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智慧化工园区适用技术巡展 | 化工园区分布式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 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12-16
  • 化工园区分布式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 ——普奥智能设备(宜昌)有限公司 一、技术介绍 兴发宜昌新材料产业园占地15000亩,成员企业17家,是国家科技经贸创新基地,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长江经济带绿色转型示范园区。普奥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化工园区分布式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ProudThink,帮助园区建立了基于DIPS(分布式智能制造系统)架构的工业互联网基础,通过运营概览、设备智能运维、能碳及调度管理、事故预警等数据分析和功能模块,帮助用户解决数据的全面接入、工业无线通信、互联互通及按需定制的管理驾驶舱。 普奥创始人陈徳基博士,毕业于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计算机科学系,参与了国际标准OPC和WirelessHART(IEC62591)的制定,2014年回国担任同济大学工业4.0实验室技术总监,被评为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是国际自动化学会(ISA)院士。 二、技术特点 化工园区分布式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DIPS(Distributed Intelligent Production System)架构的创新性在于工业互联网节点的创造和工具化,可为企业有关信息系统(信息孤岛)增加标准化数据交互模块,将信息孤岛(非工业互联网节点)改造成为工业互联网节点并互联互通,包括:信息孤岛系统间交互的数据标准化、系统间通信的协议标准化、业务系统需新增的功能可以在最合适的工业互联网节点上实现、新增的信息系统以节点的方式适时动态加入。 本系统在实施中拥有灵活部署、数据标准化和互为备份等特点,可分步实施、动态增减、实时优化、可规模化扩展,构建一个由多个子系统(工业互联网节点)组成、高度互联、有分散也有集中的网络系统,为不同用户角色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参考的知识产权及有关标准如下: 表1 参考的知识产权及有关标准 三、技术适用性 兴发新材料产业园已建成二十余年,有不同年代、不同国家、不同厂家的控制系统、自动化系统和信息系统,形成了众多的信息孤岛;园区调度能管系统老旧、新增设备无法加入、新的需求无法实现,重要设备缺乏基于实时监测的故障预诊断系统。 化工园区分布式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提供开放式接入适配,可连接2G/3G/4G/5G、LoRa、WiFi、ZigBee、Modbus、MQTT、OPC等协议的设备,第三方系统集成(ERP,CRM等),第三方M2M云,开放API等连接;可支持数百万台设备的扩展要求,实现全面数据管理;对连接的智能设备和应用所需的对象、拓扑逻辑、组态设计、数据分析、服务流程、Dashboard进行建模;基于物联网传感设备获取的数据、仪器仪表、控制器的数据、使用时长等多维度因素数据分析实现设备健康状态的监测和故障预警;系统提供安全接入、安全传输/存储、数据授权、功能授权、安全登录等机制,实现数据的多层保护,构建数据安全可靠环境;行业专家可以基于本操作系统平台快速开发专业的应用App,并发布至App Factory,丰富云端应用App,缩短开发周期。 化工园区分布式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经过在该园区的能源及调度管理数字化、重要生产设备智能化运维等应用场景的成功实施,提升了企业生产运营管理水平,具有行业可复制性、可推广性。 图1 DIPS架构图 四、技术应用效果 普奥化工园区分布式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已交付兴发新材料产业园区,运行及使用情况良好。