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碧水保卫战行动计划(2019年-2020年)》解读新闻发布会》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治理
  • 编译者: 郑春晓
  • 发布时间:2019-05-07
  • 4月24日,为打好碧水保卫战,促进张家口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张家口市政府新闻办、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张家口市碧水保卫战行动计划(2019年-2020年)》进行全面解读。以下为图文实录。

    1.jpg

    张家口市政府新闻办徐帅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上午好!

    为打好碧水保卫战,促进张家口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今天,市政府新闻办、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张家口市碧水保卫战行动计划(2019年-2020年)》进行全面解读。

    2.jpg

    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了张家口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赵强同志、市生态环境局水环境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张洪利同志出席发布会。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到了:河北日报、河北广播电视台、长城新媒体、河北共产党员网、燕赵都市报、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张家口电台、张家口电视台、张家口发布、张家口新闻网、张家口手机台等新闻单位及新媒体的记者朋友们。

    我们对各位领导和记者朋友们参加新闻发布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首先,请赵局长介绍《计划》的重要意义、总体思路及具体任务等情况。

    张家口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赵强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

    打好碧水保卫战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战役之一,是环境治理的重头戏。2018年,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张家口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市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87.5%,达到了水质优良比例50%的年度目标,地表水水质总体达标率为100%,全市在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张家口市水污染防治工作连续三年被省水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考核为优秀等次。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在此对各位媒体记者长期以来对环保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表示感谢。

    3.jpg

    为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部署,市政府责成我局按照省政府印发的《河北省碧水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要求,组织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住建局等21个相关单位和各县区政府,经过认真讨论、多次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完善,研究编制了《张家口市碧水保卫战行动计划(2019年-2020年)》,使《行动计划》更加贴近张家口市实际,确保了计划可落地,见实效。

    《行动计划》的总体思路:围绕“一个目标”,坚持“两手发力”。“一个目标”,就是我们水环境质量的改善。“两手发力”,就是一手抓污染减排,把污染物的总量减下来;另一手是抓扩容,就是抓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增强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尤其是水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让生态系统有更大的接纳能力和净化能力。

    《行动计划》的具体目标:按照与“十三五”目标任务保持一致的原则,到2020年全市河流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丧失使用功能(劣Ⅴ类)的水体断面比例小于10%左右;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且不出现反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100%达标,全部达到Ⅲ类;全市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级别保持稳定。

    《行动计划》明确了七项重点任务,主要包括:

    一是河流湖库流域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包括强化流域分区管理、协调推进减排扩容、分类开展水质保护三方面内容。《行动计划》要求进一步细化控制单元划分,落实控制单元管理措施,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控制单元,要加大保护力度;水质Ⅳ类的控制单元,要深入推进污染防治,力争达到或优于Ⅲ类。

    二是工业污水达标整治专项行动,包括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全面达标排放、严格工业集聚区治理三方面内容。我们要把工业污水整治好,企业该改造的改造,该搬迁的搬迁,该关停的关停。另外,对重点行业企业进一步提高排放标准,对全市工业集聚区加大环境监督管理力度。

    三是水源地保护专项行动,包括落实“划、立、治”和完善日常管理两方面内容。2018年,张家口市完成了县级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排查出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违规问题也已整治完毕。下一步,张家口市将进一步完善规范保护区的标志、标识,实施绿化工程,完善水源地监测监控体系。开展乡镇、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工作,到2020年底前完成供水人口在10000人或日供水1000吨以上的农村饮用水水源调查评估和保护区划定工作。

    四是城镇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专项行动,包括加快补齐处理设施短板、综合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建立长效保障机制三方面内容。《行动计划》将污水配套管网建设及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入河排污口整治、水体及岸线的垃圾治理、清淤疏浚等任务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坚持突破重点、带动全局,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既要举一反三,找出共性问题,加快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又要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科学施策,有效解决突出问题。

    五是农业农村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包括加强养殖污染防治、推进种植业污染治理、排查整治纳污坑塘、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四方面内容。农村面源的污染防治和污染整治,首先是种植业要把农药化肥减下来,实现农药化肥使用量的零增长,另外是养殖,尤其是规模化畜禽养殖,对水环境的污染比较重,后续我们要把这项工作进一步做好,到2019年,全市规模化养殖场废弃物处理利用设施配建率要达到95%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3%以上;到2020年,全市规模化养殖场废弃物处理利用设施配建率达到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纳污坑塘张家口市排查出的18个已全部整治完毕并验收,下一步张家口市将加强坑塘后续管控措施,防止出现反弹。

