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私享】南京农业大学肉品质量控制与新资源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周光宏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Q1,中国科学院1区Top,IF: 13.4)发表题为“Flexible electrochromic film for visualized meat freshness detection”的研究性论文。》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 杨娇
  • 发布时间:2025-06-12
  • 2025年6月6日,南京农业大学肉品质量控制与新资源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周光宏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Q1,中国科学院1区Top,IF: 13.4)发表题为“Flexible electrochromic film for visualized meat freshness detection”的研究性论文。该文通讯作者为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王洁副教授。 注:最近有小伙伴反映收不到推送,因为公众号改了推送算法,现在需要加星标,多点赞/点在看,才能准时收到推送。 研究背景 肉类富含营养,但贮藏中因酶解、氧化及微生物作用会产生有害物质并改变品质,故新鲜度检测对降低食源性疾病风险和经济损失至关重要。现有检测方法如分光光度法、色谱法虽准确,但存在破坏性、低效、耗时问题,难以大规模应用;非破坏性方法如计算机视觉、电子鼻、光谱技术则依赖专业设备或人员,检测门槛高。因此,亟需开发通用性强、门槛低的新方法。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柔性电子技术的肉类新鲜度可视化检测策略。柔性电子技术因其低成本、材料来源广、机械柔韧性与可重构性等优势,在环境与健康检测领域日益受关注,但用于肉类新鲜度检测尚少报道。为此,该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具有电致变色特性的柔性电子薄膜。该薄膜由姜黄素插层明胶水凝胶与铂电极组装而成,内含游离离子,故具有导电性和pH响应性。在直流电刺激下,薄膜内发生水电解反应,阴极区产生大量OH?离子,导致局部pH升高;当pH超过姜黄素阈值时,其颜色发生变化(阴极附近呈现红棕色线条)。电致变色响应受刺激时间、电压及薄膜初始pH环境共同影响,初始pH不同则响应不同。应用时,薄膜与肉类共封装,肉中渗出组织液浸润薄膜,其初始pH因肉的新鲜度而异。在直流电刺激下,新鲜肉对应的薄膜不显显著变色;而变质肉对应的薄膜阴极区颜色则由黄变红棕。这种显著的差异化响应使该薄膜能实现低门槛、高通用性的肉类新鲜度可视化检测。 成果介绍 肉类新鲜度检测在降低食源性疾病风险和经济损失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有的肉类新鲜度检测策略普遍存在操作破坏性大、效率低且耗时的问题,或者需要依赖专业设备或操作人员,检测门槛较高。因此,该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具有电致变色特性的柔性电子薄膜,用于肉类新鲜度的可视化检测。该柔性薄膜由姜黄素插层明胶水凝胶、游离离子和铂电极组成。在直流电刺激下,薄膜内会发生水电解反应,导致阴极附近pH值升高,并引发姜黄素的响应性颜色变化。该柔性薄膜的电致变色响应与刺激时间、电压以及薄膜的初始pH环境相关,这使得具有不同初始pH值的薄膜在适当的电流刺激下能够展现出不同的电致变色反应。当与肉类共同封装时,从肉中渗出的组织液能够浸润柔性薄膜,根据肉的新鲜程度为薄膜提供不同的初始pH环境。因此,在电流刺激下,与新鲜肉共同封装的薄膜不会显示显著的颜色变化;而当肉发生变质后,薄膜阴极附近的颜色则会由黄色变为红棕色。柔性薄膜呈现的这些显著差异化的电致变色响应,使得肉类新鲜度的可视化检测具有低门槛和良好的使用通用性。 图文赏析 柔性电致变色薄膜的电致变色原理示意图(a)和肉类新鲜度检测应用示意图(b)。 柔性电致变色薄膜在真空包装肉类新鲜度检测中的应用。(a) 可视化检测策略示意图。(b-c) 使用柔性电致变色薄膜在第 1 天和第 7 天进行可视化新鲜度检测。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cej.2025.164575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Mzc4MTA4MQ==&mid=2247572950&idx=2&sn=b093a999e8953bb9ab6a715bc82c25d4&scene=0#wechat_redirect
相关报告
  • 《【科学私享】大连工业大学全国重点实验室谭明乾教授团队国际顶刊发文!》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杨娇
    • 发布时间:2025-06-16
    • 2025年6月9日,大连工业大学海洋食品加工与安全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谭明乾教授课题组在国际顶级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Q1,中国科学院1区Top,IF: 13.4)发表题为“AI-driven target screening and microfluidic sonication-assembled oral delivery of fucoxanthin-loaded probiotic vesicles for targeted alleviation of diet-induced obesity”的研究性论文。该文通讯作者为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苏文涛和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常镜洳。  研究背景 近年来,肥胖及其相关代谢性疾病(如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病率日益上升,成为全球性健康难题。天然类胡萝卜素,尤其是岩藻黄素(Fucoxanthin, Fx)因具备抗氧化、抑脂及抗炎等活性,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Fx调控脂质代谢的关键上游激酶尚未系统明确,其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也限制了其应用。