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地理大数据挖掘与时空模式发现" 实施方案检查暨项目启动会在京召开》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1-24
  • 2017-11-02 编辑: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

      10 月 31 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地理大数据挖掘与时空模式发现 ” 实施方案检查暨项目启动会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召开。

      上午实施方案检查环节 , 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施闯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蒋捷、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李传荣研究员、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卢乃锰研究员、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党亚民研究员、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张寅生研究员,以及项目组成员共 50 余人出席并参加了会议。

      项目负责人、地理资源所裴韬研究员首先介绍了项目的详细实施方案。项目将围绕地理大数据空间解析的关键科学问题,面向社交网消费性大数据、对地观测结构化大数据深化应用等需求,研究地理大数据挖掘理论、开发地理大数据解析原型系统,并开展智慧城市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舆情分析等应用示范。评审专家认真听取了实施方案汇报,仔细审查了实施方案材料,经过质询与讨论后一致同意通过实施方案论证。

      下午项目启动环节 , 由项目负责人裴韬研究员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蒋捷、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宫辉力、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副所长张兵、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党亚民研究员、国家地理空间信息中心李浩川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孙冲主管、科技部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管理办公室徐泓、高倩钰、刘爽主管 , 地理资源所所长葛全胜、科研处处长廖晓勇、副处长房世峰 , 以及项目研究骨干共 50 余人参加了会议。

      启动会首先由蒋捷介绍了项目背景,徐泓、孙冲和房世峰分别代表项目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主管部门和研究所主管部门致辞。葛全胜代表项目主持单位向各位专家的莅临指导和项目参与单位的全力配合表示感谢,对项目的成功启动表示祝贺。项目负责人裴韬研究员对项目进行简要介绍之后,项目咨询专家和项目骨干人员就项目研究内容、成果和管理等方面交换了意见。徐泓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并对项目实施和团队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关报告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重大生态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 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京召开》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1-24
    • 2017-09-06 编辑: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   9 月 5 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 ” 专项 “ 重大生态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 ” 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召开。该项目旨在建立重大生态工程生态效益综合监测评估的指标体系和方法的基础上,系统评估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北方防沙治沙、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的生态效益及其区域差异,提出重大生态工程生态效益提升的技术途径和对策,为国家有关部门或地方政府提供决策支持。项目执行期为 2017 年 7 月至 2020 年 12 月。   会议由项目牵头单位地理资源所副所长于贵瑞研究员主持。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资源环境处处长周桔、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领导徐延达、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监测处副处长刘帅受邀参加了会议。评审专家组成员包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于贵瑞研究员、李秀彬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延晓东研究员、张春来研究员以及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柳钦火研究员等。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与课题研究骨干 60 余人参加了会议。   科技部中国 21 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王兰英博士代表专业机构首先介绍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 ” 专项的背景、意义以及项目管理办法,强调课题需要与项目紧密衔接,项目需要与国家和部门需求对接。项目负责人、地理资源所邵全琴研究员从项目立项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区域、技术路线与实施方案、预期成果与考核指标、任务安排与经费预算等方面对项目实施方案作了简明介绍,并介绍了第 1 课题的实施方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纪平研究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赵允格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杨秀春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樊江文研究员以及环境保护部卫星中心侯鹏正高级工程师等分别介绍了其余 5 个课题的实施方案。   评审专家审查了课题实施方案材料,听取了各课题汇报,经过质询与讨论后一致认为:项目各课题实施方案符合项目任务书规定的任务内容和目标要求,技术路线可行、研究方法适用;课题组成员知识结构合理,课题承担单位具备相应的研究条件,管理机制有效,实施方案合理可行。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实施方案论证,项目顺利启动。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地理大数据挖掘与时空模式发现”举行2018年度项目总结会议》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12-10
    •  11月21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地理大数据挖掘与时空模式发现”年度总结会议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召开。   与会专家包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张兵研究员、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卢乃锰研究员、国家地理空间信息中心李浩川研究员。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裴韬研究员,课题负责人:武汉大学刘耀林教授、北京大学刘瑜教授、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所骆剑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杜云艳研究员以及项目骨干共计4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周成虎主持,主要针对项目2018年度进展进行汇报和总结。地理资源所裴韬研究员代表项目组对项目亮点、整体进展以及系统研发进行了汇报。各课题负责人分别就地理大数据的聚合与可视化、地理大数据的位置多重感知、地理大数据时空格局理解与透视、地理多元流模式挖掘以及地理大数据典型事件发现及预警五个方面,对课题研究成果及亮点进行了梳理。与会专家针对项目理论框架和项目进展情况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该项目围绕地理大数据空间解析的关键科学问题,面向社交行为与对地观测大数据的多来源、多粒度、多模态时空信息,研究地理对象的信息化表达,位置范围与场所内涵的刻画,挖掘地理现象的时空模式,揭示地理要素互作用与协同机制,发现地理系统的动态演化规律,实现地理大数据时空解析。截至2018年度已发表SCI论文43篇、申请专利14项,实现地理大数据表达与可视化算法41种、位置信息聚合种类13种,完成了长三角地区资源配置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