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G无源网络突破性芯片》

  • 来源专题:宽带移动通信
  • 编译者: 张卓然
  • 发布时间:2022-11-09
  • 比利时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芯片,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用于高速宽带网络的下一代无源光网络(PON)。

    来自根特大学和安特卫普大学imec课题组IDLab的团队,以及诺基亚贝尔实验室,展示了第一个上游线性突发模式跨阻抗放大器(TIA)芯片,可适应50 Gbit/s NRZ和100 Gbit/s PAM4调制。

    该芯片使光线路终端(OLT)能够应对下一代无源光网络中上游数据包的变化信号强度和质量下降。跨阻抗放大器芯片将是100G无源光网络的关键,用于高速宽带到住宅和商业网络以及5G移动前程和回程链路。

    本周在欧洲光通信会议(ECOC)上展示的跨阻抗放大器芯片采用0.13μm SiGe工艺制造。2.5 V电源的功耗为275 mW(平均值)。其总稳定时间远低于150ns,满足典型的无源光网络目标前导时间。

  • 原文来源:https://www.eenewseurope.com/en/breakthrough-chip-for-100g-passive-networking/
相关报告
  • 《战略 | 深圳加速5G全产业发展,突破5G网络设备芯片等资金最高支持3000万》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2-07-21
    • 7月20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透露,深圳市政府最新印发的《深圳市加快推进5G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特别提出,充分发挥深圳5G产业链优势和5G基础设施规模效应,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推动5G赋能各行业,将深圳打造成为5G网络能效优质、5G产业链完备、5G应用创新标杆城市,推动深圳始终走在5G时代最前列。 据悉,该《措施》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措施》包括五个方面共24条具体措施: 一是扩大5G产业规模。提出打造世界级5G产业集群、发挥5G龙头企业领航作用、提升5G企业专业化优势、鼓励5G企业加大在深投入、鼓励企业参加电信运营商集中采购5条措施。 二是推动5G产业链强链补链。提出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重点突破5G网络设备芯片、支持5G关键元器件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动5G模组大规模行业应用、推进5G终端创新与普及、启动6G等前沿技术储备6条措施。 三是构建良好5G产业生态体系。提出支持5G在制造业领域广泛部署、搭建5G产业支撑平台、加快推动行业规范和标准制定、优化5G网络提高能效4条措施。 四打造5G行业应用样板城市。提出鼓励各垂直行业探索5G+行业新模式、大力拓展“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大力推动“5G+多功能智能杆”创新场景应用示范及技术融合创新、培育5G解决方案集成商、支持开拓国际市场、支持举办5G领域各项高端活动和赛事6条措施。 五是保障措施。提出建立健全5G链长长效工作机制、加强制度创新、加大资金保障力度3条保障措施。 推动5G产业链强链补链 关于《措施》推动5G产业链强链补链中指出,围绕5G基带芯片、光通信芯片、射频前端器件等产业链关键和缺失环节开展定向招商,补齐补强基础材料与核心零部件短板。支持链主企业引进其核心配套企业来深设立研发生产,每成功引进一家企业在深落户,对其给予100万元的奖励。 鼓励企业围绕基站基带芯片、基站射频芯片、光通信芯片、服务器CPU、服务器存储芯片等5G关键元器件和芯片开展技术攻关。支持企业参与5G网络设备芯片技术攻关面上、重点和重大项目,资助金额分别最高不超过500万、1000万、3000万。对年度销售额1亿元以上的5G终端(整机)企业采购我市5G芯片的,对该型号5G芯片的首批订单,按采购成本的40%给予5G终端(整机)企业补贴,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鼓励企业围绕电路类元器件、连接类元器件、传感类元器件、光通信器件等5G关键元器件开展技术研发,对企业参与5G关键元器件技术攻关面上、重点和重大项目,资助金额分别最高不超过500万、1000万、3000万。支持元器件企业投资产业化重大项目,按项目总投资的30%给予资助,最高给予3000万元。 支持模组厂商针对不同5G应用场景的特定需求开展定制化生产,支撑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可穿戴设备等泛终端规模应用,按项目总投资30%给予资助,最高1000万元。鼓励5G应用终端企业大规模应用5G模组,对年度5G模组采购金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按采购成本的30%给予补贴,最高5000万元。 深圳还鼓励企业推进融合AI、VR、超高清等新技术的多形态、多功能5G终端研发,加快提升5G终端设备性能和应用成熟度,加速推进5G行业级终端在工业互联网、医疗、教育、超高清制播、车联网等领域落地实施,每年遴选一批5G创新终端,按其销售额的20%予以奖励,最高1000万元。还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启动第六代移动通信(6G)相关技术研究与实验。 同时,《若干举措》鼓励大力拓展“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和推动“5G+多功能智能杆”创新场景应用示范。其中,《若干举措》鼓励企业开展“5G+工业互联网”技术标准攻关、融合产品研发和产业化生产,单个项目给予不超过经审计认定的项目投资额的30%、最高1000万元资助。 据悉,截至今年10月底,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129.1万个,覆盖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市区、97%以上的县区以及50%的乡镇镇区,行业虚拟专网数量超过2300张;终端连接数超过4.7亿,用户渗透率达到28.7%,5G应用已覆盖一、二、三产业的诸多领域,部分重点领域已进入商业落地阶段,5G手机、模组价格分别下探至1000元和500元,工业网关、车载终端、智能穿戴等新型终端不断涌现。 深圳将进一步加大5G发展的支持力度,持续提升5G网络覆盖质量,支持5G中高频器件创新中心等载体建设,参与制定5G领域国际标准,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部署,为5G产业发展、行业应用提供领先的硬件基础,更好地发挥5G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推动深圳打造“全球5G第一城”。
  • 《我国首款商用100G硅光芯片投产》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8-09-05
    • 人民日报记者从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获悉:日前,我国自主研发的首款商用“100G硅光收发芯片”正式投产使用。该系列产品支持100—200Gb/s高速光信号传输,具备超小型、高性能、低成本、通用化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传输网和数据中心光传输设备。 据介绍,该款商用化硅光芯片由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光迅科技公司等单位联合研制。在一个不到30平方毫米的硅芯片上,集成了包括光发送、调制、接收等近60个有源和无源光元件,是目前世界上集成度最高的商用硅光子集成芯片之一。 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余少华说,此次100G硅光芯片的产业化商用,是硅光技术领域的新突破,表明我国已经具备了硅光产品商用化设计的条件和基础。借助集成电路已大规模商用的CMOS工艺平台实现硅光芯片的生产制造,可以有效解决我国高端光电子芯片制造能力薄弱、工艺能力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