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太长江隧道风电工程顺利完工》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1-11
  • 近日,海太长江隧道清洁能源供电工程——风电工程迎来重大进展,主体工程于今日圆满完工。这一工程的顺利完成,标志着中国最大直径、最长距离穿越长江的公路盾构隧道在“零碳隧道”建设上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也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的交通能源融合发展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案例。海太长江隧道风电工程作为清洁能源供电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两台单机容量为4.5兆瓦、叶轮直径达191米、轮毂高度为140米的风力发电机组组成。这一规模宏大的风电设施预计每年可生产绿电2300万度,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相比,每年将节约标煤约92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4万吨,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 原文来源:https://www.nengyuanjie.net/article/102910.html
相关报告
  • 《“隧道+风电”交能融合!金风科技助力江苏省建设全国首个“零碳隧道”》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10-08
    • 近日,海太长江隧道清洁能源供电工程建设迎来重要里程碑时刻。用于保障隧道建设期和运营期电力需求的2台金风科技GWH191-4.55MW机组于9月24日全部吊装完成,标志着该全国首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与清洁能源深度融合示范工程建设迈出重要一步。 海太长江隧道总投资超357亿元,北接江苏南通海门、南连苏州太仓和常熟,是目前世界最长的水下盾构高速公路隧道,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隧”。其建成投运后将承担曾改变江苏省过江交通格局的苏通大桥的复线分流功能,助力江苏省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 海太长江隧道不仅助力交通便捷,自身还具备强大的“绿色属性”。该隧道着力打造全国首个“ 零碳隧道 ”,创新采用风电、光伏、储能一体化清洁能源供电系统。其中,作为主力电源,在风电供电侧采用2台金风科技GWH191-4.55MW机组,总装机容量9兆瓦。机组投运后预计每年可生产绿电超2300万度,年等效利用小时数约2555小时,所发电能将有力保障隧道建设期和运营期电力需求,余电并入江苏电网。风电电源的引入相当于助力隧道每年节约使用标准煤约4762吨,节约二氧化碳排放约1.3万吨,金风科技与江苏交控、云杉清能、中能建江苏院等合作伙伴们一道,协同树立我国交能融合的绿色交通新标杆。 如今,我国已成为当今世界隧道数量最多、建设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金风科技将持续以高可靠风机产品,为交通运输这一全球第三大碳排放行业的减排降碳贡献强大“绿色之力”,也将携手更多伙伴,让隧道的每一次点亮与运行都成为对绿色未来的贡献。
  • 《中俄东线长江盾构隧道第二条天然气管道完成焊接》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4-02-22
    • 2月19日,从管道局第四分公司承建的中俄东线长江盾构管道安装项目传来喜讯,该项目的隧道内第二条直径1422毫米、壁厚32.1毫米的天然气管道完成焊接,隧道内管道焊接累计突破20.4公里,工程建设质量、安全、进度全面受控。 长江盾构管道安装项目作为当前世界油气领域距离最长、埋深最深、施工条件最复杂的穿江盾构隧道内管道安装项目,建成后将实现中俄东线与西气东输一线、二线等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届时,东北老工业基地、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能源联系将更加紧密,天然气资源互保互供优势将充分显现,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自2023年8月28日打火开焊以来,遇到了极度受限空间、多次复合转弯环境下管道运输和组对、零间隙全自动焊接技术应用等多项世界级挑战。为此,项目部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开展红色研学、青年课堂、一线实践等活动,划分党员责任区、成立青年突击队,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青年的生力军作用,激励参建员工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创新的思维、更加有力的举措,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他们“量身定制”专用设备、设施及工器具50余台/套,通过每天的实时跟踪测量、紧密协调配合等手段,针对焊接等关键环节进行精心组织和管理,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管理、全智能化运营、全自动化焊接、全数字化检测等目标,填补了国内长距离隧道内应用全自动焊接核心技术的行业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