本技术的DIPS设计策略确保了集团公司数字化转型架构的完整性、标准化和可扩展性,为企业全面数字化转型打下了基础,并具有行业可复制性、可推广性,具体应用效果如下: (1)通过普奥化工园区分布式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实现了生产系统(包括40余套DCS系统、20余套变电站SCADA系统、多种智能无线传感器和数字水表、蒸汽表等仪表数据接入)与ERP、EAM、OA、短信平台、政府应急管理平台等信息系统间的数据互联互通及应用。实现了设备、生产工艺数据、用水、用电、用气等基础数据的汇聚,打通集团公司内部数据及信息孤岛,实现生产、设备及信息系统数据的标准化治理、分布式存储,以驾驶舱的形式实现数据可视化、业务数字化。终端界面在兴发内部各办公室、会议室都可以授权使用,并有手机移动APP。 (2)通过三百多个DCS和罐区组态图,实现对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和重大危险源的实时监测,实时监测园区生产及水、电、气等公用工程数据,掌握园区生产运行情况,实现自动生成报表,并实现对工段开停车和产线负荷率实时统计;实现对试点车间的8类60项动、静设备健康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故障预诊断,包括真空泵、罗茨风机、压缩机、洗料机等动设备的机械、温度和润滑健康监测分析,洗料机油站的低油位报警,黄磷大地槽管道的腐蚀测厚监测分析,压缩机、氯甲烷成品槽的安全阀排放及泄露监测,三化段重要控制调节阀的健康状态监测分析等,通过以上重点设备的健康预诊断报警并联动EAM检维修工单,帮助工厂减少故障停车减产,提高产线利用率,避免因设备事故和生产介质泄漏造成的火灾爆炸、人员伤害及环境破坏等灾难性事件; (3)园区数字化能管及调度系统实现了用户的可配置管理,灵活可扩展。实现按园区、公司、车间、装置不同层级能源及物质消耗和碳排放情况的动态监测及分析管理;根据园区循环链特点开发的园区盐酸平衡调度优化推荐方案自动生成模块减轻了调度工作负荷,提高了调度工作效益; (4)采用普奥自有核心技术产品ProudLink(工业级无线通信设备)组网,实现了园区车间内工业无线通信全覆盖,新增的水表、蒸汽表、传感器等仪表数据通信无需再布线。 本次项目总投入一千多万元,其中软件部分七百余万,硬件部分五百余万。硬件部分包括:机房服务器及存储扩容(16核,128G内存,500G的磁盘)、部分网络改造、一百余台艾默生传感器、三十余套工业无线网关、部分数字化仪表、台式计算机等。软件系统经过培训基本交由甲方自行运维,服务商一般情况下做远方支持,特殊情况7X24小时现场服务,后期运维成本低,便捷性高。

    来源:园区委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TU0NzEyMA==&mid=2650354337&idx=2&sn=3b87796bd28d640f463a8f80dde93e8c&chksm=864a0f498e57a8cd196b88aa0cc4df247e36a78de45e3622db865450202f1f7cee634d0372cc#rd
相关报告
  • 《2024年智慧化工园区适用技术巡展 | 让AR技术赋能化工园区智慧化建设》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11-26
    • COMOS Mobile Worker数字化AR智慧工厂运维平台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一、技术介绍 西门子COMOS Mobile Worker AR数字化智慧工厂运维平台是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旨在提高企业的生产和维护效率。该平台利用增强现实(AR)技术,将数字化信息与现实环境相结合,为工作人员提供实时的、可视化的指导和支持。COMOS Mobile Worker完全基于传统现场工作中的痛点,将DCS和PLC设备实时运行数据,工程设计数据、图纸、文档、三维模型等关键信息推送到现场工作人员的手持终端,最终通过手机、平板、HoloLens AR眼镜、PC等多种移动终端进行AR呈现。COMOS Mobile Worker不但将设备文档、图纸、视频、设备三维模型与 DCS/PLC 动态数据一体化呈现,还实现了增强现实仪表,导航定位设备、在线及离线应用、支持多媒体地图等诸多业内创新功能,并且这一完全数字化的方式让数据查询、展现、批注的整个运维过程实现无纸化,从而帮助工业企业迈向日益重要的绿色低碳之路。工作人员可以通过AR技术直接在现场进行操作,同时获得准确的实时数据和指导,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技术特点 西门子COMOS Mobile Worker是移动APP平台产品,可以通过配置的方式将工程设计数据、图纸、文档、三维模型及设备运行状态数据进行数据集成,并能与企业的管理业务进行业务集成,可以配置处数据驱动的多终端移动APP。