    六是河湖清理专项行动,包括深入开展河湖清理、打击非法采砂、综合整治排污口三方面内容。《行动计划》提出,在全面排查核实的基础上,建立清理台账,制定清理方案,做到“四明一建”,即明确清理目标、清理任务、责任分工、时间节点,通过河湖清理行动,实现河湖面貌明显改善;着力构建长效机制,逐步实现水面无垃圾、污水无直排、水域无障碍、堤岸无损毁、沿岸无违建的目标。

    七是落实白洋淀流域上游水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此项工作主要涉及张家口市涿鹿县四个乡镇,涉及区域相对较小,但要充分认识白洋淀流域综合整治的重大意义,坚持把白洋淀上游流域综合整治作为高标准规划建设雄安新区、当好首都政治“护城河”的实际行动,针对此项工作,张家口市专项制定了《张家口市白洋淀流域上游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方案》。

    《行动计划》从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治水责任;强化事中管理,严格督导落实;推进机制创新,发挥市场作用;严格督察考核,严肃追责问责;强化科技支撑,实现科学管理;弘扬生态文化,推进多元共治六个方面入手,构建了完善的保障体系。既有工作方法和责任要求,又有政策支持和技术支撑,为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统筹协调各级各部门,全面推进各项任务的贯彻落实,凝聚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力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环境治理新格局,全力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稳步开展,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努力推动全市水环境质量再上新台阶,为建成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提供有力生态支撑。

    张家口市政府新闻办徐帅

    感谢赵局。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各位记者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提问,提问时请告知本人所属媒体。

    问题一:

    张家口市碧水保卫战行动计划中指出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目前张家口市水环境质量现状如何?

    张家口市生态环境局水环境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张洪利

    张家口市水污染防治工作考核已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一)地表水方面,根据河北省张家口环境监测中心监测数据汇总平均,全市8个国、省考断面中白河后城断面、洋河左卫桥断面、壶流河小渡口断面水质达到Ⅱ类,好于2018年水质考核目标(2018年目标为Ⅲ类);桑干河温泉屯断面、永定河八号桥断面、洋河响水铺和鸡鸣驿断面水质达到Ⅲ类,八号桥、响水铺、鸡鸣驿断面水质好于2018年水质考核目标(2018年目标为Ⅳ类);清水河老鸦庄断面为Ⅳ类水质。全市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87.5%,达到了水质优良比例50%的年度目标,地表水水质总体达标率为100%。(二)饮用水水源方面,2018年,张家口市市级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共有3个,均为地下水水源,分别是腰站堡水源地、孤石水源地、陶北营水源地。3个市级饮用水水源均达到或优于Ⅲ类,达标比例为100%。

    问题二:

    雄安新区的设立,对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张家口市地处白洋淀上游,张家口市采取哪些措施来保障白洋淀水质、服务雄安新区建设?

    张家口市生态环境局水环境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张洪利

    4.jpg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加强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事关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水环境安全,是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重中之重的重大任务。张家口市涿鹿县赵家蓬区的四个乡镇属于白洋淀流域上游的大清河流域,《行动计划》对张家口市落实白洋淀流域上游水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提出了总体要求,为全面落实生态修复和治理工作,张家口市专门制定了《张家口市白洋淀流域上游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方案》,结合张家口市实际分解细化年度目标任务、明确完成时限、压实责任,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完成白洋淀流域上游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任务。目前,按照省统一安排,张家口市开展了四个乡镇区域内入河排污口、涉水企业、污水处理厂、规模化养殖厂等重点领域的排查整治工作,计划全部取缔区域内规模化养殖场;启动实施涿鹿县河东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配套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并逐步延伸管网向周边村庄覆盖。

    下一步工作重点:

    张家口市生态环境局水环境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张洪利

    一是深化河道综合整治。深化河长制落实,健全网格化监管体系和工作机制,严格管控向河道管理范围内乱排污水和倾倒垃圾行为。2019年6月底前完成河道、沟渠及两岸各l公里范围内积存垃圾的清理工作,封堵所有非法入河排污口;2019年底前,完成河道尾矿渣、建筑材料等固体废弃物的清理工作。

    二是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在做好辖区内规模化养殖小区取缔的基础上,开展分散式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养殖粪便的资源化利用,避免畜禽养殖废水污染。

