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概览》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6-21
  • 据国际能源署最新统计,2021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达296GW,较去年增长了6%。从能源类型来看,2021年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下降17%,但太阳能光伏和水电装机容量的增长抵消了这一降幅。

     

    2021年欧盟是第二大可再生能源市场

    2021年,中国依旧保持了全球领先的可再生能源市场份额,可再生能源新增容量占全球的46%,达135GW。同2020年相比,中国新增装机容量下降2%,陆上风电和光伏装机较去年同期下降55%和22%,但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增加了六倍。

    就产能增长而言,欧盟是第二大市场,新增装机容量47GW,占全球的16%。同2020年相比,新增装机容量的增幅达21%,其主要得益于西班牙、法国、波兰及德国的太阳能光伏项目数量快速增加。

    印度在2020年受疫情影响推迟了部分可再生能源项目计划,2021年随着政策激励以及部分项目投产,装机容量增幅达119%,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东盟地区的新增装机容量下降主要是由于越南能源政策的调整,但整体仍略高于2019年。

     

    可再生能源2022年预计增长8%

    据国际能源署预计,2022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将增长8%以上,首次突破300GW大关。

    预计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仍以太阳能光伏为主,其发电将占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的60%,投产190吉瓦,较上年增长25%。

    尽管2021年陆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同比下降,但预计2022年全球陆上风电装机容量将略有回复,达到近80GW。海上风电装机容量预计在2022年翻一番。

    此外,从发展趋势来看,太阳能光伏的持续增长或将被水电的容量下降所抵消,而风电及生物能源的增幅相对稳定,因此,除非出台更有利的政策,否则预计与2022年相比,2023年的全球可再生能源产能增速将保持稳定。

