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体展示技术与抗体药物研发》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18-10-12
  • 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尘埃落定,授予Frances Arnold、George Smith、Gregory Winter三人。其中化学奖一半的奖金授予美国科学家Frances Arnold,奖励她的工作实现了酶的定向进化;另一半的奖金授予英国科学家Gregory Winter以及美国科学家George Smith,以奖励他们在肽类和抗体的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巨大成就。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药物研发的动力,Smith等人发展出噬菌体展示技术,使得抗体药物的研发有了突破性进展。噬菌体展示技术已成为最重要的药物筛选平台之一,它不仅可以用于多肽、单抗的筛选,也可以用于其他蛋白质的筛选,其筛选的多样性也是该技术的亮点之一。

    那么,什么是噬菌体展示技术呢?该技术是由Smith于1985年开发,之后Winter继续发展了该技术,他们所用的工具是基因工程改造过的噬菌体——一种可以感染细菌的病毒,作为宿主。

    A.基因工程将编码多肽或蛋白文库的DNA序列插入到噬菌体的外壳蛋白基因,这样,多肽或蛋白就可以表达在噬菌体的表面;B.噬菌体转化到宿主细胞内,成熟的噬菌体从宿主中释放出来。1.用固定有靶蛋白的培养板捕捉能特异结合靶蛋白的噬菌体;2.洗去未与靶点结合的噬菌体;3 将与靶点结合的噬菌体洗脱下来进行下一轮转化;4.进行下一轮感染与转化;5.进一步放大目标噬菌体的数量。这样,循环往复,就可以得到想要的高亲和性抗体。

    那么,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呢?首先,并不是所有文库中表达的蛋白质表位都是有用的,这样可以筛选感兴趣的表位,以保证候选药物的活性最佳;其次,在体外实验中,可以筛选人源与非人源靶点,这就节省了临床前试验的时间。

    洗去不与靶点完全结合的表位,只留下亲和性最高的表位

    目前,已有多种抗体药物利用该技术成功上市,Adalimumab单抗就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例,成功研发的第一个全人源重组IgG1:κ单克隆抗体,该药物近年来一直雄踞畅销药物的榜首,2017年,其销售额为184亿美元。此外,还有多个利用该技术的药物成功上市,有一批待上市的药物处于临床试验之中。下面就让我们了解这些成功上市的药物。

    Adalimumab

    Adalimumab是全人源重组IgG1-κ单克隆抗体,该药是首个获批的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药物,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于2002年在美国上市。Adalimumab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的“指导选择”筛选出来的。该步骤分为两步,首先研究人员发展出了鼠源抗人类TNF抗体MAK195,但是鼠源抗体不能作为自身免疫病的药物,于是他们利用这个鼠源抗体指导分离与MAK195有相同表位的人源抗体。利用MAK195的重链与轻链在蛋白库中找到配对的人类DNA序列,之后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进一步筛选,得到高亲和性的抗TNF抗体。这就形成了Adalimumab单抗。

    Belimumab

    Belimumab是人源IgG1λ单克隆抗体。由Cambridge Antibody Technology 与 Human Genome Sciences (GlaxoSmithKline公司)联合研发,于2011年被批准上市,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是50多年来首个用于治疗系统性狼疮的靶向药。Belimumab可以与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结合,阻止BLyS与B淋巴细胞结合,促进B淋巴细胞凋亡。研究人员利用单链可变片段(scFv)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了1200个抗体,得到亲和力较高的Belimumab,临床前研究表明,该药可以抑制食蟹猕猴的B淋巴细胞生长。临床试验表明,Belimumab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病情。

    Ranibizumab (Lucentis?)

    Ranibizumab由Genentech公司研发,是与VEGF-A结合并抑制其活性的抗原结合片段(Fab)。鼠源性抗体A4.6.1在小鼠肿瘤模型中有很好的应用,并且得到了抗肿瘤药Bevacizumab (Avastin?),Ranibizumab也是A4.6.1的突变位点的候选化合物。Clone Y0317(也就是Ranibizumab)对VEGF-A的亲和力为0.1nM,仅含有6个与亲本不同的突变,且将对VEGF的亲和力提高了100多倍,大大减少了用药剂量。该药于2006年被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2010年被批准用于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2015年被批准用于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Ecallantide (Kalbitor?)

    Ecanllantide是由60个氨基酸组成,是一种重组激肽释放酶蛋白抑制剂。使用人类脂蛋白相关凝血抑制剂(LACI-D1)的第一个Kunitz结构域构建的噬菌体展示文库作为支架发现了Ecallantide。该药于2009年批准上市,用于治疗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AE)这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

    Romiplostim (Nplate?)

    Romiplostim含有两个相同的亚单位,每个亚单位分别由一个IgG1 Fc结构区和c-Mpl结合区共价结合构成,结合促血小板生成受体(TPOR),于2008年由美国FDA批准上市,该药物是首个由FDA批准的肽体药物,也是首个并且是唯一的血小板生成药物。

    Raxibacumab (Abthrax?)

    Raxibacumab是一种人源单克隆IgG1λ抗体,用于治疗和预防由炭疽杆菌感染造成的疾病,Raxibacumab结合炭疽杆菌的保护性抗原,阻止细菌毒素的释放。该药由Human Genome Sciences研发,试验证明,Raxibacumab明显增加了兔子与猴的生存期。

    Necitumumab (Portrazza?)

    Necitumumab由ImClone Systems、Eli Lilly与Bristol-Myers Squibb三公司利用“de Haard”Dyax Fab噬菌体展示技术文库,共同合作研发,该药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该药的研发过程中,表皮样癌细胞作为抗体筛选的靶点,Necitumumab对该细胞的亲和性为3.3±0.5nM。2015年,Necitumumab被批准上市,与gemcitabine与cisplatin联用治疗鳞状非小细胞肺癌。

    Ramucirumab (Cyramza?)

