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与西门子达成战略合作,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3-06
  • 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与中国汽车制造企业、新能源汽车引领者比亚迪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完整的西门子解决方案助力比亚迪构建数字化企业战略,借用数字双胞胎技术为其产品开发及生产运营决策等方面提供详尽洞察。将贯穿产品生命周期(PLM)的数字线程与数字双胞胎相连接,可以为比亚迪提供更快的开发速度及优化的制造能力,同时令其能够在产品和工厂运营中获得更好的洞察力和灵活性,进而提升未来的业务表现。

    “西门子是帮助我们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合作伙伴,”比亚迪欧洲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何一鹏表示,“通过全面审视各业务领域,我们认为数字化建设将是铸就未来成功的关键推动力。”

    比亚迪计划在整个业务范围内实施数字化解决方案,利用数字双胞胎实现数字化产品、数字化生产与数字化运营的无缝衔接。基于此项计划,比亚迪将部署西门子Xcelerator解决方案组合,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NX?、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平台Teamcenter?以及仿真测试软件Simcenter?。此外,这一合作伙伴关系还将进一步深化,帮助比亚迪打通企业数据流,推动实现其企业数字化及“工业4.0”的企业战略目标。

    “比亚迪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用技术创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能源的获取、存储,再到应用,全方位构建零排放的新能源解决方案。如今,自动驾驶、电动化、网联化及共享移动出行正在促发交通运输行业的变革,想要屹立潮头必须借助下一代设计和开发工具的力量。”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梁乃明表示,“作为比亚迪的战略合作伙伴,西门子将致力于提供更好支持及优质服务,携手推进中国汽车行业的创新进程。”

    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致力于推动数字化企业转型,实现满足未来需求的工程、制造和电子设计。西门子Xcelerator解决方案组合可帮助各类规模的企业创建并充分利用数字化双胞胎,为机构带来全新的洞察、机遇和自动化水平,促进创新。