COMOS Mobile Worker主要的特点包含: (1)高效的资产数据与DCS/PLC数据集成与应用平台,办公电脑与现场移动终端均可进行多媒体事件记录,执行运维任务。 (2)手机端、平板端、Hololens眼镜端均支持AR混合现实,多楼层设备平面布置图,实现立体与平面的设备定位。 (3)支持主流的跟踪和定位技术,比如二维码、位置码、NFC、GPS、OCR、蓝牙等。 (4)支持文档的上传和PDF文档批注,批注的文档可以保存版本,可以查阅历史版本。 (5)支持在线及离线模式,没有网络也可以工作。 (6)支持上传和浏览obj格式的三维模型。 (7)视频通话与在线远程运维支持。 (8)低代码移动平台,通过配置实现多移动端与电脑端应用。 图1 AR模式、动静态数据集成及资料查阅 COMOS Mobile Worker的AR视图功能,实现对于楼层内各设备、任务等对象的动态显示,可以通过对中控等系统实时数据的获取,为现场操作人员实时展示设备的动态参数等信息。支持基于地理位置信息、二维码扫描、位置码扫描等多种模式进行设备定位显示。可以通过对于AR仪表的查看,分析设备的异常状态,进行快速定位设备进行报修、工作任务确认等操作。现场没有仪表的地方,可以直接显示设备温度、压力等信息,并且结合参数范围对图标进行颜色标识,及时提醒用户设备状态。 COMOS Mobile Worker设备楼层定位功能,实现了工厂内楼层间的对象定位查看及导航。楼层布置图与地图叠加实现了多楼层设备布置与定位,从而实现了楼层内设备位置定位显示、设备关键信息展示、快速导航、设备定位跳转等功能。使用手机端将会根据GPS等自动获取当前的地理位置信息,使用移动电脑等没有导航信息的客户端,可以直接通过获取对象的地理位置信息在地图中进行快速定位。 图2 设备楼层地图 三、技术适用性 COMOS Mobile Worker作为工业APP运维系统配置平台,是一款成熟稳定且具有高度安全性的移动工作应用软件,已经在石油、化工、医药、水、冶金、能源、汽车等多个行业应用多年,并且经过了长达15年的发展和改进,具体优异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COMOS Mobile Worker已经在江山经济开发区江东化工园区等国内多个园区的化工企业中应用。江东化工园区的一家化工企业面临工艺、设备、电气、仪表、自控等各类数据分散,没有电子化和关系化,并且这些数据和具体运维过程也没有结合,导致现场运维人员和各专业技术人员在处理和分析问题时费时费力,且容易导致错误,甚至导致安全的问题,同时企业也希望在投入不高的情况下解决这些问题。江东化工园区企业选用了COMOS Mobile Worker作为运维平台,不仅解决了工艺、设备、电气、仪表、自控等各类数据的关联与共享的问题,而且将DCS系统数据和运维任务也集成到了该系统上,不管现场员工,还是在办公室的技术人员利用办公室电脑、平板、手机进行协同工作,解决了长期困扰企业的知识共享问题,运维任务管理问题,并且实现了多终端协同运维,以及AR增强现实运维,提升了企业业务管理、知识传承水平,从而提升企业运维管理水平。在成本控制上,软件同时,部分现场用户使用了离线模式,为企业节约了5G网络的投资,又实现了移动运维。该软严格的身份验证机制,安全的数据传输协议、十多年的技术迭代确保了该企业应用的机密性、安全性、稳定性和完整性。 四、技术应用效果 COMOS Mobile Worker江山经济开发区江东化工园区等国内多个园区的化工企业中应用取得了一系列非凡价值。随着设备增多,设备文档资料日益复杂而多变,运维成本面临着持续性压力。相关企业的管理人员,工艺、电气、仪表、设备等职能部门人员,维修维护人员通过COMOS Mobile Worker,在现场检查设施巡视过程、办公室、现场都能够实时查看电子文档和设备运行状态,同时也能实时上报各类事件并跟踪事件处理状态。工厂工艺、电气、仪表、设备等职能部门人员使用COMOS Mobile Worker查阅设备静态及动态数据,并更新相关的信息资料,保证设备资料一致性及完整性。车间管理人员、现场人员在车间现场随时随地获知区域人员信息、设备信息、自控状态和报警;在车间内部通过HoloLens AR眼镜点选查看精馏塔的液位压力等实时数据,并能随时查阅仪表数据表;在控制柜前无需打开柜体,便可透视柜内布线,并能查看塔底循环泵压力液位、流量等数据;在罐区不仅能现场查看扬程特性曲线,功率性能曲线和汽蚀余量特性曲线,还能随时查看输送泵压力、流量以及储液罐的液位等。通过使用COMOS Mobile Worker大大提高了设备检维修的数据检索和决策效率,使得数字孪生应用场景快速落地见效。 