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石油魏墙煤业:超长智能掘进工作面高效贯通》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7-11
  • 日前,延长石油魏墙煤业公司传来捷报,该公司首个450米超长智能掘进工作面——3305胶辅运顺槽安全贯通。这一重要突破标志着该公司智能化掘进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为矿井安全高效开采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该公司首个智能化改造掘进面,总工程量10946.7米,均为半煤岩巷。工作面以“掘、支、运”自动化为核心,依托5G网络低时延大带宽优势,构建了掘进一体化智能管控系统。系统通过设备智能控制与远程可视监控,融合设备、人员、环境数据,实现了连采设备的远程操控,以及通风、安全监控等辅助系统的智能化运行。

    在施工过程中,综掘一队针对煤层赋存不稳定、倾角变化大、顶板管理难等问题,创新采用“留顶拉底”掘进工艺,优化组合锚索支护,有效控制了顶板离层与围岩变形,并实施菜单式检查、清单式检修等标准化检修流程,显著降低设备故障率与维修成本,保障施工进度。同时,建立材料“领取-使用-回收-复用”闭环管理体系,优化流程,有效控制生产成本。通过实施附壁风筒、泡沫抑尘系统、抽出式对旋轴流除尘风机等措施,大幅降低作业粉尘浓度,改善职工作业环境。

  • 原文来源:https://coal.in-en.com/html/coal-2659039.shtml
相关报告
  • 《科技领航,智能提速——可可盖煤矿主斜井敞开式全断面智能掘进工程顺利掘进到位》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0-13
    • 5334.1米、5334.2米……5335米,9月30日18时49分,在伟大祖国73周年华诞来临之际,陕西延长石油榆林可可盖煤业有限公司主斜井TBM地面远程智控中心屏幕上的掘进里程定格在5335米,现场跟班领导王文忠通过井下5G移动通讯设备向该公司总经理汪青仓汇报:“主斜井掘进已到达5335米,现在停止掘进,工作面各安全生产设施正常运转,顶板支护完整可靠,监测监控各项数据稳定无异常”,标志着设计长度5335米的主斜井顺利掘进到位,TBM地面远程集控室响起热烈掌声。 可可盖煤矿主斜井掘进项目仅用时10个月便顺利推进至设计终点,提前3个月工期完成了矿业公司要求的任务。 求真务实 大胆创新 实现绿色、高效、安全、智能建井,用科学技术解决现场实际问题,将可可盖煤矿建成国内一流智能化煤矿标杆的目标,是可可盖煤矿斜井采用“敞开式全断面掘进工艺”的立项初心。 但立项之初,同行专家的质疑之声便纷至沓来,争论的焦点在于:可可盖煤矿斜井须穿越厚层洛河组砂岩,其饱和抗压强度为0MPa,围岩无法维持撑靴稳定,不具备采用全断面掘进工艺的工程条件。 面对这种“理论上的说法”,全公司上下并非“坐以待毙”,在总经理汪青仓的带领下,相关技术人员不断进行现场调研,分析周边矿井斜井地层力学特性。通过在洛河组砂岩进行岩石强度原位试验、锚杆锚固性能现场测试、模拟撑靴单体抗压试验,验证了洛河组砂岩采用TBM直接进硐的可行性,打破了外界质疑。 精准谋划 倒排工期 为保障可可盖煤矿主斜井敞开式全断面智能掘进工程顺利进行,可可盖煤矿立足工艺装备和地层特点,精准谋划,合理制定了斜井明槽开挖、设备组装、进硐掘进、后配套接续等方案,设备到货精准到小时,任务工期精准到日,工程指标精确到个人,层层压实责任,层层落实工作,问题精确排查,在萌芽中消除隐患。 面对地表厚表土层覆盖的困难,通过制定周密的明槽降水方案,保障明槽开挖工程安全完成;面对洛河组砂岩软弱岩层始发步进易冒顶的问题,制定了多级安全措施,通过增设管棚和围岩注浆,确保始发步进成功;面对斜井穿越多个含水层、井筒涌水量大的问题,制定了科学的多级排水方案,确保设备和人员安全;面对巷道掘进过程中,多处巷道顶板破碎的情况,工程技术人员针对不同地层,精准施策,通过增加钢筋排和钢拱架,确保TBM顺利通过破碎带。正是在如此严谨的组织安排和科学的方案制定下,建设单位紧密配合,各工序如期开展。 万不失一 居安思危 先进技术、全新工法极大改善了安全作业环境,施工方案成功实践、掘进工程顺利进行。而可可盖煤矿人始终居安虑危,丝毫不敢掉以轻心,始终坚守安全底线,不踩红线。可可盖煤矿全体干部职工认真落实干部走动管理、10+3班前会、零星工程收购等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安全检查不留死角、隐患排查不留余地、“三违”处罚不留情面,用万不失一的要求,保障工程安全进行。 以本次主斜井顺利推进至设计终点为例,主斜井掘进至4000m处时,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细心筹划收尾掘进方案。通过认真调研周边巴拉素煤矿、大海则煤矿,虚心请教煤层上部掘进遇到的地质环境和应对措施及效果,为主斜井收尾掘进方案提供借鉴;掘进至4500m处时,迅速启动煤层探放水方案,通过施工探放水钻孔,详实地掌握了煤层及其顶板岩层含水情况;掘进至5000m处时,巷道掘进采取“步步为营”的安全技术措施。可可盖煤矿安排工程、机电、安环等部门人员,24小时紧盯迎头安全技术措施落实情况的同时,组织施工单位,每掘进10m施工2个煤层探测孔,并实时根据迎头坐标,测算煤层距离,避免煤岩层厚度突变而引起煤层涌水事故发生;掘进至5133m处时,巷道开始竖曲线变平掘进,迎头施工须每班上报掘进位置,确保工程质量;掘进至5200m时(距离计划停掘位置135m),迎头改为短掘短支,煤层探测变为一排一测。正是由于各方案工序、各安全措施的精细筹备和有效落实,才促成了主斜井安全平稳落底。 