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发现碳纳米管材料制造电子产品新潜力》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12-20
  • 在过去的几年里,研究人员提出了几种可以最终替代硅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器件的材料。一些可能性的选择都是基于碳纳米管(CNT)的电子产品,可以利用多种不同的技术来制造碳纳米管。

    专家预计到2020年底,硅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的使用将开始迅速下降,但还没有确定一类可以有效维持硅的计算能力的替代材料。

    北京大学和湘潭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进行了一项研究,主要研究碳纳米管材料在制造电子产品中的潜力。

    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电子》上,研究人员讨论了随着时间的流逝,纳米管基CMOS场效应晶体管的发展,同时重点介绍了电子制造商当前可主要采用的一些CNT材料。

    彭连茂表示:“ CNT是一种理想的电子材料,可提供其他半导体根本无法利用的解决方案,尤其是缩小到10 nm以下时。在这项工作中,我们证明了基于CNT的电子产品有可能大大超越硅技术(通过实验证明是其十倍的优势),并且可以使用碳纳米管来构建大规模集成电路(IC)。”

    CNT的相关物理参数,例如其结构和电子性质,在电子领域中是众所周知的。为了有效地探索CNT材料的潜在局限性。彭连茂和同事着重研究这些特定参数,分析了各个CNT的性能和质量。

    结果表明,在低于10 nm的技术节点上,CNT晶体管的速度可以比硅晶体管快3倍,能源效率高4倍。

    “我们证明,即使使用非常有限的大学制造设施,也可以制造出许多性能优于硅晶体管的晶体管,这表明芯片行业可以在目前的速度下前进数十年。”

    这项研究结果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表明CNT晶体管是当前硅CMOS器件的可行且理想的替代方案。在分析中,研究人员还强调了迄今为止已开发的中规模集成电路的一些优缺点,以及当前阻碍其大规模实施的挑战。

    开发具有新型3-D芯片结构的集成电路(IC)可以进一步提高CNT材料的性能,使其强度提高数百倍。他们的分析和其他研究小组收集的先前研究结果最终表明,CNT技术有可能在后摩尔时代提供更强大,更节能的芯片技术。

    目前我国可以在单个CNT上制造很少的超强大晶体管,但不能制造非常复杂的IC。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使用CNT薄膜在三个维度上构建具有超过10k晶体管的CNT基IC,但性能却非常有限。

    未来需要结合两个研究方向,以构建高性能的大型使用CNT膜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其性能超过了硅芯片技术。

