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研制新型固态锂电池 充电两小时能量密度达200瓦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4-13
  • 英媒称,比利时校际微电子中心研制出一种创新型固态锂离子电池,充电两小时就达到每升200瓦时的能量密度。

    据英国科学新闻网站4月10日报道,校际微电子中心是世界领先的纳电子学、能源和数字技术研究创新中心,同时也是研究机构EnergyVille的合作伙伴。

    报道称,这种电池代表我们发展蓝图上的里程碑,将超越液态锂离子电池,到2024年达到0.5小时充满每升1000瓦时的水平。循着如此清晰的性能提升路线,校际微电子中心的电池技术将成为未来快充远程电动车电池行业的竞争者。

    机动性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是电动的,由快充、安全和小巧的电池驱动。校际微电子中心的研究人员正在研制下一代电池,用固态电解质取代液态电解质,从而增加电池的能量密度。

    最近,校际微电子中心研制出一种固态纳米复合材料电解质,导电性尤其突出,高达每厘米10毫西门子,而且今后有望进一步提升。校际微电子中心已使用这种新电解质制造出一个电池原型。这个电池原型的能量密度达到每升200瓦时,充电速度为两小时。

    校际微电子中心首席科学家兼项目经理菲利普·维里肯说:“我们的结果显示,我们可以制造出有望达到液态电解质电池能力的固态电池,其制造流程跟前者类似。但跟液态电解质电池不同,我们的固态电池兼容金属锂阳极,目标为0.5小时充满每升1000瓦时。再加上使用寿命长、安全性能高,从而使这种小巧电池技术前景广阔,可应用于未来的远程电动车。”

    报道称,为了进一步提升电池性能,校际微电子中心正研究把纳米颗粒电极与纳米复合材料电解质结合在一起。校际微电子中心使用超薄涂层作为缓冲层,以控制活性电极和电解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 原文来源:http://www.xincailiao.com/news/news_detail.aspx?id=168473
相关报告
  • 《德国:新型固态电池充满电仅需1小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08-31
    •   德国尤利希研究中心专家日前开发出一种新型固态电池,充电率比现有文献记录的固态电池高出十倍。新电池组件由磷酸盐化合物制成,材料经过化学和机械性能的最佳匹配,实现了电池持续良好的可通性。   固态电池因对热不敏感,不含任何可能泄漏或着火的液体部件,因此被认为比传统锂离电池更安全、可靠和耐用。影响固态电池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是通过的电流低,这会导致电池充电时间较长。一般固态电池再次充满需要约10—12个小时,而这款新型电池不到1个小时就能充足电。   项目负责人介绍说,在传统锂离电池中使用液体电解质,能非常好地接触电极,具有纹理表面的电极像海绵一样吸收液体,形成一个大的接触区域;而两种固体材料不能这样相互结合,电极和电解质之间的接触电阻相应更高,影响电流通过。   为了使电流在固体层边界处获得最大的流动性,研究团队设计的固态电池电极和电解质采用非常类似的材料组分,由不同的磷酸盐化合物制成。固体电解质作为稳定的载体材料,是在磷酸盐电极两侧通过丝网印刷工艺制成,使用的材料价格合理并容易加工。新型固态电池基本上不含有毒或有害物质。   坦普尔称,他们设计的固态电池主要是基于材料的最佳组合,这项设计证明固态电池实现高充电率和快速充电是完全可行的,并因此获得了专利。   参与项目的中国学者石城宇博士介绍说:“在最初的测试中,新电池的充放电循环相当稳定,经过500次充放电仍能保持原始容量的84%。当然,新电池还有改进空间,理论上做到低于1%的损耗也是可行的。”   尤利希能源和气候研究所所长艾歇尔教授表示:“新电池目前能量密度为每克约120毫安小时,已经非常高了,即使它们仍稍低于当今市场上的锂离电池。”   该固态电池除了可用于开发电动汽车,还能应用到航空航天、智能住宅和医疗器械等众多领域。
  • 《新型固态电池充满电仅需1小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8-23
    • 德国尤利希研究中心专家日前开发出一种新型固态电池,充电率比现有文献记录的固态电池高出十倍。新电池组件由磷酸盐化合物制成,材料经过化学和机械性能的最佳匹配,实现了电池持续良好的可通性。 固态电池因对热不敏感,不含任何可能泄漏或着火的液体部件,因此被认为比传统锂离电池更安全、可靠和耐用。影响固态电池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是通过的电流低,这会导致电池充电时间较长。一般固态电池再次充满需要约10—12个小时,而这款新型电池不到1个小时就能充足电。 项目负责人坦普尔博士介绍说,在传统锂离电池中使用液体电解质,能非常好地接触电极,具有纹理表面的电极像海绵一样吸收液体,形成一个大的接触区域;而两种固体材料不能这样相互结合,电极和电解质之间的接触电阻相应更高,影响电流的通过。 为了使电流在固体层边界处获得最大的流动性,研究团队设计的固态电池电极和电解质采用非常类似的材料组分,由不同的磷酸盐化合物制成。固体电解质作为稳定的载体材料,是在磷酸盐电极两侧通过丝网印刷工艺制成,使用的材料价格合理并容易加工。新型固态电池基本上不含有毒或有害物质。 坦普尔称,他们设计的固态电池主要是基于材料的最佳组合,这项设计证明固态电池实现高充电率和快速充电是完全可行的,并因此获得了专利。 参与项目的中国学者石城宇博士介绍说:“在最初的测试中,新电池的充放电循环相当稳定,经过500次充放电仍能保持原始容量的84%。当然,新电池还有改进空间,理论上做到低于1%的损耗也是可行的。” 尤利希能源和气候研究所所长艾歇尔教授表示:“新电池目前能量密度为每克约120毫安小时,已经非常高了,即使它们仍稍低于当今市场上的锂离电池。” 该固态电池除了可用于开发电动汽车,还能应用到航空航天、智能住宅和医疗器械等众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