    市场展望

    光伏和陆上风电投资成本将持续上涨

    截至2022年3月,多晶硅价格翻了两倍,铝价翻了一倍,钢材涨幅达50%,铜上涨70%,综合运费上涨近五倍。

    对于海外光伏和陆上风电投资成本而言,运费上涨是主要影响因素,其次由于制造商的成本增加,风机和光伏组件价格亦有所上涨。

    据国际能源署预测,2022年太阳能光伏和陆上风电的总投资成本或将较2020年提高15%至25%。

相关报告
  • 《BNEF:印度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招标市场》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11-30
    • 根据彭博社新能源财经(BNEF)最新的Climatescope 2018年报告,印度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招标市场,也是吸引清洁能源投资的第二大目的地。   印度的太阳能市场规模在2017年几乎翻了一番,使其成为创纪录的一年,年光伏装机容量达到9.4吉瓦。   据彭博社报道,2017年,印度通过对外招标获得超过11吉瓦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吸引了94亿美元的新投资,使其成为103个应对气候变化国家中第二大可再生能源投资市场。   “投资实际上从2016年的126亿美元下降到2017年的101亿美元。但这不一定是负面的,因为该国已经举行了一系列反向招标,这些反向招标已经导致开发商之间的竞争激烈,”报告称。   2017年,印度是世界第五大清洁能源投资市场,从2016年的第六位跃升。2018年上半年清洁能源投资总额为74亿美元,其中太阳能发电项目占大多数。   截止2018年6月,该国的总装机容量为346吉瓦,可再生能源(不包括大型水电)占71吉瓦。   印度大约四分之三的电力来自煤炭。然而,2017年,印度新的可再生能源装置第一次超过了煤电。报告补充说,由于该国寻求通过招标可再生能源取代煤电,印度政府已将其2027年的煤炭产能目标减少11吉瓦至238吉瓦。   根据该报告,印度虽然其可再生能源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相对较高(目前风能和太阳能约为8%,低于2017年的12%),但其具有较低的太阳能成本和风电成本,约为40美元/兆瓦时。这主要是由于印度竞争激烈的环境,迫使可再生能源开发商按照全球标准实现相对较低的资本支出和运营支出。   印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部的目标是在2018年至2020年期间进行80吉瓦太阳能和28吉瓦风电项目的招标,以实现其到2022年3月达到的175吉瓦可再生能源容量的既定目标。
  •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氢能将重塑全球能源格局》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1-28
    • 氢能经济的快速增长,正在重塑国际贸易市场和各国的能源关系。氢能尤其是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绿氢,被视为实现能源转型的重要路径。随着新的氢气出口国、进口国的确立,各国能源实力将重新洗牌,进而引发新的相互依存关系,从而给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带来颠覆性影响。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日前发布报告称,随着传统化石燃料贸易日渐衰落,氢能将重塑全球能源格局,改变世界能源贸易的地理格局。 ■基于氢能的新格局将诞生 IRENA认为,鉴于许多国家都有能力生产氢气,未来的清洁能源市场将朝着“区域性而非全球性”的方向发展。氢能将为市场带来新的和多样化的参与者,使得供应更加多样化。同时,氢能市场更加包容,可以为世界各国提供公平的合作机会。 IRENA总干事弗朗西斯科·拉卡梅拉表示,“氢虽然不是‘新石油’,但仍会给政治、技术、环境和经济带来革命性影响。” 根据IRENA的报告,本世纪20年代将是氢能技术的竞争时代,而对氢能需求的爆发则从本世纪30年代开始,届时,全球范围内绿氢将与基于化石燃料的灰氢进行成本竞争。IRENA预计,中国、巴西等国可能更早迎来这场“绿灰”成本之争。 报告同时认为,随着氢能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可以左右价格走势的油气生产国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将大大削弱。这意味着,新的“能源地缘政治地图”将诞生,随着氢气供需两侧共同成长,“氢能外交”的重要性也将大大增强。 ■跨境贸易逐渐活跃 基于到2050年氢能将占全球能源使用量12%的预期,IRENA 认为,跨境氢贸易将在2030年代增加,到2050年超过30%的氢气可以跨境交易,这一比例高于当前的天然气,其中2/3的绿氢生产将用于本地,1/3用于跨境交易。经过改造的管道可能会促进一半的氢贸易,另一半则将以氢衍生物的形式通过船运实现,如氢衍生氨运输。 绿氢将是氢贸易最主要产品,IRENA估计,到2030年,部分国家可以实现绿氢价格与蓝氢持平。 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计划开展氢能商业活动,建立氢贸易关系可以为本土氢价值链的建立、绿色就业机会的增加开创新的可能性。事实上,一些传统上没有进行能源交易的国家,正在围绕氢能源建立双边能源关系。 IRENA指出,绿氢市场的增长“比我们此前的预期还要再快一些”,最近,德国、乌拉圭和巴西等地都出现了相关交易。美国能源咨询公司博莱克·威奇则指出,亚洲在氢制取和综合应用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其中,中国、日本、韩国进步显著。 IRENA估计,目前氢能的年销售额约为1740亿美元,已经超过LNG,到2050年有望增至6000亿美元,增幅近6倍。基于此,美国银行预计,到2050年,氢能市场将产生2.5万亿美元的直接收入和11万亿美元的间接基础设施收入。 ■能源进出口国角色可能对调 随着氢能产业布局逐渐打开,当前的能源进出口国角色可能出现对调。《金融时报》撰文称,最有能力生产廉价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国家,也是最适合生产具有竞争力绿氢的国家。中国、日本、欧盟等能源消费国,已经将氢作为能源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预计未来10年将有约650亿美元资金专门用于制氢。 当前,智利、摩洛哥和纳米比亚等国仍是能源净进口国,但他们成为绿氢出口国的前景十分乐观。根据IRENA分析,非洲、美洲、中东和大洋洲的“绿氢”生产技术潜力最大,只是仍然面临大规模技术转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挑战;而欧洲、东北亚和东南亚的潜力则相对较小。 ■平衡国家间能源关系 意大利国际政治研究所(ISPI)指出,氢能产业可以通过创建一个更加分散的全球能源系统来平衡国家间的能源关系。 ISPI研究助理Ruben David表示:“能源系统重新定义之后,某些国家、行业、企业会从中受益,而另外一些则会受到不利影响。”当前的能源出口国可能成为能源净进口国,从而遭受经济损失。事实上,化石燃料丰富的国家大部分收入来自油气出口,可能会因氢出口腾飞而受到干扰,从而导致社会和政治不稳定。 随着化石燃料进出口依赖度降低,向氢的过渡也带来了多边关系的颠覆。“美国与海湾国家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受到向可再生能源和氢气过渡的严重影响。”Ruben David称,“制定氢能发展的规则、标准以及强化监管治理,也可能会导致地缘关系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