    三是推进乡镇和农村环境治理。因地制宜确定乡镇和农村污水治理技术路线和治理模式,大力推动农村厕所生态化、无害化改造,实现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效衔接;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积极推行农业清洁生产,建设高效清洁农田;加强乡镇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的监督检查,确保依法依规处置。

    四是强化工业企业污染防治。全面排查整治涉水工业企业,取缔“散乱污”企业,严厉打击偷排偷放等环境违法行为;开展已关停矿山采选企业的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整治,推动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利用,严禁固体废弃物入河。

    问题三:

    饮用水与每个人的生活紧密相连。确保千家万户喝上放心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容不得一丝马虎。做好水源地保护下一步应该从哪些方面发力?

    张家口市生态环境局水环境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张洪利

    作为打好碧水保卫战的重要内容,水源地保护首当其冲。张家口市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全部采用地下水。做好水源地保护主要从以下方面发力:一是落实“划、立、治”。“划”就是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2018年张家口市完成了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2019年将启动开展供水人口在10000人或日供水1000以上的乡镇、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调查和保护区划定工作,到2020年底全面完成。“立”是设立保护区边界标志,进一步完善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规范保护区标志和标识,设置界碑、交通警示牌、宣传牌等。“治”是整治保护区内环境违法违规问题,2018年张家口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共查出水源地违规问题12个,截至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成,2019年将全面开展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综合整治工作。二是完善日常管理,定期监测、评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供水单位供水和用户水龙头水质状况,县级及以上城市至少每季度向社会公开一次。

    随着水源地保护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一批水源地内的违规项目被取缔,饮用水安全隐患得到解决。接下来,张家口市还将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监测监控体系,严格依法审批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建设项目,严防污染问题反弹。对不顾生态环境质量盲目决策,导致饮用水水源水质恶化的相关责任人,将依法严肃追究责任。

    问题四: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2019年张家口市如何打好碧水保卫战?

    张家口市生态环境局水环境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张洪利

    一是突出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对5个国控断面及一批省控、市控重点断面提出治理目标和改善要求,以改善考核断面水质为抓手,带动全市地表水环境全面改善。

    二是突出饮用水安全保障。深入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整治保护区内环境违法问题,开展饮用水水质监测和信息公开,全方位加强饮水安全保障。

    三是突出全面深化污染防治。强化城镇污水、入河排污口、工业、黑臭水体等各方面污染防治。

    四是突出治理农业农村污染。补齐短板,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快推进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等污染问题。

    五是突出水生态环境保护。深入开展河湖清理,抓好重要河流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

    六是突出完善水环境管理机制。深入实施河(湖)长制,实施排污许可管理,强化环境执法,严格考核评价与督察,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对水环境保护方面的建言献策和监督。

    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一场硬仗、苦仗,我们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敢闯敢干、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