相关报告
  • 《科学家用蛋白质纳米线制作出新的“绿色”电子材料》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0-24
    • 微生物学家研究领导者Derek Lovley和聚合物科学家Todd Emrick表示,马萨诸塞大学安姆斯特分校的一个跨学科科学团队已经开发出一类新的电子材料,该材料可能会产生更加“绿色”的生物医学和环境传感方式,使其具有可持续性的未来。 他们说,根据他们的最新新工作表明,有可能将蛋白质纳米线与聚合物材料相结合,从而生产出一种柔韧的电子复合材料,该材料保留了蛋白质纳米线的导电性和独特的传感能力。该工作发表在《Small》杂志中(文章题目为:“Conductive Composite Materials Fabricated from Microbially Produced Protein Nanowires”)。 Lovley说,蛋白质纳米线比硅纳米线和碳纳米管具有许多方面的优势,包括它们的生物相容性、稳定性以及具有检测化学物质(各种生物医学或环境中存在的物质)的潜力。然而,这些传感器在应用中需要将蛋白质纳米线安装到适于可穿戴传感装置或其他类型电子装置的柔性基质中。 正如Lovley解释道:“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在研究蛋白质纳米线的生物学功能,但直到现在我们才能看到它们在电子器件的实际制造中的应用前景。”博士后研究员孙云璐(现就学于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发现了将蛋白质纳米线与非导电聚合物混合以产生导电复合材料的适当条件。他的实验结果证明,虽然电线是由蛋白质制成的,但它们非常耐用并且易于加工成新材料。 Lovley补充道:“蛋白质纳米线的另一个优点是真正的“绿色”和可持续,我们可以通过用可再生原料喂养的微生物来大规模生产蛋白质纳米线。传统纳米线材料的制造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和也需要添加有害的化学物质。相比之下,蛋白质纳米线比硅线更薄,并且比硅在水中稳定,这对于在生物医学应用中非常重要,例如,可以用来检测汗液中的代谢物。” Emrick说:“这些电子蛋白纳米线与聚合物纤维具有惊人的相似性,我们正试图弄清楚如何最有效地将两者结合起来。” 在他们的验证性研究中,蛋白质纳米线在引入聚合物聚乙烯醇时形成导电网络。该材料可以用极端的条件处理,例如加热或极端的pH值(高酸度),这些条件可能会破坏蛋白质基复合材料,但该材料仍然能够很好地工作。 这些嵌入聚合物中的蛋白质纳米线的电导率随着pH变化而显着变化,Lovley解释道:“这是一些重要的生物医学参数用来诊断一些重大的医疗条件,我们还可以用我们想要的方式对蛋白质纳米线的结构进行修饰,以便广泛检测其他生物医学分子。” 导电蛋白纳米线是30多年前Lovley在波托马克河泥中发现的微生物Geobacter的天然产物。 Geobacter使用蛋白质纳米线与其他微生物或矿物质建立电连接。他指出:“在我们的团队中像Todd Emrick和Thomas Russell这样的材料科学专家应该将蛋白质纳米线带入材料领域,而不仅仅让该材料永远停留在泥浆中。” Lovley说:“在这项由UMass Amherst校园基金支持的探索性研究工作中,微生物学团队的后续工作包括扩大纳米线和聚合物基质的生产。” 他指出:“材料科学家需要比我们需要纳米线数量更多的纳米线,我们正在为我们的生物学研究中需要很少纳米线数量时,他们则需要满桶,因此我们现在专注于纳米线产量和定制的纳米线,以便他们对其他分子的反应做出研究成果。”研究人员还申请了一项关于用蛋白质纳米线制成的导电聚合物的专利。”
  • 《科学家合成新碳纳米管的选择性为90%》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9-12-30
    • 这项研究是由韩国基础科学研究所(IBS)多维碳材料中心的冯鼎及其合作者进行的。 碳纳米管是由碳元素构成的轻而坚固的纳米材料。这种碳具有极高的导热性和出色的载流能力,这使得碳纳米管适合用于电子领域。 虽然碳纳米管被认为是未来最有吸引力的材料之一,但其可控合成仍然是研究者面临的一大挑战。碳纳米管的形状可与纸管相比较——就像将纸卷成圆柱体一样,碳纳米管可被看作是单独卷起的石墨层。 以类似的方式,可以通过在其短边、长边或不同角度的对角方向滚动一张纸来创建不同的管道。根据轧制方向,一层石墨可以产生不同的碳纳米管结构,其中一些是半导体,另一些是导电的。 因此,选择性生产某种特定类型的碳纳米管将对其未来的应用至关重要,比如构建节能的计算机芯片。 然而,碳纳米管不是通过轧制方法制造的,而是在纳米级上不断生长,同时在纳米柱的边缘一次一个原子地引入碳。 在过去的30年里,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来确定碳纳米管的生长,但这种认识仍然非常有限,而且为某些类型的碳纳米管的生长进行实际的实验设计也非常困难。 化学气相沉积(CVD)是发展起来的最具潜力的碳纳米管制造技术之一。这个过程包括将金属纳米颗粒与含碳气体结合,在高温炉中形成碳纳米管。 这些金属纳米颗粒在碳纳米管的尖端起着催化剂的主要作用——纳米颗粒将碳源从含碳气体中分离出来,并帮助将这些碳原子绑定到碳纳米管的壁上,使碳纳米管变得越来越长。当催化剂颗粒被无定形碳或石墨覆盖时,碳纳米管立即停止生长。 碳原子被嵌入到催化剂纳米颗粒和不断增长的碳纳米管之间的界面上,在边缘的活性位点上,可以包含新的原子。较早的碳纳米管生长速率模型表明,碳纳米管生长速率与CNT-催化剂界面上活性位点的密度或特定的碳纳米管结构成正比。 在这项分析中,科学家们跟踪了以钴纳米颗粒为催化剂、一氧化碳(CO)为碳原料的氧化镁(MgO)载体上碳纳米管在700℃时的稳定生长。通过对16个碳纳米管的直接实验测量,证实了早期理论的扩展。 令人惊讶的是,碳纳米管的生长速度只取决于催化剂颗粒的大小。这意味着我们之前对碳纳米管生长的认识还不全面。 何茂帅,研究第一作者,基础科学研究所 特别是沉积在催化剂颗粒表面的碳原子可以通过蚀刻剂去除,如CO2、O2、H2O或H2,或者集成在CNT的活性侧。 为了描述最新的实验观察,研究人员包括了碳纳米管生长时碳的插入和移除的影响,并发现生长速率依赖于催化剂的管径和表面积比。 与之前的模型相比,我们增加了三个因素:前驱体沉积速率、蚀刻剂去除碳的速率和碳纳米管壁插入碳的速率。当原料离解不能通过碳蚀刻来平衡时,碳纳米管的生长速率不再依赖于碳纳米管的结构。另一方面,如果蚀刻占主导地位,先前的理论仍然有效。 冯鼎,基础科学研究所多维碳材料中心组长 有趣的是,CNT生长的最新概念产生了一种新的机制,可以选择性地生长一种特定类型的CNTs,即(2n, n) CNTs,其特征是在CNT-催化剂界面上存在最多的活性位点。这种结构的碳纳米管将涉及到滚动石墨片对角约19°。 如果不进行碳蚀刻,碳纳米管生长缓慢,催化剂表面的碳原子会积累。这可能导致石墨或非晶碳的形成,这是碳纳米管生长终止的既定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碳纳米管能够在其壁上添加碳原子,也就是活性位点最多的碳纳米管才能存活。 作者之一、北京大学教授张晋 根据最新的理论解释,科学家们成功地设计了实验,产生了选择性高达90%的(2n, n) CNTs:这种碳纳米管的最大选择性生长是在高浓度的原料中完成的,不使用任何蚀刻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