科技领航 智能提速 可可盖煤矿人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拼劲,吸纳国内外先进建井技术,采用智能化手段,实现了安全高效智能建井。经过不断努力,掘进效果喜人。 可可盖煤矿斜井敞开式全断面智能掘进工程,以大步流星的姿态向业界展现出一组“可怕”数据:最高班进尺20.98m,最高日进尺40.5m,最高月进尺812.6m,平均月进尺509.7m,创造了延长速度,这背后是延长人“开拓创新”精神的体现。 依托于可可盖煤矿斜井智能化掘进工程,公司人员发表论文8篇,申请专利3项,先后获得了陕西省三新三小一等奖、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QC工程质量管理小组二等奖等荣誉,敞开式全断面智能掘进技术成果在6月26日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可可盖煤矿主斜井顺利推进至设计终点,是可可盖煤矿建设主要的里程碑节点,标志着超长斜井敞开式全断面智能掘进工艺的成功应用,补齐了西北复杂地层斜井全机械化施工的技术短板,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煤矿井筒全机械破岩智能建井技术体系,为智能化建井奠定了坚实的工艺基础,弥补了矿井全链条、全周期的智能化。 “千载之勋,一朝可立”,未来,可可盖全体员工将继续朝着“智能化建井,建智能矿井”的宏伟目标持续奋斗,不忘立项初心,牢记建井使命,展现新作为,力争为煤炭行业贡献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延长模式,创造出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
  • 《延长石油油田公司全神贯“注”稳“扩油”》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4-02-21
    • 2月19日,龙年春节收假第二天,记者走进油田公司所属各注水项目区,油水井压裂改造、酸化、高压井治理等作业紧张有序实施,项目建设现场忙碌依旧,一派抓早动快的“春耕”景象。 据了解,元月份以来,油田注水项目区管理指挥部已向各采油厂Ⅰ类注水项目区快速下达了各类措施方案60余份。目前已完成16口,还有23口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作业。 “每一项作业实施之前,我们都会下发一个专项方案,这些方案相当于一张张‘任务清单’,里面明确由谁来做、什么时间完成、完成到什么程度等内容,并形成工作倒排计划,督查人员现场照单收账’、整改销号。”油田公司注水项目区管理指挥部副指挥李海峰介绍说,生产动态管理平台会对方案设计与调度、执行、督办、反馈等信息进行“流程化、痕迹化、信息化”管理,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落地。 以“项目制”推进注水开发,油田公司已经蹄疾步稳走了9年历程。通过3年一阶段实施注水大会战,油田集中人财物等优势资源为注水提供保障,全力释放地层能量恢复区的油藏潜力,有效稳住了基础产量,使注水成为了油田千万吨以上规模稳产增产的关键举措之一,被大家公认为油田的‘生命工程’和‘饭碗工程’。 这期间,从“1”到“131”,注水项目区逐年增多,注水受益范围持续扩大,新井打井数量逐年下降,“项目制”管理模式也趋于成熟,既稳住了基础产量,也为持续扩油上产积蓄了地层“能量”。 “‘项目制’管理模式的优势体现在,可以统一调配各类资源,引领技术与生产一体化,带动注水开发制度优化,探索形成创新管理模式。” 油田公司注水项目区管理指挥部指挥薛涛如是说。 据悉,“三年精细注水大会战”开展以来,油田优化整合了两级注水项目区,重新划分调整Ⅰ类注水项目区44个、Ⅱ类区46个、Ⅲ类区41个。其中,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层位、不同开发状况,分别选取贺阳山、双河、东仁沟等9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Ⅰ类注水项目区,与临近油田同类型高效开发区实施精准对标、精益提升,全面创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能够代表延长油田开发水平的精细注水示范区。 薛涛说:“Ⅰ类区是样板、是标杆,示范就要有示范的样子,因此行动上行动要快,落实中标准要高,过程中质量要硬。” 在日常工作中,油田公司面向所有注水项目区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佳评差”活动,落实9项重点工作,有效提升现场基础管理水平。充分考虑项目区地面配套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建立“不同区域、不同项目区、不同指标”的差异化考核体系,加强部门联动,生产运行部、开发部、注水指挥部每季度协同督导考核注水工作,科学合理地评价项目区工作。 这些年,通过不断探索提炼项目制管理经验,油田公司总结出了“油藏综合调整治理模版”“老区调整治理七步工作法”“七化管控”“四优化、两提升”等管理创新成果,不断丰富注水项目制管理模式的内涵。 去年,44个I类注水项目区开发形势持续向好,原油产量稳步提高,全年生产原油531.8万吨,原油产量同比增加9.97万吨。“今年Ⅰ类区主动加压,我们的目标是再增加10万吨以上。”薛涛说。 眼下,处在“三年精细注水大会战”收官冲刺阶段的油田公司,正在全面加快项目区综合调整治理进度,更加精细化提升“项目制”管理水平,确保顺利完成会战任务目标,为扩油上产和集团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