COMOS Mobile Worker的实施和应用为园区相关企业带来了明显的效益:经济上降低工程档案、资料、运维资料管理成本,减小设备维护时间,降低维护成本。技术上实现了数据赋能员工,解决工业数据的难获取、难关联问题,帮助现场工作人员在现场高效地完成复杂的维修和维护任务,从而提升员工素质,提升维护水平。 增强现实AR技术的多终端全面应用,使得DCS 和 PLC 设备实时运行数据,工程设计数据、图纸、文档、三维模型等关键信息的应用更加高效,现场工作人员通过手机、平板、AR 眼镜、PC 多种移动终端轻松访问的需要的数据并执行具体的任务。 COMOS Mobile Worker打破数了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数据获取限制,从而为不同行业,不同角色的人员走出自己工作中面临的数据困境,让工业数据变得人人可用,让数智+绿色工厂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来源:中国石化九江石化公司、煤油一体化
  • 《2024年智慧化工园区适用技术巡展 | 化工园区大气环境监测溯源技术》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12-16
    • 化工园区大气环境监测溯源技术 ——罗克佳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化工园区以科学的发展理念、先进的技术装备、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与之相关的环境问题也随之出现,尤其是大气污染方面,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放比较严重,无组织排放问题突出且排放时间不规律,污染物易转化造成复合污染。 为解决上述问题,罗克佳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佳华科技,股票代码:688051)以“立体监控、问题发现、事件处置、环境改善”的闭环管理为总体措施,以“监测-融合-溯源-管控”为技术链条,构建立体化、多维度、多层次的化工园区大气监控网络。通过集成多源异构数据聚类融合方法、多维精细化大气污染防控手段、多源数据融合溯源算法等关键技术,实现化工园区大气污染分析溯源,形成实时动态管控+事件响应的一体化大气监管机制,增强园区大气环境管理的科学化和协同性,全面提升大气污染防控工作效能,为建设绿色园区提供技术抓手。 佳华科技作为全国数字经济试点示范企业,长期坚持绿色化和数字化协同发展,聚焦生态环境双碳领域,建立物联网大数据平台。佳华致力于通过数据工厂体系,以带着数据做产品,带着算法做服务的模式,持续为客户提升数据治理能力,提供更多的数据产品和增值服务。 二、技术特点 1.建立全域立体监测管控服务,实现多源异构数据聚类融合 佳华科技围绕“点、线、面”建立全域立体监测服务,利用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大气环境天空地一体化多源异构数据聚类融合方法,对各来源数据分类梳理叠加,基于其空间和时间特征进行聚类融合,实现大气污染物的全方位、全天候、多维度、多要素监控,力促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及效率,保障园区大气监控工作的准确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2.基于精细化大气污染防控手段,实现大气污染智慧化管理 建立精细化大气环境管理平台,融合环境监测、污染源监测、气象监测、视频等多元数据,建立以事件为基准的报警机制、多维分析机制、Al溯源追踪、处理机制,形成动态管控+事件响应的监管平台,为决策提供支撑,促进生态环境信息资源集约化管理。 具体通过建立化工园区情景库与案例库,根据预测、溯源、源解析分析结果,给出各类型情景下的模拟结果,并进行评估,将最优结果以管控清单建议的形式在平台实时更新,结合现有的管控措施,生成最优的管控建议,促进园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图1 精细化大气环境污染管控机制 3.构建多源数据融合的溯源算法,实现无组织排放精准追溯 针对工业园区无组织 VOCs 溯源的难点,佳华采用多源数据融合的方法,包括环境监测数据、气象数据、企业源谱数据、企业生产数据、走航监测数据和企业空间分布数据,全面掌握区域VOCs排放情况。通过拉格朗日粒子扩散模型分析,缩小溯源范围。结合企业厂界分布、特征源谱相似性比对及走航气象分摊,进行污染量化分析,将 VOCs 的高污染值溯源到具体企业的贡献度。依据企业生产装置及储罐位置,进一步精确识别污染来源,为污染排查与治理提供明确的方向。 