    张家口市政府新闻办徐帅

相关报告
  • 《天津市打好碧水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 (2018—2020年)发布》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治理
    • 编译者:王阳
    • 发布时间:2018-08-24
    • 近日,天津市市政府发布了天津市打好碧水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要求到2020年,全市基本消除黑臭水体,详情如下: 天津市打好碧水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 (2018—2020年)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加强本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打好碧水保卫战,大幅削减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切实改善全市水环境质量,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坚持调整产业、产能、运输和空间布局“四个结构”,做到“四减四增”,坚持尊重规律、标本兼治,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扎实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加快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和水生态系统整治,保障饮用水安全,消除城市黑臭水体,为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天津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市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渤海天津海域生态环境保持稳定;地表水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 到40%以上,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劣于Ⅴ类)断面比例降低到30%以下;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级别保持稳定,极差点位比例不超过25%。 (三)工作原则。 ——绿色发展,严守底线。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发展思路,把绿色发展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新增长动能的必要条件,把水环境保护作为保障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主要底线,以环保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模式和生产生活方式,减少污水和污染物排放量,推动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质量导向,单元控制。强化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明确水质改善目标和清单。将重要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难度较大的国考和市控断面控制单元列为优先控制单元,以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污染物和解决突出水环境问题为突破口,制定并实施精细化、差异化的水污染防治措施。 ——水陆统筹,系统施治。推进重点流域和近岸海域水污染防治,综合运用控源减排、生态修复、强化监管等多种手段,系统实施水污染治理、水资源配置、水生态修复等工程,构建系统 化、综合化的水污染防治模式。 ——压实责任,多元共治。强化各排污单位污染治理主体责任,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严格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水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确保水环境质量只能更 好、不能变坏。加强信息公开与激励,形成全民参与格局。 二、重点任务 (一)大力推动结构转型升级。 1.严格环境准入。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严格建设项目审批,按照本市“十三五”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保护红线等要求,严格审批程序,不符合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的不予审批。实施差别化环境准入政策。停止审批工业园区外新建、改建、扩建新增水污染物的工业项目。严格落实污染物总量核准制度,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倍量替代。到2020年,组织完成本市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现状评价。 2.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制定本市年度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并分解落实,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按时退出。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要求,有序推进全市建成区内现有污染较重企业搬迁改造或依法关闭。推进清洁生产,依法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实施审核,提升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水平。 3.严守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完善本市高耗水行业取用水定额标准。开展水平衡测试,实行用水定额管理。推动节约用水示范,推动本市电力、钢铁、纺织、造纸、石油石化、化工等高耗水行业达到用水定额标准。加大工业水循环利用,支持鼓励高耗水企业废水深度处理回用。严格落实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要求,实施《水效标识管理办法》,提升城镇节水水平。加快推进农业节水进程,在涉农区推广渠道防渗、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完善灌溉用水计量设施。 4.加大非常规水源利用。促进再生水利用,工业生产、城市绿化、车辆冲洗、建筑施工以及生态景观等用水优先使用再生水。具备使用再生水条件但未充分利用的钢铁、火电、化工、制浆造纸、印染等项目,不得批准新增取水许可。2020年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0%以上。推动海水利用,在电力、化工、石化等行业推行直接利用海水作为循环冷却等工业用水。“十三五”期间重点消化现有产能,海水淡化规模按需发展,重点发展“点对点”供水模式。 (二)狠抓工业污染防治。 1.深化工业集聚区水污染集中治理。加快推进全市工业集 聚区整合和撤销取缔,开展整合后的工业集聚区环境基础设施大排查,按照国家要求进行规范化整治,完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在线监控装置。强化市级及以上工业集聚区水污染治理监管,确保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达标排放,集聚区内工业废水达到预处理要求。2018年组织开展工业集聚区水污染集中处理设施专项执法行动。 2.强化工业企业水污染分类治理。进一步排查现有废水直 排企业和达标情况,以落实新修订的本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和“散乱污”企业整治为突破口,通过关停一批、迁入园区一批、提升改造一批等措施,推动现有废水直排企业污水实现集中 处理或排水水质达到地表水功能区要求。 3.深化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按照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的有关要求,2020年底前,完成国家规定的重点行业许可证核发,将污染物排放种类、浓度、总量、排放去向等纳入许可证管理范围。实行纳入排污许可的重点行业企业全口径管理,实现排污许可证“核发一个行业、清理一个行业、达标一个行业、规范一个行业”。 4.实施固定污染源氮磷污染防治。全面开展屠宰、乳制品制造等18个氮磷重点行业调查,切实摸清底数。实施氮磷排放总量控制,实行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氮磷总量指标减量替代。强化氮磷排放重点行业企业监管,2019年底前基本完成超标企业整治。 (三)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 1.全面加强排水管网建设。启动和苑、西姜井、宋庄子、张贵庄路等中心城区污水管网空白区管网建设工程。实施东丽区新立街、北辰区大张庄镇等环城四区污水管网空白区管网建设工程。全市建成区污水管网基本实现全覆盖。 2.提升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能力。