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Genetics:破译长非编码RNA暗码》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18-09-19
  •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还没有合适的方法来鉴定人类细胞中数万种不同lncRNAs的功能和角色,而今天我们描述的几百个lncRNAs好比巨大冰山的一角。

    北卡罗莱纳大学的科学家们在《Nature Genetics》发文,报道了一种隐藏的密码,这种密码将lncRNAs的分子组成与其实际作用联系起来,并为其他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算法,根据潜在功能对lncRNAs进行快速分类。

    索取 Milo 循环肿瘤细胞(CTC)蛋白质表达分析系统详细操作样本领 取

    “长非编码RNA是基因组‘暗物质’的组成部分,我们开发这个工具的目的是帮助更好地理解它们在健康和疾病中的工作原理,”文章通讯作者药理学助理教授Mauro Calabrese博士说。

    动植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中,细胞通过将DNA转录成紧密相关的分子(即RNA)来使用遗传信息。许多RNA被继续翻译成蛋白质,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事实:只有不到2%的基因组是如此使用的。大部分DNA被转录为不编码蛋白质的RNA,这些RNA被称为非编码RNA,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被归类为长非编码RNA(lncRNAs)。

    它们中的许多与蛋白或其他分子结合以打开或关闭基因,从而调节细胞进程。其中,最有名的是Xist,对女性正常发育有很重要的作用。另一种名为MALAT,关系到更具侵袭性和转移性的癌症。总的来说,生物学家确信,许多lncRNAs都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受损可能会有助于疾病。然而,迄今为止,人们只表征了哺乳动物细胞中数千种不同lncRNAs中一小部分的功能。

    挑战来自你无法透过它们的核苷酸组装序列来预测它们的功能,通常,具有相似功能的lncRNAs似乎具有非常不同的序列。

    Calabrese和他的研究小组,包括第一作者Jessime Kirk和文理学院的数学和应用物理学教授Peter Mucha博士等人,试图破译lncRNAs序列和功能之间的黑暗密码。

    他们从两个关键线索开始:首先,有证据表明,lncRNAs主要通过与蛋白质结合起作用;第二,RNAs利用短序列将其全部结构与蛋白质相连通。

    “我们推断,在lncRNAs中,相比其他位点,蛋白质结合序列更为重要,”Calabrese说。“这一观点最终被证明是正确的。”

    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基于计算机的方法(名为SEEKR)来发现和比较lncRNAs中被他们称为“k-mer”的蛋白结合序列,但是并不理会k-mer在整条lncRNAs中的精确定位。

    研究小组发现,基于人类和小鼠lncRNAs的k-mer含量是相似的,大约一半的人类和小鼠lncRNAs可以被分类为五个不同群体。基于k-mer的分类方法还可预测lncRNAs在细胞中的常见位置,以及它们通常与哪种蛋白质相结合。

    令人惊讶的是,研究小组发现,根据k-mer 含量划分的群体在物种间高度相似。人类和小鼠的lncRNAs群体彼此类似,许多哺乳动物lncRNAs群体即使在远亲动物中也有明显的对应物。一种哺乳动物lncRNA群体作为一类名为HOTTIP的lncRNA代表,在其他脊椎动物中,甚至海胆中也存在表亲lncRNA群体。

    “就k-mer含量来说,人类lncRNAs子集可能类似于进化上更遥远的物种,而不是其他人类lncRNAs,”Calabrese说。“这支持了一个观点,即尽管缺乏明确的线性序列相似性,lncRNAs在不同生物体内具有相似的功能。”

    最后,研究人员利用完全人工合成的lncRNAs(含有Xist的k-mer),并且分子整体序列不同于任何已知的lncRNAs,再将其置于SEEKR算法,并进行简单的体外试管测试,都表明这种人工lncRNAs的预期功能具有Xist样活性。

    现在他们希望利用基于k-mer的方法来指导癌症lncRNAs研究,还期望改进这种方法更好地从序列信息预测lncRNAs功能。

    “我们的基因组产生了如此多的lncRNAs,现在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这些分子的序列来预测哪些分子在我们的细胞中起重要作用,”Calabrese说。