    Ramucirumab也是从deHaard Fab噬菌体展示技术文库中筛选得到的,VEGFR2药物,Ramucirumab是利用人类Fabs非免疫的噬菌体展示技术文库,通过PCR扩增得到的人源重链与轻链。在临床前研究中,该药显示出优良的抗肿瘤活性,在临床III试验中显示,该药对多种肿瘤具有显着的抑制效果。2014年由美国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

    总结

    除了上述的上市药物,还有更多的药物处于正在临床试验中。在抗体药与蛋白质药物筛选方面,噬菌体展示技术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提高了药物研发的成功率,也节省了药物筛选的时间与费用。

  • 原文来源: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28486.html
相关报告
  • 《捕获噬菌体结构,有利于生物技术应用》

    • 来源专题:生物育种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23-05-24
    •     研究人员已经绘制出一种常用的噬菌体的样子,这将有助于在未来设计出更好的用途。对噬菌体结构的新认识将使研究人员能够开发噬菌体在生物技术中的新用途。         噬菌体的一个常见用途是噬菌体展示,这是药物发现的一个有用工具。噬菌体展示的工作原理是将感兴趣的基因片段连接到产生噬菌体外壳蛋白的噬菌体基因上。新的外壳蛋白与感兴趣的连接蛋白出现在噬菌体表面,在那里它可以被分析和测试生物活性。存在数十亿种噬菌体。噬菌体展示通常使用一种被称为丝状噬菌体的噬菌体,这样称呼是因为它们又长又细,使得许多蛋白质在其表面展示成为可能。尽管噬菌体展示和其他应用已经被证明是成功的,但直到现在,科学家们还不知道这种噬菌体的样子。     噬菌体能感染细菌,这使它们能够作为生物技术和医学的工具加以利用。现在,埃克塞特大学(University of Exeter)的研究人员与梅西大学(Massey University)和新西兰纳米噬菌体技术公司(Nanophage Technologies)合作,首次绘制出一种常用的噬菌体的样子,这将有助于研究人员在未来设计出更好的用途。     埃克塞特大学的Vicki Gold博士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的研究中首次揭示了丝状噬菌体的结构。她说:“噬菌体是一个非常令人兴奋和不断发展的研究领域的一部分,具有一系列当前和潜在的应用。然而直到现在,我们还没有一个完整的丝状噬菌体的图片。我们现在已经提供了第一种观点,了解这一点将有助于我们在未来改进噬菌体的应用。”     由于丝状噬菌体太长了,科学家们之前未能捕捉到它们的完整图像。为了给噬菌体成像,研究人员创造了更小的版本,大约短10倍,看起来像直的纳米棒,而不是纠缠在一起的意大利面条状细丝。这个迷你版本足够小,可以用高分辨率冷冻电子显微镜对其整体进行成像。
  • 《Nat Biotechnol:基于CRISPR技术开发的工程化噬菌体或有望选择性地杀灭机体的大肠杆菌》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3-05-24
    • 很多人都有被大肠杆菌感染的经历,而这常常被认为是一件让人不愉快的一件事情,对于诸如血液癌症等某些患者而言,或许存在着细菌进入到患者机体血液的风险,而在这些情况下,大肠杆菌的感染往往是致命的,其致死率大约为15%-20%。而治疗这种感染的主要方法就是使用抗生素,其会对患者机体的微生物组带来不利的影响,而微生物组在身体健康和情感健康上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但其也会带来其它副作用;此外,如今越来越多的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就会使得这种疗法在治疗感染方面变得不再有效。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Biotechnology上题为“Engineered phage with antibacterial CRISPR–Cas selectively reduce E. coli burden in mice”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丹麦科技大学生物可持续发展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设计出了一种基于CRISPR的候选药物,其能直接靶向作用大肠杆菌且能保持患者机体微生物组的完整性,文章中,研究人员描述了这种候选药物的开发过程,而且该候选药物已经准备在人类机体中进行临床试验了。 通过广泛使用合成生物学相关技术,研究人员设计出了四种细菌病毒,其能利用CRISPR技术来精确杀灭不需要的细菌;研究者Morten Otto Alexander Sommer说道,我们认为,具有这些特性的窄谱药物对于癌症患者非常有用,因为其经常会遭受严重感染,且利用当前的抗生素难以治疗。研究人员筛选出了162种自然发生的噬菌体(能杀灭特定细菌的病毒),结果发现,其中8种噬菌体有望靶向作用大肠杆菌,随后研究者通过基因编辑手段来对其进行工程化改造从而改善其靶向狙杀大肠杆菌的能力。 研究人员将这四种噬菌体的混合制剂命名为SNIPR001,其能非常有效地靶向作用细菌的生物膜并以超过自然发生的噬菌体的方式来减少大肠杆菌的数量;此外,他们还发现,这种噬菌体混合制剂在小鼠和迷你猪机体肠道中的耐受性良好,同时还能减少大肠杆菌的产生或出现;目前SNIPR001正在进行临床研发,且已经获得了FDA的加速审查。 综上,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对SNIPR001噬菌体制剂进行临床研究和开发,旨在利用其来选择性地杀灭大肠杆菌,因为大肠杆菌或许会在血液病癌症患者机体中诱发致死性的感染。 原始出处: Gencay, Y.E., Jasinskyt?, D., Robert, C. et al. Engineered phage with antibacterial CRISPR–Cas selectively reduce E. coli burden in mice. Nat Biotechnol (2023). doi:10.1038/s41587-023-01759-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