为此,本研究结合人工智能(AI)对Fx的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多组学预测,并开发了基于微流控-超声技术的益生菌来源囊泡(PDEVs)递送系统,实现Fx高效封装与递送。以Lactobacillus casei囊泡为载体,优化超声能量与流速,实现结构稳定、封装效率高的纳米载体制备。本研究系统分析了该递送系统的粒径、电荷、包封率等理化特性,并通过细胞及动物模型验证其改善脂质代谢、缓解肥胖的作用及机制。本研究为天然产物的递送与代谢性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成果介绍 肥胖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其日益上升的患病率已构成严重的公共卫生挑战。目前常用的药物治疗手段,如食欲抑制剂和脂肪吸收抑制剂,疗效有限且常伴随不良副作用。本研究利用微流控辅助超声技术构建了乳酸杆菌来源囊泡(LCEV)系统,以封装岩藻黄素(Fx)。同时,结合人工智能(AI)靶点筛选,评估其在体内外调控脂质代谢的作用。通过模拟建模与实验验证,微流控超声技术能够形成稳定、均匀分布的声压场,优化能量输入并减少局部高压对囊泡结构的破坏,从而提高了封装效率。在体外实验中,微流控超声组装的Fx负载囊泡(LCEV@Fx)可抑制游离脂肪酸诱导的肝细胞脂质积聚,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并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的脂肪生成及脂质合成。在体内实验中,囊泡封装延长了Fx在胃肠道的停留时间,增强了其经肠外膜的吸收,并增加了在肝脏的累积。AI驱动的靶点筛选与分子对接分析识别出AMPKα1为Fx调控脂质代谢的关键靶点,为其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进一步实验验证表明,LCEV@Fx可减少高脂饮食诱导小鼠的白色脂肪组织积累,改善肝脏脂肪变性,通过激活AMPK/SIRT1通路促进脂肪酸氧化,同时抑制SREBP1和FAS表达以抑制脂质合成。本研究通过AI靶点筛选与验证,阐明了LCEV@Fx的作用机制,为其在代谢性疾病中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特别是在调控脂质代谢和缓解脂肪肝方面展现出显著的治疗潜力。 图文赏析 图形摘要 一种利用 PDEV 和微流控芯片辅助超声技术高效装载和递送 Fx 以提高其生物利用率的口服给药系统。 基于人工智能的蛋白质配体结合亲和力预测工作流程。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cej.2025.164598
  • 《【科学私享】江南大学全国重点实验室金征宇院士团队国际顶刊发文!》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杨娇
    • 发布时间:2025-06-16
    • 2025年6月14日,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资源挖掘全国重点实验室金征宇院士团队在国际食品权威期刊《Food Hydrocolloids》(Q1,中国科学院1区Top,IF: 11)发表题为“Investigation into the effects of laccase and ferulic acid on the rheological and baking properties of arabinoxylan-rich doughs”的研究性论文。该文通讯作者为江南大学焦爱权副教授。 研究背景 全谷物食品因富含膳食纤维,具有调节血糖、预防慢性疾病等健康益处,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然而消费者接受度仍低,实际摄入量远低于推荐标准。麸皮中的主要膳食纤维——阿拉伯木聚糖(AX),是一种非淀粉多糖,结构复杂,其酯化的阿魏酸(FA)在面团混合与发酵过程中可释放,进而影响AX分子性质和面团流变性能。外源FA作为酚类化合物被添加至面制品中,但其对面团品质的影响尚存争议。有研究指出其可促进蛋白聚集,也有研究认为其削弱面筋网络。漆酶(LAC)是一种多铜氧化酶,能催化酚类氧化反应,促进AX间交联,被视为绿色加工技术,已应用于无麸质面团的改性中。LAC可增强蛋白聚集、改善冷冻面团品质,但也可能导致FA含量下降。本研究旨在探讨水溶性AX(WSAX)在LAC催化及外源FA共同作用下对面团加工特性(包括流变性、热稳定性、水分分布及烘焙性能)的影响,为深入理解LAC作用机制提供数据支持。 成果介绍 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WSAX)是谷物中的关键非淀粉多糖,能够影响面团的多种加工特性,如流变行为、热稳定性及烘焙性能,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本研究系统评估了预水化协同漆酶(LAC)催化的WSAX与阿魏酸(FA)对面团加工与烘焙品质的影响,并与直接混合制备的面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预水化处理显著提高了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和最大柔顺性(Jmax),增强了面团的黏弹性、可塑性和热稳定性。在预水化条件下,LAC与外源FA显著提升了面团的延展性,并使T21(2.32–1.30 ms)、T22(12.67–8.36 ms)和T23(109.77–67.55 ms)值降低。LAC的预水化处理显著提升了面团的最大G′、最大G″、最大复合模量(G)、起始温度(To)、峰值温度(Tp)和终止温度(Tc)。LAC催化WSAX与FA的预水化处理对面团的流变与热特性产生显著影响。热重分析(TGA)结果显示,面团的质量损失减少(由76.55%降至70.01%),热稳定性增强。最后,由于FA的加入,LAC显著改善了面包的弹性和咀嚼性等烘焙特性。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LAC和FA在富含WSAX面团中的加工特性提供了数据支持。 图文赏析 图形摘要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foodhyd.2025.11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