  • 原文来源: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18-9/2018918160421861.htm
相关报告
  • 《Nature Genetics:一种鉴定同源长非编码RNA的新方法》

    • 来源专题:生物育种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24-01-24
    •     长非编码RNA(lncRNA)的发现和表征是过去几十年分子生物学领域的重大进展。已有研究成果表明,lncRNA在发育、肿瘤等多种生理和疾病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1-3,但目前绝大多数lncRNA 的功能仍然未知。通过鉴定不同物种间同源的lncRNA,可以筛选出在进化过程中保守的lncRNA,这些lncRNA也更可能具备重要的功能。但是,由于lncRNA的序列保守性较低4,5,传统的序列比对方式只能鉴定出极少的不同物种间同源的lncRNA。例如,在斑马鱼和人类上万的lncRNA基因中,通过序列比对只能找到几十个序列保守的同源lncRNA。因此,不管是从lncRNA的理论还是技术方面考虑,目前都亟需一种新的方法来鉴定不同物种之间的同源lncRNA。     2024年1月9日,清华大学张强锋、北京大学汪阳明、席建忠研究团队合作在《自然×遗传》(Nature genetics)杂志上发表题为“计算预测和实验验证鉴定人类和斑马鱼之间功能保守的长非编码RNA”(Computational prediction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identify functionally conserved lncRNAs from zebrafish to human)的研究论文。该工作开发了一套新的计算流程,在包括人类、小鼠、斑马鱼在内的8种脊椎动物中,鉴定保守的同源lncRNA,工作同时开发了基于CRISPR的基因敲除和回补筛选系统,通过实验验证了所鉴定的同源lncRNA在不同物种中的保守功能,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该团队开发了一套鉴定不同物种之间同源lncRNA的计算方法(lncHOME)。lncHOME计算方法通过比较基因组和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方法,在8种脊椎动物中鉴定出了一类在不同物种中具有保守基因组位置及保守RNA结合蛋白(RBP)结合位点模式的lncRNA(图1)。这些不同物种中潜在同源的lncRNA被命名为coPARSE-lncRNA (lncRNA with conserved genomic locations and patterns of RNA binding protein (RBP) binding sites)。
  • 《中国科大在长链非编码RNA调控肿瘤形成研究中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liuxiaoling01
    • 发布时间:2019-07-12
    •   7月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梅一德研究组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在线发表题为Long noncoding RNA EMS connects c-Myc to cell cycle control and tumorigenesis 的研究论文。   c-Myc作为促癌蛋白的重要性体现于其在超过一半的人类肿瘤中呈现高表达的状态,因此c-Myc的异常高表达被认为是肿瘤的一个重要分子标志。围绕c-Myc促进肿瘤形成机制的相关研究也一直是癌症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长链非编码RNA作为一类非编码RNA分子,在X染色体失活和细胞代谢等生物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然而关于长链非编码RNA是否能够介导c-Myc的促癌功能并不是很清楚。   梅一德研究组通过数据库分析和实验验证,鉴定了一个新的在多种类型肿瘤包括肺癌、乳腺癌和肠癌中异常高表达、且具有促癌功能的长链非编码RNA,并将其命名为EMS(E2F1 mRNA stabilizing factor)。EMS作为c-Myc的直接转录靶标,能够介导c-Myc通过控制细胞周期运转促进肿瘤形成的作用。在分子机制层面,EMS通过与RNA结合蛋白RALY相互作用,从而稳定细胞周期关键调控因子E2F1的mRNA并增强其蛋白表达水平,最终促进G1/S细胞周期运转以及肿瘤细胞的快速增殖。该研究阐明了EMS这一长链非编码RNA能够作为信使分子传递c-Myc的促癌信号,为深入理解c-Myc促进肿瘤形成的分子基础提供了新的视角,并暗示EMS可能作为肿瘤治疗的一个新的潜在靶标。   博士研究生王晨峰和杨洋是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单革研究组以及附属第一医院教授马筱玲和博士吴显宁的大力帮助。该项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的资助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