图2 技术路线图 三、技术适用性 化工园区作为污染物集中排放的重点区域,其排放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会对周边空气质量构成严重威胁。上海化学工业区作为全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园区之一,化工企业数量、规模巨大,大气风险物质泄露以及伴生的污染事故是园区关注的重点。 上海化学工园区已建设了覆盖全区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初步实现了园区大气污染全方位管控。但针对突发环境事件,园区缺乏有效的“环境监测-预警-报警-溯源-响应”技术和流程,需加强对污染事件从“污染源→环境”的事态预测,以及从“环境→污染源”的污染物传输的反向推算溯源,从而实现对污染源的快速查找和定位。 为有效控制工业区大气污染,加强大气污染排放监控,上海化学工业区引入佳华科技自主研发的大气环境监测溯源技术。该技术沿用上海化学工业区原有的空气特征污染物排放和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利用佳华研发的大气环境天空地一体化多源异构数据聚类融合方法,对各来源数据分类梳理叠加,实现大气污染物的全方位、全天候、多维度、多要素监控。同时,围绕“点、线、面”全域立体监测管控体系,理清化工园区污染物产生、迁徙路径、扩散规律及时空分布特点,精确识别并追踪化工园区内各类污染源的排放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减排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有效遏制大气污染,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 目前,科技“化工园区大气环境监测溯源技术”已在多个项目上经过了实践验证,技术成熟度较高;技术也满足《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密码应用基本要求》(GB/T 39786-2021)技术要求。同时,该技术的实施方案和技术体系具有普适性和可复制性,可以广泛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化工园区,有效提升园区大气污染防控工作效能。 四、技术应用效果 佳华科技“化工园区大气环境监测溯源技术”已经服务于上海化学工业区、清徐经济开发区精细化工循环产业区、葫芦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化工园区、磐石冶金化工新材料产业园、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等多个化工园区。 以上海化学工业区为例,佳华科技“化工园区大气环境监测溯源技术”复用了园区已建设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包括企业自建的有组织监测、无组织监测,及园区建设的标准站、小型站、微观站,走航车、无人机等多种监测设备,有效避免重复建设,减少资金投入。在运维方面,该技术因其集成度高、智能化程度高,维护工作量小,仅需简单的系统运维人员即可实现园区全方位、全天候、多维度的环境实时监测;有效减少园区环境巡检及监管人员投入,解决人员缺乏与监管任务繁重的矛盾,节省园区人力成本。 在环境效能方面,该技术全面提升了园区对空气特征污染的预警监测和应急监测能力,帮助相关部门及时发现潜在的环境风险,预防环境事故的发生;提升园区对空气特征污染的预警监测和溯源能力,可以根据溯源结果,更加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措施,提高污染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在社会效益方面,该技术进一步加强了园区环境监控和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管理能力,减少园区环境风险事故的发生,降低周边区域的环境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同时,为上海化学工业区树立绿色园区标杆效应,提升园区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创新、优质招商引资项目,为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园区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