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大规模绿色航运示范工程完成首船加注》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11-19
  • 11月17日,中国海油中山黄圃加注站完成广东省首批新建液化天然气(LNG)单一燃料动力船舶首次加注,标志着我国内河航运绿色发展规划从LNG船舶建造、基础设施保障、能源保供、市场运营整体产业链布局在广东率先落地,中国海油“气化珠江”工程迈出实质性步伐。

    该项目是广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海油等单位推动国内最大规模绿色航运示范工程落地的重要一步。“十四五”期间广东省计划新建或改造约1500艘液化天然气动力船舶。中国海油作为气源保障方,负责LNG加注站建设以及以优惠的价格保障LNG供应,目前已累计签署294艘LNG单一燃料动力船舶供气合同。同时加快LNG加注站建设,2021年底前将建成投运3座撬装站,2022年3月底前再建成投运3座撬装站,2022年12月底前建成投运3座正式船舶加注站,“十四五”期间,力争建成并运营LNG加注站15座。 液化天然气无色、无毒、无味,基本不排放硫氧化物,也可大幅减少氮氧化物和悬浮颗粒物排放,是全球公认的安全可靠、清洁高效的绿色能源,发展液化天然气动力船舶对于我国内河航运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加注共为“中和2001”“达峰3001”两艘LNG单一燃料动力船加注LNG燃料共14吨,加注用时约90分钟,与柴油加注时间相当。每艘船加满10吨LNG后,可航行800海里,大约航行12天。

    该绿色航运示范工程实施完成后,广东省内河船用LNG需求量将超40万吨/年,替代成品油消费约39万吨,可使广东省船舶污染物排放量有效降低,其中硫氧化物减排18%,氮氧化物减排12.6%,颗粒物减排19.5%。

    为保障广东省过渡期新建及改造船舶的LNG加注需求,自明确保供任务以来,中国海油克服保供期间设备及调试时间紧、疫情防控严、港口码头建设及使用手续审批复杂等多重难题,于10月27日完成中山黄圃港码头撬装站安装调试。中国海油广东绿色交通项目组总经理汪思向记者介绍道,“气化珠江”示范工程落地速度快、推动力度强、合作规模大,为全国内河航运绿色转型和产业链发展布局提供了示范经验。近年来,中国海油积极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提早布局,已分别与广东省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江苏省政府等签订合作协议,加快推动“气化珠江”“气化长江”“气化运河”“气化沿海”四大天然气利用替代工程,在内河航运绿色低碳转型中走在前列。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
相关报告
  • 《国内最大规模LNG船舶建造项目首船开工》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8-06
    • 8月5日,中国海油中长期FOB(离岸交付)资源配套LNG(液化天然气)运输项目首艘大型LNG运输船在上海开建。   LNG运输船开工仪式 刘忠强 摄 据悉,新建船舶采用我国第五代17.4万方新型船,总长299米,型宽46.4米,型深26.25米,航速19.5节,预计2024年10月底建造完毕交船。该型船对船体线性进行了优化,采用世界最先进的主机系统和最新的货舱技术,可实现船舶油耗的大幅下降。新建船舶搭载多项低碳节能技术,可实现碳减排达50%,远高于国际海事组织(IMO)30%的要求,具有低温性能好,综合能耗低,舱型兼容性广,全球通用性强等优点,并获得了船级社认证的“绿色船舶”证书。 今年上半年,中国海油以“云签约”方式牵头签订中长期FOB资源配套LNG运输船项目,计划建造12艘LNG运输船,建造金额约160亿元,是国内建造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LNG船舶建造项目。   LNG运输船开工仪式 刘忠强 摄 FOB是LNG国际贸易方式之一,在这种模式下,买方可对LNG货物进行自主运输。掌控自主运输能力,对买方意味着延伸了LNG供应链的控制范围和贸易的主动权,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保证资源的灵活调度,在面临突发紧急情况下,可适时调整进口能源战略,保证能源供应安全,实现LNG产业链安全可靠不断链的运行。 该批建造的LNG运输船交付后,将投入到中国海油中长期FOB资源运输业务中,通过调度优化船舶运输,实现资源组合配置,增加国际贸易灵活度,根据国内能源需求变化及时调整能源进口策略,对打造中国海油自有的LNG运输船船队,有效提升我国LNG运输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将成为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利器”。此次新建的LNG运输船单船最大装载量为17.4万立方米,汽化后将达1.08亿立方米天然气,可供北京全市居民生活用气约16天。 开工仪式切割钢板 刘忠强 摄 自2010年起,中国海油自觉承担能源央企责任担当,进军LNG运输产业,致力促进我国LNG产业链整体发展。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成10艘国产大型LNG运输船,拥有1艘3万立方米LNG运输船,在建1艘1.2万立方米LNG运输加注船。经过多年发展,已具备LNG一体化服务能力,已成为国内LNG运输领域领军企业之一,2021年LNG进口量占全国的43%,成为国内第一、全球第二大LNG进口商。
  • 《国内最大液化天然气船项目首制船“绿能瀛”开启首航》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6-14
    • 近日,我国最大规模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建造项目——中国海油中长期FOB资源配套液化天然气运输船项目的首制船“绿能瀛”号,在中国海油宁波“绿能港”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支持下顺利完成冷舱作业,开启首航。这也标志着宁波“绿能港”在打造多功能综合服务型接收站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绿能瀛”号液化天然气运输船于今年5月28日在上海沪东船厂正式交付,在交付前已采用氮气填充保压并保持常温状态,该状态下如果直接接卸液化天然气会因为舱温骤降,导致船舱剧烈形变,造成船体破坏。因此,船方需要开展气体置换和冷舱作业,即通过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提供小流量的液化天然气反输至船上,船方使用液化天然气将船舱内氮气置换成天然气并将舱内温度缓慢降至-130℃以下,以实现液化天然气的正常装卸。就好比直接往常温的矿泉水瓶里面倒入冰水,瓶子会变形。此时需要少量注入冰水,让瓶身适应低温,之后再往里注入冰水。 为保障冷舱作业顺利完成,宁波“绿能港”和气电集团资源与市场部提前组织专人前往上海沪东造船厂登船考察,对接船舶运管团队,经过详细讨论后制定了作业方案。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绿能瀛”号在高质量达成既定作业目标后顺利扬帆起航开赴马来西亚,将绿色清洁能源运回国内,为保障国内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双碳”目标的推进,国内液化天然气需求迅猛增长,液化天然气船舶制造业同步飞速发展。随着更多的国产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的投运,中国海油将继续发挥自主船运调度优势,实现从资源产地到最终用户的产业覆盖面的拓展,为提高我国液化天然气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不懈努力。