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全市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6座,同步建设配套管网。加快完成中心城区津沽等5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2019年底前,建制镇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率分别达到85%和95%以上,全市建成区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 3.推进城市面源污染治理。组织开展全市合流制片区和管网混接错接点排查,因地制宜实施中心城区和北辰区、滨海新区等区域雨污管网改造。有条件的地区可将雨水管道中积存的雨(雪)残留水及初期雨水排入污水管网。2019年底前,建成中心城区新开河、先锋河等调蓄池2座。深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2020年全市建成区20%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要求。 (四)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 1.深入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管网敷设、处理站建设,确保到2020年规划保留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基本实现农村生活污水达标排放或利用。继续实施375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 2.防治畜禽及水产养殖污染。加强畜禽养殖禁养区监管,严肃查处禁养区内违法违规养殖行为。全面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全市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实行散养密集区畜禽粪污水分户收集、集中处理。优化水产养殖空间布局,明确限养区和禁养区。推进标准化健康养殖,深入推进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改造海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工厂化养殖用水循环利用率达到80%以上。 3.加强农业面源防治。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到2020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推广配方肥和有机肥,到2019年,全市化肥利用率达到40%,逐步减少化肥施用量。开展农田退水治理,建设生态沟渠、植物隔离条带、净化塘等设施减缓农田氮磷流失。 (五)实施流域系统治理。 1.强化入河排污口门治理。组织开展入河排污口底数排查,制定全市及各区入河排污口门整治方案。逐步开展重点排污口门水量、水质同步监测,在具备自动监测条件的入河排污口实施在线自动监测。逆流溯源,深入推进入河污染源整治。 2.实施重点河流污染治理与生态净化修复。以独流减河治理为突破点,实施一批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大幅降低荒地河、付庄排干、东排明渠和大沽排水河等4条境内入海河流水污染物浓度。开展中心城区20条共163公里河道水生态修复。继续实施河道清淤工程,防治内源污染。加强滨河(湖)带生态建设,在河道两侧建设植被缓冲带和隔离带。加快推进“一河一策”方案编制和任务实施。 3.综合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排查水体环境状况,建立全市黑臭水体清单,制定整治方案,综合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生态恢复、雨水调蓄等措施,2020年全市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六)保障水生态环境健康。 1.严格水资源保护。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突出节水和再生水利用,高效配置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大力推动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将再生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逐步提高沿海钢铁、重化工等企业海水淡化水及海水利用比例。开展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
  • 《天津市打好碧水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 (2018—2020年)发布》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治理
    • 编译者:王阳
    • 发布时间:2018-08-24
    • 近日,天津市市政府发布了天津市打好碧水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要求到2020年,全市基本消除黑臭水体,详情如下: 天津市打好碧水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 (2018—2020年)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加强本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打好碧水保卫战,大幅削减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切实改善全市水环境质量,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坚持调整产业、产能、运输和空间布局“四个结构”,做到“四减四增”,坚持尊重规律、标本兼治,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扎实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加快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和水生态系统整治,保障饮用水安全,消除城市黑臭水体,为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天津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市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渤海天津海域生态环境保持稳定;地表水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 到40%以上,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劣于Ⅴ类)断面比例降低到30%以下;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级别保持稳定,极差点位比例不超过25%。 (三)工作原则。 ——绿色发展,严守底线。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发展思路,把绿色发展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新增长动能的必要条件,把水环境保护作为保障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主要底线,以环保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模式和生产生活方式,减少污水和污染物排放量,推动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质量导向,单元控制。强化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明确水质改善目标和清单。将重要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难度较大的国考和市控断面控制单元列为优先控制单元,以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污染物和解决突出水环境问题为突破口,制定并实施精细化、差异化的水污染防治措施。 ——水陆统筹,系统施治。推进重点流域和近岸海域水污染防治,综合运用控源减排、生态修复、强化监管等多种手段,系统实施水污染治理、水资源配置、水生态修复等工程,构建系统 化、综合化的水污染防治模式。 ——压实责任,多元共治。强化各排污单位污染治理主体责任,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严格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水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确保水环境质量只能更 好、不能变坏。加强信息公开与激励,形成全民参与格局。 二、重点任务 (一)大力推动结构转型升级。 1.严格环境准入。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严格建设项目审批,按照本市“十三五”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保护红线等要求,严格审批程序,不符合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的不予审批。