相关报告
  • 《工业4.0时代的企业战略与数字化转型》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前沿技术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19-05-22
    • 当前,以“德国工业4.0 ”为代表的工业发展战略在全球范围内影响深远,包括中国、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也纷纷提出了类似的战略,以应对次时代愈加激烈的经济竞争。与此同时,很多企业也在进行数字化转型,以更好地满足工业4.0时代的形势需求。那么,到底什么是工业4.0?工业4.0的基本架构及战略模式是怎样的?企业如何进行工业4.0的数字化转型?对此,香港大学SPAC E中国商业学院客席讲师、前德国西门子高管吕俊德教授,分享了关于工业4.0时代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精彩内容。 工业4.0的本质是工业再造所谓工业4.0,其实是智慧化工业的实践,它指的是通过物联网(CPS)来构建i-MES系统,再衍生出智能工厂 及智能化工业体系。目前,包括美国、中国、欧洲在内的世界经济三大区块,都在重视工业,重视工业的再造,布建次世代的工业技术与市场。无论是德国的“工业4.0”战略、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 ”战略,还是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都是“工业再造”这一趋势的具体体现。而要实现工业再造,就必须要有工业技术的创新、工业体系的再造以及数字化科技的应用。有“工业实力”,就有经济实力。工业4.0战略,就是在这一共识的前提下诞生的。 作为工业4.0的发源地,德国工业的4.0战略十分完整也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其格局可以总结为“工业大国、幸福工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以欧盟为腹地,有系统地布建其工业体系;更企图以工业4.0 进行工业建军,整备出工业的智能生产能力及立体作战能力;区域生产的工业模式使工业活动结合城市的发展,使企业及从业员工不会成为游牧民族;绿色生产使工业活动的负产品不损及下一代的福利。 工业4.0的基本架构及战略模式工业4.0的基本架构可以概括为“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运算”。通俗地讲,就是首先通过传感器 、RFID、NFC等技术形式将物理讯号转换为数字讯号,这一过程即为“全面感知”,随后通过工业计算机 、工业网络通信、系统整合、信息安全技术等途径实现数字讯号的“可靠传递”,最后,借助工作流、智能技术、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进行“智能运算”。工业4.0的架构不仅可以应用于智慧工厂,还可应用于智慧农业、智慧能源、智慧物流等领域,具有很强的通用性。 基于这一基本架构,工业4.0 的战略模式主要有以下五种: 模式一:生产设备的智能化。在这一模式下,生产设备基于云计算,具有实时监控、数据搜集、数据分析能力,能主动提供信息,主动提供服务或者对使用者以“互动”的方式提供服务,成为使用者的工作伙伴。同时,这一过程需要具有不同层次的智能及服务深度的智能化软件支撑,而且这些软件是基于用户导向服务模式的设计,因为价值能获得更大提升。 模式二:单一生产工厂的智能化。这种模式主要是生产线的智能化,包括正向生产物流、逆向生产物流的智能化。通过这种智慧化的生产线,提高单一工厂的良品率、产出率,同时提高工厂的绿色生产能力以及能源利用效率。 模式三:跨国多厂区智能工厂的营运智能化。工业4.0环境下的多厂区工厂营运,更强调的是多厂区智能化的产能协同。 模式四:工业体系的智能化。这主要包括供应链的智能化、智能化的产业生态圈等等。 模式五:产品的智能化与创新。从物联网的运用到各种智能产品的诞生,都是这一模式的体现。 工业4.0时代数字化转型路径工业4.0的数字化转型,其实就是在新的商业模式下,数字化技术与企业流程相辅相成的过程,以使企业流程的数字化程度和企业流程的最适化程度达到最大值。当然,在此过程中,也必然伴随着企业的组织创新和组织变革。企业要实现工业4.0的数字化转型,不仅需要工业4.0的硬件、工业4.0的软件,更需要工业4.0的工业模式创新。相比以往,工业4.0对企业营运数据处理能力以及数据本身的价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工业流程的弹性、深度以及创新程度的要求也达到了全新的量级。 除了企业层面外,工业4.0的数字化转型还对整个国家和社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需要具备包括科研体系、企业家以及产业体系和工业城等三大部分在内的实践要素。这一点,在德国就体现得非常明显。在科研体系方面,德国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学习-理论研究-技术发展-应用/商维化” 科技与工业发展机制,为德国实践工业4.0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了完善的科研体系,就需要企业家将构想付诸实施,工业发展历程中需要企业家,工业4.0时代更是如此。 当产业体系达到一定规模后,就需要建设专业的工业城来实现城市与区域工业的整合。在这方面,德国大众汽车工业城、美国硅谷就是世界文明的成功典范。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工业型态有很多种,并不是每一种工业型态都适合工业4.0,工业4.0也并非在所有工业模式上均能看到成效,对于具体问题我们还是要具体分析。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工业是富国强国的基础。 一个国家一定要有几家百年工业,永续工业,也一定要有企业家,来带领工业的发展与创新。以工业为基础发展出来的经济,才不会是泡沫经济,而是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的经济。.
  • 《数字化转型“重塑”电网企业》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12-16
    •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融合、蓬勃发展,尤其是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深刻改变着能源电力和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纳入分配制度,明确了数据要素按贡献决定报酬,把大数据的知识产权化和商业化使用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工业大数据发展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工业大数据资源体系、融合体系、产业体系和治理体系基本建成,形成从数据集聚共享、数据技术产品、数据融合应用到数据治理的闭环发展格局,工业大数据价值潜力大幅激发,成为支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和创新引擎。 电网企业数字化转型条件成熟 从技术角度而言,区块链、边缘计算、物联网、5G的综合运用,对大规模、低成本的数据开放共享和交易提供了解决方案。区块链解决了数据容易被非法复制的难题,边缘计算解决了远程数据价值融合的难题,可以让数据“不出门”,又能确保数据有效地融合。互联网和5G解决了大规模的数据采集跟低成本、低时延、低功耗、高吞吐量的数据传输问题。 从能源行业来看,电力体制改革以及分布式能源、电网、储能等新技术的发展,给电力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特别是可再生能源的发电价格越来越具有竞争力,从过去的微不足道到未来的举足轻重,大量分布式能源并网发电对电网稳定性冲击的不确定性增加,使过去对电网技术和运营的经验都受到了挑战。 从外部来看,电力系统已从一个单一的行业演变为复杂的多层次的生态构建,因此,数字化转型对电网企业来说是一个革命性的重塑过程。 电网企业探索数字化转型 国家电网公司创造性地提出创建“三型两网”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战略。其中,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是最紧迫的核心任务,将为电网运行更安全、管理更精益、投资更精准、服务更优质开辟一条新路,开拓数字经济这一巨大蓝海市场。 数据共享和价值创造是电力大数据事业的根本目的,提升服务能力是实现该目的的基本手段。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总信息师孙正运介绍,在数据管理方面,国家电网成立了国网大数据中心,强化SG-CIM统一数据模型的设计完善及实施,发布公司数据资源目录和数据服务目录,云平台、数据中台和物联管理平台完成技术验证与选型并加快建设,营销贯通优化提升全面加速,数据壁垒逐步打破,数据共享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公司沉淀的PB级数据价值正被激活。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方翎表示,过去依靠电量高速增长支持大规模投资的电网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南方电网响应发展数字经济的国家战略,思考未来网络的发展形态,提出向智能电网运营商、能源产业价值链整合商、能源生态系统服务商转型的发展战略。 能源网是最复杂的人造网络,当它叠加更为复杂的信息网络后,形成信息流、价值流的互相碰撞,将产生出非常值得期待的未来网络,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形成指数性增长的商业模式。 电网数字化基础设施面向电网数字化、业务数字化、服务数字化等应用,通过大量的小微智能传感器,全面采集数据,全面感知电网状态,通过统一的电网模型,包括电网的设备模型、电气连接模型、电网拓扑模型、用户用电模型、电力市场的中长期和现货交易等几十种模型,将能量流、信息流、价值流融合,通过边缘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使生产、运行、管理、服务各个环节更加精准和智能,运用可视化的技术,实现多维度的全景展示。同时,用数字化技术和智能装备赋能员工,是数字化转型战略落地的成功保障。 全景可视是南方电网数字化转型应用最广泛的典型应用场景,通过二三维一体化GIS、VR/AR等技术手段,实现全业务、全要素、全时空的多维度全景展示,提供一站式信息查询,以及多维度数据展现。无人机品检是另外一个已经实现规模化的数字化转型应用。以输电线巡视为例,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平台处理能力,开展输电线路缺陷识别,提升机巡效率,提高电网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