴的技术为利用生物机械能构建自驱动可穿戴电子设备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但是目前 TENG 的通常需要各部分分别制备然后组装,较难构筑不规则形状,限制了其应用。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游正伟教授团队基于新近发展的热固性材料 3D 打印新技术( Mater. Horiz., 2018, DOI: 10.1039/C8MH00937F ),构筑了具有三维立体多孔结构的纳米摩擦发电机( 3DP-TENG )。该 3DP-TENG 利用聚癸二酸甘油酯( PGS )为热固性弹性基材和一种摩擦材料,碳纳米管( CNTs )分散其中构成导电网络和另外一种摩擦材料。制备中以 PGS 预聚物、 CNTs 和盐粒为打印墨水。其中盐粒是关键,作为增强剂保证打印固化成型,同时作为致孔剂获得了多孔结构,每个微孔相当于一个纳米摩擦发电机。当被挤压时,微孔上下管壁接触, PGS 和 CNTs 之间由于对电子束缚能力的不一样,在接触时二者间发生电荷转移。由于 3DP-TENG 是弹性的,因此外力撤去时,微孔恢复原状,电荷被分离在上下管壁的 PGS 和 CNTs 中,从而在 CNT 与大地之间产生电势差,加上外导线就构成了电流。大量的微孔协同工作,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摩擦发电效能 由于是 3D 打印一体成型, 3DP-TENG 可以根据需要方便地定制。研究团队依人体工学打印了三维鞋垫,穿上步行时可以有效点亮 LED 灯和对电子表进行充电。而 3D 打印的 “ 指环 ” 状器件则可以根据输出的电信号,方便地监控手指的弯曲,感知弯曲的频率和角度。 该工作还有一个突出的亮点是该 3DP-TENG 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环境友好型的电子设备。基体材料聚合物 PGS 由生物基的癸二酸和甘油缩聚而得,利用增材制造构筑,原材料得到充分利用; PGS 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使用后可以完全降解为生物相容的癸二酸和甘油, CNTs 则可以方便地回收再利用,性能保持不变。 该项研究发展了一种新颖的策略,实现了纳米摩擦发电机的 3D 打印一体成型。可以根据需要打印各种形状,在可穿戴设备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工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