实施差别化环境准入政策。停止审批工业园区外新建、改建、扩建新增水污染物的工业项目。严格落实污染物总量核准制度,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倍量替代。到2020年,组织完成本市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现状评价。 2.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制定本市年度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并分解落实,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按时退出。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要求,有序推进全市建成区内现有污染较重企业搬迁改造或依法关闭。推进清洁生产,依法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实施审核,提升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水平。 3.严守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完善本市高耗水行业取用水定额标准。开展水平衡测试,实行用水定额管理。推动节约用水示范,推动本市电力、钢铁、纺织、造纸、石油石化、化工等高耗水行业达到用水定额标准。加大工业水循环利用,支持鼓励高耗水企业废水深度处理回用。严格落实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要求,实施《水效标识管理办法》,提升城镇节水水平。加快推进农业节水进程,在涉农区推广渠道防渗、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完善灌溉用水计量设施。 4.加大非常规水源利用。促进再生水利用,工业生产、城市绿化、车辆冲洗、建筑施工以及生态景观等用水优先使用再生水。具备使用再生水条件但未充分利用的钢铁、火电、化工、制浆造纸、印染等项目,不得批准新增取水许可。2020年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0%以上。推动海水利用,在电力、化工、石化等行业推行直接利用海水作为循环冷却等工业用水。“十三五”期间重点消化现有产能,海水淡化规模按需发展,重点发展“点对点”供水模式。 (二)狠抓工业污染防治。 1.深化工业集聚区水污染集中治理。加快推进全市工业集 聚区整合和撤销取缔,开展整合后的工业集聚区环境基础设施大排查,按照国家要求进行规范化整治,完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在线监控装置。强化市级及以上工业集聚区水污染治理监管,确保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达标排放,集聚区内工业废水达到预处理要求。2018年组织开展工业集聚区水污染集中处理设施专项执法行动。 2.强化工业企业水污染分类治理。进一步排查现有废水直 排企业和达标情况,以落实新修订的本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和“散乱污”企业整治为突破口,通过关停一批、迁入园区一批、提升改造一批等措施,推动现有废水直排企业污水实现集中 处理或排水水质达到地表水功能区要求。 3.深化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按照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的有关要求,2020年底前,完成国家规定的重点行业许可证核发,将污染物排放种类、浓度、总量、排放去向等纳入许可证管理范围。实行纳入排污许可的重点行业企业全口径管理,实现排污许可证“核发一个行业、清理一个行业、达标一个行业、规范一个行业”。 4.实施固定污染源氮磷污染防治。全面开展屠宰、乳制品制造等18个氮磷重点行业调查,切实摸清底数。实施氮磷排放总量控制,实行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氮磷总量指标减量替代。强化氮磷排放重点行业企业监管,2019年底前基本完成超标企业整治。 (三)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 1.全面加强排水管网建设。启动和苑、西姜井、宋庄子、张贵庄路等中心城区污水管网空白区管网建设工程。实施东丽区新立街、北辰区大张庄镇等环城四区污水管网空白区管网建设工程。全市建成区污水管网基本实现全覆盖。 2.提升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能力。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全市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6座,同步建设配套管网。加快完成中心城区津沽等5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2019年底前,建制镇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率分别达到85%和95%以上,全市建成区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 3.推进城市面源污染治理。组织开展全市合流制片区和管网混接错接点排查,因地制宜实施中心城区和北辰区、滨海新区等区域雨污管网改造。有条件的地区可将雨水管道中积存的雨(雪)残留水及初期雨水排入污水管网。2019年底前,建成中心城区新开河、先锋河等调蓄池2座。深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2020年全市建成区20%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要求。 (四)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 1.深入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管网敷设、处理站建设,确保到2020年规划保留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基本实现农村生活污水达标排放或利用。继续实施375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 2.防治畜禽及水产养殖污染。加强畜禽养殖禁养区监管,严肃查处禁养区内违法违规养殖行为。全面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全市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实行散养密集区畜禽粪污水分户收集、集中处理。优化水产养殖空间布局,明确限养区和禁养区。推进标准化健康养殖,深入推进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改造海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工厂化养殖用水循环利用率达到80%以上。 3.加强农业面源防治。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到2020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推广配方肥和有机肥,到2019年,全市化肥利用率达到40%,逐步减少化肥施用量。开展农田退水治理,建设生态沟渠、植物隔离条带、净化塘等设施减缓农田氮磷流失。 (五)实施流域系统治理。 1.强化入河排污口门治理。组织开展入河排污口底数排查,制定全市及各区入河排污口门整治方案。逐步开展重点排污口门水量、水质同步监测,在具备自动监测条件的入河排污口实施在线自动监测。逆流溯源,深入推进入河污染源整治。 2.实施重点河流污染治理与生态净化修复。以独流减河治理为突破点,实施一批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大幅降低荒地河、付庄排干、东排明渠和大沽排水河等4条境内入海河流水污染物浓度。开展中心城区20条共163公里河道水生态修复。继续实施河道清淤工程,防治内源污染。加强滨河(湖)带生态建设,在河道两侧建设植被缓冲带和隔离带。加快推进“一河一策”方案编制和任务实施。 3.综合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排查水体环境状况,建立全市黑臭水体清单,制定整治方案,综合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生态恢复、雨水调蓄等措施,2020年全市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六)保障水生态环境健康。 1.严格水资源保护。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突出节水和再生水利用,高效配置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大力推动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将再生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逐步提高沿海钢铁、重化工等企业海水淡化水及海水利用比例。开展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